這陣子因為某些因素會菇素一段時間,因為平常的飲食也是蔬食的比例較高,所以茹素對我來講,還蠻容易適應的。而這次的茹素時間,剛好會碰到過年,所以就準備幾樣蔬食家常小菜搭配年菜。
對於素食,我通常是以植物五辛素的健康蔬食料理為主,雖然不常使用加工類的素料,但偶爾也會使用到,像素藥膳當歸湯,還是會加一些素料。
材料A:
當歸藥包 、白蘿蔔、水
材料B:
麻油、薑片、辣豆瓣醬、糖、鹽、香菇(或其他菇類)、素皮絲、乾豆皮、娃娃菜、枸杞(提味用)
作法:
1.將素皮絲用水泡軟後切塊,和乾豆皮一起放入滾水中川燙,再撈起瀝乾備用。
2.香菇和枸杞泡水瀝乾備用。
3.準備一鍋冷水加入當歸藥包和白蘿蔔,煮20分鐘之後將當歸藥包撈起。
4.邊煮湯時,另一邊熱鍋,倒入適量麻油,依序放入薑片爆香,再放入辣豆瓣醬拌炒。
5.再加入素皮絲、乾豆皮、香菇,適量鹽和糖拌炒。
6.湯滾了再將炒好的材料B,放入材料A中一起煮約20分鐘。
7.快起鍋時,再加入枸杞和娃娃菜一起煮。
溫馨小提醒:
1.素皮絲和乾豆皮因為是油炸的,所以我會先川燙過,再用冷水徹底清洗,儘量去除其油脂。
2.中藥包不能煮太久,若煮太久湯頭會有苦味,所以中藥包不能全程一起煮,中間就要先拿起來。
市場裡有賣素食的紅燒臭豆腐,但只有臭豆腐和湯汁,感覺有點單調,於是利用原本的湯汁再加入一些水、娃娃菜、生香菇、紅棗(提味用),就可以煮成一鍋豐富的湯品。
娃娃菜也是我冰箱的常備蔬菜之一,四季都有,而且比較耐放,又因為其纖維較粗(與大白菜是近親),可以煮得比較久一點,蠻適合做湯品的料理。
【娃娃菜解密】大白菜脫衣服就是娃娃菜?兩位娃娃同名同姓,一不小心抱錯娃?
沒有加蝦米、肉絲的炒麵,卻加了滿滿的植化素。高麗菜、木耳、香菇、杏飽菇、紅黃甜椒,再加一點素蠔油、素沙茶醬(可省略)、胡椒鹽、二砂、烏醋、香油提味,一樣很好吃。
冬天除了會做韓式泡菜,也會做韓式蘿蔔絲泡菜,做法還蠻簡單的。只要把白蘿蔔刨絲,用鹽醃30分鐘後,瀝乾水份,再加入韓式辣椒粉,二砂,白醋,昆布醬油,薑末,熟芝麻粒,全部拌勻即可。
溫馨小提醒:
蘿蔔絲的水份要儘量瀝乾,我會用手重覆按壓三次,因為水份愈乾,保存期限可以比較久。
以往冬天會做韓式泡菜,除了一般的韓式泡菜,也會為吃素的媽媽製作素食版的韓式泡菜。素食版的,就是將原本的蔥、蒜、韭菜、洋蔥、魚露、蝦醬全部去除,然後用昆布醬油來代替魚露和蝦醬的鮮味。甜味的部分,則是用白糖、蘋果和鳳梨提味,再加入薑、韓式辣椒粉、熟芝麻、糯米糊(糯米粉加水煮成),與瀝乾後的山東白菜拌勻,入冰箱冷藏三天,即可食用。雖然是素食版的,但風評也不錯。
溫馨小提醒:
1.白菜要使用"山東白菜",其纖維較粗、水份較少,做成泡菜的口感較佳。
2.除了白糖、韓式辣椒粉、熟芝麻粒、糯米糊以外,其餘材料都要打成醬汁。
3.使用的熟芝麻粒,個人偏好韓國進口的,香氣較足。
滷蜜汁小豆乾的材料也很簡單,就是「冰糖」、「沙拉油」、「素蠔油」等比例(1 : 1 : 1),我是2斤豆乾,用 180g 等比例的冰糖、沙拉油、素蠔油,再加入少許的甘草和八角提味。
雖然準備的材料很簡單,但主要是"顧爐"的時間要很長,滷製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翻動,以避免因為有糖份而使底部的豆乾焦掉。
作法:
1.將小豆乾川燙瀝乾備用。
2.將冰糖、沙拉油、素蠔油、甘草和八角,放入炒鍋中,以小火加熱到糖全部融化。
3.再加入小豆乾翻炒,轉為最小火後要不停翻動,約滷1.5小時,使其收汁。
4.滷好後的小豆乾,口感還沒有到很好,要放涼之後,再放入冰箱冷藏一晚(使其熟成),會更入味,口感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