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與多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與時間賽跑

在事事講求效率的今天,人們時間似乎都不夠用,每天彷彿有做不完的事等著我們處理,因此,自然的希望花越少時間做完越多事,提升效率,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不論工作型態、生活型態皆然。

工作

工作上,要在一般八小時的工時內,將滿滿的代辦事項清空,已經不容易了,再加上不定時的來電、訊息、email、口頭交辦...等,輪番疲勞轟炸之下,早就把原本專注執行的任務拋到九霄雲外了,像是被動的多工作業,由不得你!

獨處

下班後難得有可以獨處的時間,多半也是邊滑社群、邊回line、邊聽音樂、邊線上購物、邊查資料,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停的切換app,也是在多工。

相處

假日與朋友聚會,或是久違的家庭時光,很常見的情況是邊滑手機邊聊天,或是根本就只在滑手機,似乎很難像過去一樣,專注於當下的聚會,享受朋友相聚的時光,或是沉浸於陪伴父母、孩子非常寶貴的時光。


多工提高效率?

多數人覺得自己可以多工,而且還做得很好!但事實上,人是無法多工作業的。因為大腦無法一次進行兩種需要認知能力的活動。如果執意要多工作業的話,後果可能就是每件事情都無法處理的很好。

出乎意外的研究

2009年時,克利福德.那斯(Clifford Nass)帶領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帶來重大突破的研究。...「我們十分訝異……多工者在多工的每一個面向都表現不佳,不擅長忽略不重要的資訊,不擅長記住與組織資訊,也不擅長在不同工作之間轉換。」...和手機分手的智慧:從此不再讓手機蠶食你的腦神經、鯨吞你的生活──30天作戰計畫

這篇研究顛覆了我的觀念,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多工作業為高效率的表現,同時做了很多事情,感覺很棒!但重點在於做好事情,而不只是做了很多事情。

一定有人會問道:「鼓手可同時兼顧兩手兩腳,打/踩在不同拍子上,不算多工嗎?」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大腦如何處理不同的任務。

raw-image

工作切換

如上所述,大腦無法一次進行兩種需要認知能力的活動,因此,當我們認為在多工作業時,實際上是在做「工作切換」(task-switching)。如同車子急轉彎一樣,每一次我們停止想一件事、改做另一件事,大腦需要先慢下來換檔。

看似多工,實則專注於一件事情,且過程須快速轉移注意力,如此不斷切換,因此極度損耗注意力。

以鼓手為例

回答上面鼓手的例子,鼓手同樣不可避免的僅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也許專注在某隻手/腳,也許專注於看譜,甚至僅專注於律動,享受音樂當下的情境。

至於為什麼能夠不需專注四肢卻又搭配得宜?我認為因為經過長期的練習,四肢的搭配已經形成肌肉記憶,已經成為我們身體自然反應的一部分,無需再分一些注意力給四肢了。

不需認知能力的多工

就像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多工進行,只是我們感受不到而已,從我們的心跳、呼吸、五官、內臟、血管的運作,以及為了維持生命基本條件的各種機制,像是電腦常駐程式一般,在背景努力的運轉著。

這些例子在在顯示多工無所不在,但那可能不是我們原本以為的多工,因為它不需要動用到認知能力,不太會耗損我們寶貴的注意力,有時候反而因為這些背景的多工運作,讓我們得以用更高的專注力面臨每一項任務。

因為我們了解,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只有眼前的任務,其他一切事情都不需要我操心(事實上操心也沒用),我不用擔心我不努力呼吸待會兒就斷氣了,也不用煩惱我該怎麼維持內臟和諧的運作,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它們總是各司其職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生命得以維持,日復一日,而它們也成為我們最堅強的依靠,在這些背景程式努力的通力配合之下,我真的沒有什麼其他事情要煩惱,唯有專注當下,沒有其他的了。

raw-image


您的看法?

最後,邀請您與我分享您的多工體驗,是提升效率呢?或是疲於切換,整體效率反而下降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聖彥學堂
67會員
222內容數
『打造財稅腦,創業沒煩惱』 協助你「建立財稅思維,避開創業地雷」,解決創業的財稅問題,讓你專注發展事業!
聖彥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4/08/16
專注力是現代的稀缺資源,管理者應該保護團隊的時間與注意力,以提升工作效率與產出價值,也可以有效降低員工的壓力。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都需要識別高價值任務,並理解機會成本的影響,選擇專注於最具價值的工作,而非隨意多工。專注於核心業務與當前任務,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4/08/16
專注力是現代的稀缺資源,管理者應該保護團隊的時間與注意力,以提升工作效率與產出價值,也可以有效降低員工的壓力。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都需要識別高價值任務,並理解機會成本的影響,選擇專注於最具價值的工作,而非隨意多工。專注於核心業務與當前任務,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4/08/12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2024/08/12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2024/08/09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2024/08/09
在開放式辦公室中,專注工作成為一大挑戰,外部干擾如同事的談話和手機的便利性使得人們難以全心投入。然而,透過明確的意圖以及適當的狀態管理,我們可以提升做事的專注力,並且增強對工作的熱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目前算是有四份工作,一份正職、兩份兼職、一份接案。 外加上最近終於認命要考多益,決定半年後赴考,目標金色證書,是以這半年的每一天還要額外再撥出練習英文的時間。 以及,每天寫一篇文章、一週健身兩到三次、兩週回家一次,構成了現在的生活狀態。 四份工作還是游刃有餘的方法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專門為了消耗
Thumbnail
目前算是有四份工作,一份正職、兩份兼職、一份接案。 外加上最近終於認命要考多益,決定半年後赴考,目標金色證書,是以這半年的每一天還要額外再撥出練習英文的時間。 以及,每天寫一篇文章、一週健身兩到三次、兩週回家一次,構成了現在的生活狀態。 四份工作還是游刃有餘的方法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所有專門為了消耗
Thumbnail
英國為期半年的一項實驗:嘗試讓員工一週只工作四天,這個實驗結果如何呢?多數員工反映在工作方面:效率變高了、工作時能更專注於完成任務;在休假方面:有更充足的休息時間,員工請病假的狀況明顯的減少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身心更加健康等等...
Thumbnail
英國為期半年的一項實驗:嘗試讓員工一週只工作四天,這個實驗結果如何呢?多數員工反映在工作方面:效率變高了、工作時能更專注於完成任務;在休假方面:有更充足的休息時間,員工請病假的狀況明顯的減少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身心更加健康等等...
Thumbnail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心流的概念並不特別要求時間總量,而是確定要做的事情能夠確實做到的那一段時間要能是專注的。
Thumbnail
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我想是很多打工人一輩子的疑問 包括我自己,也非常癡迷於提升效率 常常會研究很多增加效率的方法 像是番茄鐘啊、數位管理工具Trello、Notion等等 工作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覺得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效率 但在討論工作效率之前,一定要先定義一個重要的問題 何謂有效率?
Thumbnail
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我想是很多打工人一輩子的疑問 包括我自己,也非常癡迷於提升效率 常常會研究很多增加效率的方法 像是番茄鐘啊、數位管理工具Trello、Notion等等 工作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覺得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效率 但在討論工作效率之前,一定要先定義一個重要的問題 何謂有效率?
Thumbnail
當我們在工作時,都會建議一次專注在一項工作,但是隨著年資增加,工作量也會跟著變多,因此我們也要學會處理兩個以上的工作。如果使用均分法來處理所有工作,有可能會讓工作效率下降,無法發揮所有實力。那麼要應付這種狀況,可以使用以下三個方法: 1. 決定優先順序 3. 從自己擅長或喜歡的事開始
Thumbnail
當我們在工作時,都會建議一次專注在一項工作,但是隨著年資增加,工作量也會跟著變多,因此我們也要學會處理兩個以上的工作。如果使用均分法來處理所有工作,有可能會讓工作效率下降,無法發揮所有實力。那麼要應付這種狀況,可以使用以下三個方法: 1. 決定優先順序 3. 從自己擅長或喜歡的事開始
Thumbnail
我看到一篇文章分享兩個研究資訊:(我沒有去考究) 金魚一生的專注持續時間幾乎都維持在9秒。 人類的「立即注意力」為8.25秒(微軟公司所做的研究immediate attention span,指以單一事物為單位的專注力) 我們很常分心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以上。 業務可頌 杭特
Thumbnail
我看到一篇文章分享兩個研究資訊:(我沒有去考究) 金魚一生的專注持續時間幾乎都維持在9秒。 人類的「立即注意力」為8.25秒(微軟公司所做的研究immediate attention span,指以單一事物為單位的專注力) 我們很常分心嗎?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以上。 業務可頌 杭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