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今年最終季 #人生不是只有笨男生 #平凡人不曾完成任何意義非凡的事
《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該劇自2016年第一季首播,2022年播出第四季,預計今年(2025)播出最後的第五季。雖然劇中的時間只過了五年(一季一年),但劇中稚嫩的童星(2015年開始選角),如今都已亭亭玉立、逾弱冠之年,再拍下去可能要變《異形》系列了。
問我會不會推薦該劇,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相較於《闇》或《絕命毒師》,該劇只能算是B++的B級片。但還是娛樂性十足,十足還原了80年代的音樂、服裝、食物(思樂冰櫻桃口味)、笑點(將《開放的美國學府》(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暫停在53分零5秒是喜歡胸部的人)及美學。
懸疑片的樂趣在於,從不懂到逐漸豁然開朗的過程,如同拼拼圖從模糊不清到逐漸看清完整圖像的樣貌。不過那終究是理想,戲劇本身就不同於現實,不若現實完整、飽滿、綿延。因此,看完前四季還是有許多疑問,如:papa為何第一季沒死?哈普為何第三季沒死?奪心魔與小萬(一號)的關係為何?卡莉(八號)何時逃走的?第一季為何要抓走威爾,威爾又沒流血?顛倒世界(Upside Down)的時間為何不變(停留在被開啟的1979 /9/8)?1979年小萬血洗實驗室,到1983年小伊(十一號、珍)逃出實驗室之間,小伊這四年在做啥?實驗室有錢做威爾的假屍體,何不連芭芭拉(南西的好友)的假屍體都一起做,省去芭芭拉父母賣房尋女的困擾?台灣哪裡買得到Eggo鬆餅?等。在主線劇情與可看性的權衡下,也只能假裝沒看到不合理之處,以免影響追劇的樂趣。
該劇為何設定在80年代?那是台灣、南韓歷經戒嚴、解嚴,美蘇冷戰、反共抗俄的時代。官方說法是,冷戰時期美國中情局的MKUltra計劃(Project MKUltra),為了控制人腦,進行的一系列不道德的實驗。符合劇中神秘實驗室及實驗導致怪物的科學設定,故將背景設定在80年代。
「一但打開那扇好奇門,任何事都有可能。」
「顛倒世界」的設定,在許多電影或戲劇中都曾上演過,如:《哥吉拉與金剛》的「地球空洞説」,認為地球分為人類生活「凸面」,及地底下金剛等生物生活凹面。或《顛倒世界》(Upside Down)中,重力顛倒產生如同將鏡射般上下顛倒的世界(重力顛倒,上界是富人區,下界則是窮人區)。或《帕蒂瑪的顛倒世界》(サカサマのパテマ)中,同樣奠基於重力產生的顛倒世界,但顛倒的不只是兩重世界,而是多重世界。或動畫《哆啦A夢》〈相反世界的星球〉中,出現跟地球一模一樣,卻左右相反的世界,如:性別(父母對調)、才智(天才大雄)、叫聲(貓旺旺叫、狗喵喵叫)、方向(太陽西升東降、文字左右相反)等。
青蛙臉:「上下顛倒,黑暗、空曠。」
小黑孩:「你聽得懂他在說什麼嗎?」
沒牙弟:「不懂。」
青蛙臉:「你們想想,小伊之前帶我們去找威爾,她領我們到他家,對吧?」
小黑孩:「對,他不在那裡。」
青蛙臉:「但如果他在呢?如果我們只是看不到他呢?如果他在另一邊呢?」——《怪奇物語》Chapter Five
《怪奇物語》的顛倒世界則不同於上述,是一個全新的顛倒世界觀。是如同桌遊《暗影之谷》的世界;該世界是我們世界的黑暗倒影或回音,是腐敗和死亡的空間,一個沒有面向的平面,充滿怪物的地方。這地方就在你身邊,只是你看不見。
可惜的是,劇中只著重在顛倒世界的黑暗、怪物,淪為恐怖的背景,而未說明顛倒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關係。如:為何顛倒世界的時間是暫停的?停在兩世界互通的時間?若不再互通,其時間是否仍會前進?若不前進,無法反映當下真實世界,又如何作為真實世界的黑暗倒影或回音?故比較合理的設定是,顛倒世界始終存在,與真實世界是世界的一體兩面,兩者皆相互作用、綿延。
且該顛倒並非真正的顛倒,真實世界也有黑暗、腐敗和死亡。真正的顛倒應該是完全相反的,如:上下、美醜、高低、大小、甜苦、陰陽、長短、粗細、冷熱、動與不動、同異、是與不是等的相反。如同一個球被切成兩塊,需兩者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球;顛倒世界與真實世界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然而,何謂兩個世界的關係?即便「門」未被開啟,兩個世界還是有關係的原因在於,除了顛倒世界反映真實世界的平面、空間外,兩者還可透過「光」進行互動。以此打破了空間上的限制,如同現在方便的線上會議。
但顛倒世界存在的原因或意義的是什麼?是讓人可以有恐怖的體驗?還是相互捕食的食物鏈關係?劇中「奪心魔」想控制所有人類的思維。然而,到底是奪心魔被小萬控制,還是小萬被奪心魔控制不得而知。撇開奪心魔是否有自我意識的問題,目前科學家發現,整個宇宙的構成中,常規物質(即重子物質)占4.9%,暗物質占26.8%,剩下高達68.3%則是既看不見又無法測量的暗能量。也就是說,人所生活的真實世界,本身就是顛倒與真實的綜合。然而,同樣的問題是,暗能量存在的原因或意義為何?
暗能量加上暗字比較難理解,若純粹談能量就容易理解。能量是動物、植物、礦物等萬物生存的基礎與關係,沒有能量的循環、互動,是無法自足的、封閉的。能量讓我們能夠成長、運動,是一切事物的以可能的基礎,如同時間。故不只人類社會,整個宇宙都是能量循環的一部分,彼此相互共生。
綜上,人們總是喜歡想像顛倒世界、平行世界等不同世界的存在,正是因為不安於現實世界(才智、財富、能力等),想像出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可能,並反身作為學習的目標。
柏拉圖在《饗宴篇》提及球人的神話;原始人類是球形的,具有兩張臉、八隻手腳、一對生殖器,與加倍的力量,他們具有三種性別:男人、女人、雙性人分別對應太陽、大地與月亮的關係。因球形人們意圖造反諸神,宙斯遂下令將其剖成兩半。
人們會相互吸引,並非源於相同的部分,而是差異的部分。正是因為差異,讓人們有不同的事物可分享、可學習。打破原先自以為完整、自足卻封閉的半球,而有透過溝通、理解、結合、共融的可能。如同在《怪奇物語》中,除了顛倒與真實世界的共融,還有男女愛情、友情、親情間的共融,80年代與現代的共融;正是透過差異,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與限制,而有持續進步甚至超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