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一次專心做一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跟專心有關的事。

我從小就很喜歡也很習慣一心二用,一直以來都覺得沒什麼問題,甚至有點驕傲自己可以一心二用(?)但是從去年開始,我有許多不同種類的事情要做(包含正職工作的變動,還有自己寫寫畫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常常會有一種「想做的事好多,但是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所以就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該改掉「一心二用」的做事習慣。

raw-image

寫一篇文章來記錄我分析和思考的各種事~


停不下來的多工症候群

一次做兩件或以上的事情,叫做多工(multitasking)。

我真的是從小就開始一心二用,學生時期最常發生的狀況是我會邊聽課邊寫其他課的筆記(笑)(ㄟ我是覺得自己有在聽課也有在寫筆記啦XD)例如上地理課的時候寫國文課筆記、聽化學課的時候算數學之類的。

raw-image

然後現在每天都會發生的事:

  • 邊寫日記邊聽Podcast
  • 追劇的時候手上一定要做某件事(貼手帳、整理房間之類的)
  • 邊開會邊修圖(🤫)
  • 邊畫畫/做設計邊聽動漫

反正就是會很習慣在做事的時候,耳朵也要聽一些東西;在追劇或看影片的時候,覺得手上一定也要有事做

另外還有,我常常會寫一篇網誌寫到一半,就跑去寫另一篇。想到什麼又開始寫,但前面的都還沒寫完……這也算是多工的一種。

我到底專不專心呢?

其實我也不知道的專注度究竟是高還是低,因為我可做事做很久(讀書、畫畫、寫手帳、寫文章都是2-3小時起跳),但就是我做每一件事都會想「同時也做另一件事」。這是什麼怪病XD

如果手上同時有多工作要做的時候,我會多個一起進度,而不是做完一個再接著做另一個。

想了想為什麼我很不願意「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原因,我想最主要是因為我的個性太急躁了+有一點效率追求型焦慮😕

raw-image
  • 總覺得同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很浪費
  • 對時間有強烈的控制慾,希望每分每秒都能產出些什麼
  • 對自我價值的定義過度著重在「產出」「效率」


從小就習慣這樣做事,這是我第一次停下思考自己多工的做事習慣究竟帶來了哪些影響。


多工(multitasking)的壞處

我本來想寫「多工的好處與壞處」,上網查了一下資料之後發現,多工根本沒什麼好處

看了幾篇史丹佛大學對於多工的研究報告和文獻,有被打醒的感覺!

原始文章連結,這是2018的文章耶,其實多媒體興起帶來的影響好久好久以前就開始了)

raw-image

原以為多工有增加做事效率,但其實完全沒有,反而容易讓工作效率下降。

  1. 我們實際上不是在多工處理,而是在任務切換:這是最讓我醒悟的一點。我以為我是「同時」在做兩件事,但其實是不斷地在兩件事之間切換,而這個切換其實非常耗損腦力跟專注力。多工處理並不高效,任務切換會產生成本
  2. 習慣多工的人,專注力記憶力都會比較差。
  3. 多工會增加大腦的認知負擔
  4. 難以進入「心流」狀態。這件事我覺得在做文字相關的創作、產出相關的工作會特別有感,包含寫日記都是。就是自己腦中正在組織、思考的時候,真的要心無旁騖才能「進入狀態」,進入狀態才能持續寫下去,不然思緒很容易一下就斷掉了。

(推薦也可以看看這篇BBC文章,是中文的~)


適合和不適合多工處理的事

根據以上內容,我認真區分了一下哪些事情是可以「多工」進行的:當其中一項任務是「不用動腦」的自動化行為時,多工真的能提升效率。

raw-image

舉例來說,這些事情是可以多工處理的

  • 整理電腦檔案時聽Podcast
  • 做家事時追劇
  • 慢跑時聽音樂或看影片
  • 開會時修圖(🤫)
  • 貼手帳時聽影片

總之其中一件事必須「不用動腦」。(整理檔案、做家事、運動、貼手帳、修圖,都是不太需要動腦的事)

然後,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要改掉的多工習慣有

  • 寫日記的時候不要聽YouTube(寫日記需要專心)
  • 寫網誌和電子報的時候,寫完一篇再去寫另一篇,不要同時好多篇都在寫
  • 做需要創意發想的工作不要聽音樂
  • 在工作上常常會同時來回做兩個不同專案的內容,應該把時間徹底切開,例如上午做A專案、下午做B專案。

我想慢慢把專注力養回來

雖然我沒有覺得自己的專注力下降或者記憶力變差,但感覺只是「我沒注意到」XD

raw-image

而且我也想透過慢慢習慣「認真做一件事」來達到這些改變:

  • 學習與工作效能提升
  • 降低壓力和焦慮感:這真的是我罩門,儘管做了很多事、有穩定的產出,我還是無法擺脫我心中那股焦慮。這也許也跟冒牌者症候群有關,但我想嘗試讓自己慢下來、更深入地去體會「過程」
  • 思考更加清晰和深入
  • 創造力提升:我想,減少同時處理很多事時產生的雜念,就有更多心思可以想像各種事。
  • 進入心流狀態: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進入心流過(?)
  • 降低因分心造成的失誤:最多的應該是「錯字」XD希望可以專心地一次把事情做到位。

總之,仔細思考過後,「不再多工」真的有很多好處,我每個都想要!!


開始練習專心

過去我只有在閱讀的時候能夠感覺到自己很「專心」

接下來,我想嘗試在幾件事情上也同樣專心:寫文章、寫日記、做接案工作時。

raw-image

預計的做法如下(我想要慢慢地改變,畢竟已經累積了20多年的習慣,要調整不容易XD)

  1. 關掉影片和Podcast。我以前一直覺得利用自己在「做事」的時間來「輸入」一些影片可以有所學習和成長。但其實那些影片只會讓我分心。而且我現在覺得很多事不知道也無所謂,如果真的有想要了解的事情,就規劃一段完整的時間和專注的精神去學習。(總之就是不再FOMO)
  2. 當我又想要一心二用的時候,就去看看書,找回「專心」的感覺。閱讀對我來說是相對容易集中精神的事,我覺得可以從閱讀出發,慢慢養成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
  3. 關閉通知:其實我的手機已經沒有開啟任何社群媒體的通知很久了(不喜歡通知欄跳東西出來的感覺,而且社群上的通知通常不太重要)。但我這裡指的是連社群媒體以外的通知也可以關閉一段時間,就是打開「勿擾模式」啦XD
    尤其是當想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應該打開勿擾。(並設下時間區段,例如一小時後就把勿擾關掉,也當作休息)。電腦也是,我看到有紅色點點的通知就會忍不住點開來看,然後就會分心去回信、處理別的事情。


其實我要練習的就是「正念」。留心於此刻、當下、正在發生的事。


分享完畢!!

其實滿心血來潮的,突然想改變自己習慣已久的做事模式。

因為仔細思考過後,這個調整能帶來的好處都是我很需要也很期待的,就開始認真理清這件事和決定NEXT STEP了,哈哈~~

後續在執行上有什麼更新或心得,我再寫自由人日記跟大家說。

raw-image

歡迎跟我分享

  1. 哪件事最能引起你的共鳴?
  2. 你是一個會多工處理事情的人嗎?這會為你帶來困擾嗎?
投票

你習慣同時進行多項任務嗎?

  • 不會
  • 留言給我!也可以自己在心裡默默地想就好😆 哈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期五的Luckylulu
    21.8K會員
    101內容數
    LuLu,自由的人、圖文作家、星期五的老大。(星期五是貓咪) 討厭無所事事的日子,喜歡有條有理有邏輯。 內心善感卻不擅表露,說不出口的就畫下來,引起共鳴的時候會偷偷地感到開心。 Instagram|@luckylulu0212 這裡有: 1. 生活推薦 2. 日常紀錄 3. 讀書心得 4. 圖文分享
    星期五的Luckylulu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這週末天氣很好。 朋友看到大太陽的晴天說:「天氣好就是會想出門走走!」 我:「看到陽光很大的日子我就會想待在家XD」我們家採光很好,我覺得在室內享受太陽比較舒服哈哈哈~ 總之因為這樣,我想寫篇日記記錄我的這個週末日記&描述一下我理想的過週末方式 不用上班的日子我都會睡到自然醒!不過我的自然
    Thumbnail
    2025/03/25
    這週末天氣很好。 朋友看到大太陽的晴天說:「天氣好就是會想出門走走!」 我:「看到陽光很大的日子我就會想待在家XD」我們家採光很好,我覺得在室內享受太陽比較舒服哈哈哈~ 總之因為這樣,我想寫篇日記記錄我的這個週末日記&描述一下我理想的過週末方式 不用上班的日子我都會睡到自然醒!不過我的自然
    Thumbnail
    2025/02/26
    幾個月前我辦了一個「看小說的人」讀書會!(破題) 我想寫一篇文章記錄一下這些事😄 我看小說的歷程 我爸媽從小就常常帶我去逛附近的小書局和誠品,如果我看到想看的書,基本上他們都會買給我(感恩的心)而且他們自己也喜歡看書~所以家裡一直都有很多書可以看。 小時候:看很多童話故事!就是那種厚厚一
    Thumbnail
    2025/02/26
    幾個月前我辦了一個「看小說的人」讀書會!(破題) 我想寫一篇文章記錄一下這些事😄 我看小說的歷程 我爸媽從小就常常帶我去逛附近的小書局和誠品,如果我看到想看的書,基本上他們都會買給我(感恩的心)而且他們自己也喜歡看書~所以家裡一直都有很多書可以看。 小時候:看很多童話故事!就是那種厚厚一
    Thumbnail
    2024/10/20
    我上星期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不知道為什麼沒發生什麼事還是心情很好?? 所以想要來記錄一下自己會為了什麼而快樂,以及低潮的時候可以怎麼得到快樂。 這篇文章描述的大部分都是「方法」,大家可以循著這個框架帶入自己的「狀況」,找到一個自己的快樂公式!(好像邪教) 先說,這篇文章沒辦法讓人看完就變得快
    Thumbnail
    2024/10/20
    我上星期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不知道為什麼沒發生什麼事還是心情很好?? 所以想要來記錄一下自己會為了什麼而快樂,以及低潮的時候可以怎麼得到快樂。 這篇文章描述的大部分都是「方法」,大家可以循著這個框架帶入自己的「狀況」,找到一個自己的快樂公式!(好像邪教) 先說,這篇文章沒辦法讓人看完就變得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跟專心有關的事。 我從小就很喜歡也很習慣一心二用,一直以來都覺得沒什麼問題,甚至有點驕傲自己可以一心二用(?)但是從去年開始,我有許多不同種類的事情要做(包含正職工作的變動,還有自己寫寫畫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常常會有一種「想做的事好多,但是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所以就開始思
    Thumbnail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跟專心有關的事。 我從小就很喜歡也很習慣一心二用,一直以來都覺得沒什麼問題,甚至有點驕傲自己可以一心二用(?)但是從去年開始,我有許多不同種類的事情要做(包含正職工作的變動,還有自己寫寫畫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常常會有一種「想做的事好多,但是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所以就開始思
    Thumbnail
    我必須承認,我絕對不是一個專心的人,而且不專心程度絕對可以稱冠。 寫作的時候,我很少能夠一氣呵成完成,途中必然會分心做其他事情,例如手機收到通知立即查看一下,然後不自覺地繼續瀏覽,例如一邊寫作一邊閱讀,而且有時甚至會同時閱讀兩本書。 都怪我有太多想做的事而時間永遠不夠用,所以才會進入多工模式,然而,
    Thumbnail
    我必須承認,我絕對不是一個專心的人,而且不專心程度絕對可以稱冠。 寫作的時候,我很少能夠一氣呵成完成,途中必然會分心做其他事情,例如手機收到通知立即查看一下,然後不自覺地繼續瀏覽,例如一邊寫作一邊閱讀,而且有時甚至會同時閱讀兩本書。 都怪我有太多想做的事而時間永遠不夠用,所以才會進入多工模式,然而,
    Thumbnail
    多數人覺得自己可以多工,而且還做得很好!但事實上,人是無法多工作業的。因為大腦無法一次進行兩種需要認知能力的活動。如果執意要多工作業的話,後果可能就是每件事情都無法處理的很好。
    Thumbnail
    多數人覺得自己可以多工,而且還做得很好!但事實上,人是無法多工作業的。因為大腦無法一次進行兩種需要認知能力的活動。如果執意要多工作業的話,後果可能就是每件事情都無法處理的很好。
    Thumbnail
    總而言之,大腦其實是不能一心多用,尤其是針對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我們這個時代最困擾的,莫過於干擾源太多。為了提高生產率和降低錯誤,最好還是讓自己保持「一次做一件事情」的狀況,才不會花了時間,但其實得不到效果,這樣就非常可惜了!
    Thumbnail
    總而言之,大腦其實是不能一心多用,尤其是針對需要高度專注的事情。我們這個時代最困擾的,莫過於干擾源太多。為了提高生產率和降低錯誤,最好還是讓自己保持「一次做一件事情」的狀況,才不會花了時間,但其實得不到效果,這樣就非常可惜了!
    Thumbnail
    我一直都有隱約的感覺到,自己似乎有點「不太對勁」了。
    Thumbnail
    我一直都有隱約的感覺到,自己似乎有點「不太對勁」了。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容易分心的人,與我熟識的人都知道,只要我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會不小心睡著,或一下子就覺得無趣。 所以我上課時喜歡跟學生講話,給他們操作,看他們有沒有跟上,或是邊講邊觀察每個人在做什麼,並且在不間斷講解的情況下,默默走到分心學生旁邊提醒他。大家可能覺得我可以控制整個課堂場面很厲害,但實際上是如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容易分心的人,與我熟識的人都知道,只要我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會不小心睡著,或一下子就覺得無趣。 所以我上課時喜歡跟學生講話,給他們操作,看他們有沒有跟上,或是邊講邊觀察每個人在做什麼,並且在不間斷講解的情況下,默默走到分心學生旁邊提醒他。大家可能覺得我可以控制整個課堂場面很厲害,但實際上是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