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做《不正常讀書心得》
這是2024年讓我內心衝突感大爆發的《不正常讀書心得》內在原力
印象中之前曾在書店與這本書相遇,但我真正讀完這本書的契機,主要來自12月報名參加了好友貝兒舉辦的讀書會。貝兒是一位非常喜歡閱讀的圖書館地下推廣大使,也是在一次讀書會場合與她相識。
如果大家對貝兒舉辦的身心靈讀書會有興趣參加👉貝兒IG這裡報名
在參加讀書會之前,我曾經私下請教過貝兒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看書的時候,內心會有很多想要反駁作者的地方?」剛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還不算久的我,發現自己在讀到某些書的段落時,內心好像會冒出許多批判性、反思、不認同的聲音,或是發現實際執行面上好像會遇到困難,發現書本上的知識雖好,但卻有點窒礙難行。
我自己是有點驚訝的,因為這好像有別於與我過往的閱讀經驗如此不同!我不太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反應是否「正常」?我一度以為,對書中的知識點頭稱是、認同不已才屬於「正常」。後來我發現,我讀作者寫的文字,就好像是在自己的靈魂深處,與作者的靈魂,來進行一場激盪的對話。
也許是我天性本就是個問題寶寶、外加好奇寶寶,處女座又為我增添了許多批判性思考的元素,想想這也沒什麼不好,本來世間的許多哲理,大概就是透過不斷思考、辯論、激盪出來的。
因此我將這類型的讀書心得筆記,稱之為《不正常讀書心得》用以表現這份衝突感吧~
無論如何,我還是挺希望能找到我的族人!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驗,請留言告訴我,讓我知道應該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吧?我並不孤單,是吧~~~
以下我會先引用一小段書中提到的內容,「觀點思考」就是延伸出我自己個人的想法。
因為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感實在太多,目前只寫了前言+第一章,篇幅已經不少。
第二章以後的內心衝突小劇場,未來若有機會再為各位看倌上演啦~
前言:從零開始跨出你的第一步
▲ 你未來夢想中的生活場景,是否一定要用你現在認為的途徑,才能實現?
作者原先就讀台大資管系,原本有望可直升資管研究所,因為聽說MBA畢業生起薪很高、在職場很吃香,因此非常嚮往就讀MBA,放棄自己系所現成的直升機會,選擇走一條擁擠的台大商學研究所窄門,放榜時卻遭受到落榜的打擊,因緣際會下向資管系教授求助,教授說「上流社會存在人們心中,心靈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上流。拾荒者、清道夫,他們的內心可能比很多有錢人更上流。」
作者經由轉念而重生後明白,轉念原來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境隨心轉」轉個念頭後,人生就會不一樣!希望透過「修改人生演算法」讓更多人受惠。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生命是恆常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就讓自己的價值減損,每次谷底的困境,事後來看卻是潘向下一次高峰的基石,關鍵就是透過轉念讓自己重生。
《以終為始》 以最終的我(心靈上的富有狀態),來做各種決定,就能提高每次的決策品質。
《內在原力》 是指一種影響力,透過有形或無形的方式,來引發他人的動機,進而幫助我們一同完成某些事情。(有形:文字或肢體溝通、無形:同理心或慈悲心)
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與人連結的需求、對歸屬感的渴望,但必需透過「喚醒」的方式,才能從潛意識層拉升至意識層,進而採取行動。本書就是要指導如何透過具體、有效的方法,來喚醒人們的內在原力。
心態決定選擇,選擇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塑一個人。人一生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選擇所構成,我們的決策品質,決定了人生品質,如果做出某些能夠發揮內在原力的選擇,每一次微小的差異都會累積,經過長時間的複利效果,最終差異就會大到平凡人遠不能及的境地,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徑。
💡觀點思考 - 理想主義中的「內在原力」
- 我認同作者希望透過本書,帶給世界更多的美善力量、利他主義,希望讓人不要總是忙著利己,善用結合人際關係的力量、改變面對世界的心態,幫助大家找到一個「心之所向」然後邁步前往的方向,擺脫平凡人庸庸碌碌過一生的普遍現象。
- 我以自己這些年在職場中經歷過的人事物,體會到雖然自己心中常常想著幫助他人、期待大家一起共好,也經常做出真的有實際幫助到他人的行為,但自己卻常常面對艱困的處境、無助的失望、他人惡意利用我的善良、因為好說話而受欺負、沒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受到委屈與被人瞧不起。
- 這份初心也並非沒有收到回饋,我能感受到過往的累積,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成為自己的助力,但在多年堅持這樣做的路上,也常常會有感到失望與想放棄的時刻。
- 本書當中有許多好的觀點,但實際在思考如何執行時,我會產生許多疑問,或是好像無法複製作者分享的方法,來達到作者所說的結果。
- 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果是,作者在42歲透過職場環境的有利條件下,相對容易使用投資理財方法,獲得人生財務自由以後,跟我們分享他在財務自由以前的心法。
- 我會希望也許再透過閱讀,能看見更多「他們從很年輕就高度展現利他作風,因此獲得極致成就。」的實際案例。但這個真理我自己是相信的、是認同的,只是在堅持的道路上感覺到相當不容易,希望能讓自己多一點堅持下去的信心。
- 我認為「利他」的前提,一定是要先「顧到自己」,舉個例子:我近期先透過完成自己工作的過程,把我執行的方法分享給團隊,幫助團隊work一套能快速系統化的作法,而這套方法又反過來幫到了我自己更多。或是我今天工作都做完了,剩餘的時間才會想我能否做些什麼可以幫到別人?或是我在做自己工作的同時,有什麼同時可以幫到別人的地方?所以我認為利他的前提一定是先顧己,如果自己自顧不暇,是難以做到利他的。
- 書中分享的觀點,我認為可以用來當作「轉念的方法」嘗試用更多元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試試看能不能跳脫自己原本的思維。但也有時事實就是那樣,只是透過改變角度,來讓自己在當下遇到時,心裡能好過一些。
第一章:一人公司:像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 先善良才有錢?還是先有錢才善良?
💡觀點思考 -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很有錢的人,做了許多很惡劣的事;很善良的人,日子卻過得很貧窮。很少看到或聽到,先選擇善良助人,然後慢慢變得有錢,生活品質變得更好的實際案例。
- 人性原本沒有善惡之分,是受到外界的變化產生善與惡的反應。人有時善、也有時惡,沒有一個人是100%絕對的善或惡,只有善惡多寡的比例之分。
▲ 以終為始: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如何經營自己的人生?
人生需要縝密而全面的計劃,更要有如公司般的「使命宣言、願景」,因此才能以終為始。
以「最終的你」來看,從今天起要成為「那樣的你」的過程中,你會做的所有決定與行動。
若自己清楚知道,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不會浪費許多時間,去走不屬於我們該走的路。 當專注在最終的自己,人生當中所有的資源就會自動凝聚、整合起來,而不是發散的狀態。
💡觀點思考 - 以終為始
- 我認為「以終為始」實踐起來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你想要去的終點是什麼地方?
- 我們是先設定終點,再開始這趟旅程?還是走著走著,到達了自己沒想過的終點?
- 人生一定要有終點嗎?沒有終點,但旅途中讓心存有善念,就無法發揮內在原力嗎?
- 我認為人生的意義是:哪裡幸福,你就往哪裡去 (把幸福代換成”舒服”也可以)
- 我認為人生的最重要的使命是:深刻認識你自己,搞懂自己的使用說明,找到有熱情的事物,發揮你最擅長的天賦,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好,然後對世界帶來正面的美善力量,在長度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
- 簡述
- 認識自己
- 找到熱情
- 發揮天賦
- 過好日子
- 為世界帶來正面力量
- 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
▲ 作者分享從大學時期,自己摸索經營一人公司的開始
作者因具有台大資管系優勢,透過社區貼傳單到府家教大學生用office,宏碁資訊廣場兼職電腦講師,在2個月的暑假賺10多萬,足夠自己在台北生活一整年。
💡觀點思考 - 如何將作者的經歷嘗試套用在自己身上?
- 沒有台大學歷,無法突顯學歷優勢,自己會的技能,別人大部分也都會,沒有獨特差異性,難以向市場證明、說服別人相信自己教學講課的能力。兼家教價碼則較低。
- 兩個月打工賺10多萬,以現在市場環境,大學生非正職/暑期打工兩個月,就算成年人也難以賺到10多萬,更多是要小心詐騙。除非是銷售業務類型的工作,有獎金抽成的。
- 現在台北生活一年所需費用,絕對很難用兩個月賺到足夠的錢。(搜尋網路分享:台北大學生每月生活費1~2萬(不含房租),1年至少估計需12~24萬,若加上6k房租,約20~31萬)
- 但如果有機會,能用自己創造出來的機會,又剛好具備有別人沒有的優勢,則應當試著去努力看看。
▲ 作者分享大學時期扮演「人生技術長」角色,主動找朋友「交換專長」達到低成本高效益方法
💡觀點思考 - 如何將作者的經歷嘗試套用在自己身上?
- 我想要擁有的技能:想知道如何買ETF、買美股、買房子才能賺錢?如何看房子才能買到好房子?如何在申請房屋貸款時,談到好利率跟高額度?
- 擁有這些技能的人,他們需要什麼?缺什麼?我可以拿自己擁有的什麼跟他們交換?
- 有什麼交換可以不需要透過金錢,而是透過交換其他的價值來實現?
- 我身邊的朋友,他們具備哪些我會想學習的技能?而且是「可教學性」的技能
▲ 自己真心全意的為自己的人生成敗負上全責,所產生的意念,會散發出強大的內在原力
💡觀點思考 - 人為什麼要經營一間公司?人生真的可以像經營一間公司那樣嗎?
- 開公司的目的是營利。公司會設有各部門,目的是營運過程中需要兼顧到各項業務範疇,如果有一項顧不到,公司可能會陷入營運困境。人生為什麼需要選擇面面俱到?可以補上自己最弱的地方,以求各項都達到均值就好嗎?
- 要像經營一間公司那樣,問題是一般人普遍都不知道如何經營一間公司,因為沒有經驗
- 自己面臨的人生難題:我無法為自己的人生成敗負上全責,雖然我很想要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人生,我也非常不想要以「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甚鉅,來做為藉口。但那截至目前為止就是一個事實,我有時會怨恨自己無法拋下母親不去管的這份軟弱。我也想知道,如果是查理蒙格遇到和我一樣的經歷,他會如何做選擇?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能自主的人生,就是我到目前為止的夢想。而我感覺距離仍然十分遙遠。
▲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Be→Do→Have
確保將來可以成為那樣的人,問自己「若我是查理蒙格,會怎麼做?」
💡觀點思考 - 我們先做了主管職務,然後薪資和職等才慢慢到位,算是一種先上車後補票嗎?
- 在職場中遇到的情況:你要先付出,然後才可能有機會得到,你應得的 (也可能沒有)
- 如果我是有錢人,我會怎麼做選擇?真實的情況往往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 如果我是老闆,我會怎麼做選擇?真實的情況往往是,等你有一天真的做到變老闆,才會發現很多需要顧慮的事情,跟自己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樣
- 若我是查理蒙格會怎麼做?首先,你必須要足夠了解查理蒙格 (透過閱讀&牢記在心)
- 人生的劇本往往充滿著意料之外,不一定是Be Do 然後就能 Have。先Do、然後Have,再Be成為那樣的人,這樣的過程也未必就不好。
▲ 懂得經營自己的人,都是熱愛閱讀者
閱讀是靈魂的混血:透過閱讀,與作者的靈魂對話,讓我們的思維與靈魂的頻率更接近這些人,就是改變自身內在品質、提升內在原力的捷徑。
💡觀點思考 - 推廣「閱讀」幫助人更容易找到「閱讀的方法」是種福報
-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一般人常常在這個問題上卡關,需要透過大量閱讀來尋找
- 閱讀其實是種奢侈的享受,因為當你只能為了生存忙的團團轉沒空睡覺的人,是沒有時間去做「閱讀」這件事情的。
- 認同貝兒推廣閱讀的理念,讚美讀書會的舉辦能讓大家有機會交流彼此對閱讀的想法
- 希望自己有天分享「電子書閱讀器」幫助更多生活中稍有餘裕的人,在自己的意願之中為生命加入更多美善的元素。
▲ 世界太大,大到絕對可以容得下任何人的成就,不用擠也不用搶
時間將世界的分工磨得很細,細到我們絕對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子。
在宇宙中,只要夠閃亮,就會被人們看見,就可以被永恆的紀錄下來。
經營人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從自己的熱情出發,因為那是內在原力的核心,先找出自己最有熱情的領域,然後檢視自己有哪些可用的專長或優勢。
掌握自己的熱情,從那個起點開始對外散發影響力,內在原力就會在周遭具有相同熱情者的簇擁與推波助瀾之下,隨著時間持續放大,恢弘壯闊的人生將無限開展。
💡觀點思考 - 時事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事?
- 英雄不會無緣無故去拯救世界,事出必有因,那個因,正是自己的價值觀所在
- 這段正好呼應了我所認為的,人生最重要使命第一條是深刻認識自己,才能找到熱情跟發揮天賦,把自己過好進而影響世界。
- 人生只要超越自己就夠了,如果你有天成為英雄,那必然有屬於你的時事
購入日期:2024/12/9
閱畢日期:2024/12/17
閱讀時數:5.5
平均每次閱讀分鐘:11
平均每分鐘閱讀頁數:1.8
電子書頁數:484
出版:幸福文化
初版日:2021/8月
同時間看的書:我可能錯了、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