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紐約,常常會遇到白黃不分的有趣故事,我在教育界工作,常常要對各種不同的種族的家長進行溝通,身為炎黃子孫的我當然義不容辭的要充當翻譯,於是常常遇到很有趣的事
backward 有很多種翻法,為了博眼球,老外經常只用一個字,就是
backward 來表示衣服反穿,但不明世事的我就搞不清楚老外的幽默直接想當然耳的翻成向後走,字面義意完全轉達,但不是原主的意思,就少了動作問一下,鬧了一個黃白不分的笑話。
10:00—12:00PM: 這個笑話不是我弄的,是員工發展部的負責人,規劃了家長說明會,沒經過我,就用GPT或Google Translate 直接翻譯了,這個時間解釋英文沒問題,西班牙語也沒問題,中文可出了大問題,出來的翻譯是從晚上10:00到半夜,我看到Flyer當場楞住了,這大半夜的,是要和 "己故"家長開會嗎?
中文的邏輯和西方人不同,西方的語言以次序為主要訴求,而中文則是以畫面為主要訴求,故而英文很可好處理,可以數據化,次序化,但換成中文,這邏輯的轉換可得換個口味,用藝術畫面來處理,否則鬧笑話是不在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