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卡片盒筆記 ze9|劍指核心,找到接點:融合兩個文本寫下一張永久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不同時期讀到兩篇文章,分別是:

當我發現它們(兩個文本以上)不約而同都指向一同件事時,我會認真考慮要寫下一張永久筆記,這是本期的主題。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午都會有新內容可讀。

▌輕薄短小篇幅
每期附上一張實際寫下的卡片,並做 case study,由此帶出《卡片盒筆記》書裡原則的溫習、演繹、實踐。

▌陪跑
如果你遇到以下痛點,那就是我們描繪出來的「化身」(avatar):
1. 看過《卡片盒筆記》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參考別人的成品。
2. 打算執行這套系統,知道有人也這麼做,有種陪伴感,不孤單。
3. 想透過「做中學」來熟悉書中觀念。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劍指核心

首先是〈麥肯錫工作基因〉這篇文章

(你先讀讀看,抓主旨)

我在文中看到「下一步」、「先講結論,再補細節」、「建設性回饋」、「解決方案」些關鍵字,都指向同一個前提——每個前來開會的人,都是要來解決問題

再者是〈為什麼許多腦力激盪會議只產生爛主意?〉。

(你先讀讀看,抓主旨)

它告訴我們稱職的「會議主持人」應該要做什麼事——引導、引導再引導。

  • 引導大家溝通,是雙向交流,而不是單向佈達。
  • 每個人都有想法,想法不會自然表達出來,因為在團體中我們會在意別人的眼色,所以需要引導。
  • 也引導這些想法進行收斂,透過標準進行分類、排序、篩選內容。

以上是兩篇文章的核心主旨,乍看之下,要兜在一起好像有點牽強?


❏ 找到接點

又看到〈為什麼許多腦力激盪會議只產生爛主意?〉中間有一段談到,有意義的對話來自於人們之間有共識,對於「我們正在討論的主題」有共識。

例如「活動成果報告」這可不是主題,只是會議討論主題的刺激物、只是素材,幫助參與者認識討論主題的背景脈絡;值得討論的主題是「活動之後的復盤」。哪些事情成功?哪些事情不如預期?下次可以如何調整?

懂!要讓會議「會議主持人」好辦事,與會前,每個人都要知道出席這場會議:

  • 不是來報告背景脈絡的;
  • 不是來腦力激盪的;
  • 是來復盤;
  • 是求迭代。

這不就正好可以和《麥肯錫工作基因》的核心主旨扣合?這樣一來,整個解釋的脈絡就打通了,所以我寫下這張永久筆記卡片:

raw-image

先抓核心主旨,
再找找有沒有「接點」串起兩個文本,
讓闡釋脈絡通順。

❏ 卡片盒筆記の家

卡片盒筆記以「鏈式結構」存在,或稱「筆記鏈」。

透過 Heptabase 的「白板」(whiteboard)功能,得以「可視化」呈現卡片與卡片之間的承先啟後。

如果想查看本文永久筆記在白板上的原始位置,以及這張永久筆記和其他永久筆記之間的鏈接關係,我把它放在電子報的進階權限裡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9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創作者經濟 IMO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3.4K會員
733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過年前,在第 80 期週報「主編後記」挖了一個坑: 「不是說一張卡片只能寫一件事嗎?那如果有好幾個列點,是不是每個都要分開寫一張卡片?」 這篇文章要來填坑,先看看案例: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
有人問,寫卡片盒筆記需要靈感嗎?我的答案是:不是只有腦海裡靈光乍現的才叫靈感,不時地拿新的 input、output 去對照你過去寫下來的東西,也會產生靈感。換言之,我們可以增加產生靈感的機率⋯⋯。
AI 很盡責地抓出了我想討論的點,不過「闡釋」的過程還是得靠自己多思考,這也是一則筆記有價值的地方
⋯⋯這套系統並沒有一個最高權力中樞,而是以分散的卡片為基礎,卡片之間透過連結彼此牽引;時間一久,當彼此有著相近脈絡的卡片數量變多時,才建立一張「索引卡片」作為目錄,探索的入口。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過年前,在第 80 期週報「主編後記」挖了一個坑: 「不是說一張卡片只能寫一件事嗎?那如果有好幾個列點,是不是每個都要分開寫一張卡片?」 這篇文章要來填坑,先看看案例: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
有人問,寫卡片盒筆記需要靈感嗎?我的答案是:不是只有腦海裡靈光乍現的才叫靈感,不時地拿新的 input、output 去對照你過去寫下來的東西,也會產生靈感。換言之,我們可以增加產生靈感的機率⋯⋯。
AI 很盡責地抓出了我想討論的點,不過「闡釋」的過程還是得靠自己多思考,這也是一則筆記有價值的地方
⋯⋯這套系統並沒有一個最高權力中樞,而是以分散的卡片為基礎,卡片之間透過連結彼此牽引;時間一久,當彼此有著相近脈絡的卡片數量變多時,才建立一張「索引卡片」作為目錄,探索的入口。
如果你能不斷打造和擁有結構洞、持續迎來非重複關係,就能極大提高獲取資訊的效率,從而讓自己占據資訊獲取的優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最近又開始寫選譯系列的筆記。 選譯不是翻譯完整文章,而是將讀文章時有點感覺的觀點紀錄下來。 寫選譯筆記時,我會特別去找文章作者的照片, 待到時於Facebook, Threads, Vocus分享時也能一起附上。 人很神奇,如果看到臉,會產生更大的親切感。 選譯系列的筆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Thumbnail
專心聽著講座、並拍下簡報的你,回家真的有複習那些照片、記下重點嗎? 如果沒有,即使當下再感動、再重視,在乎的知識點便隨時間悄悄從你腦海散逸……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最近又開始寫選譯系列的筆記。 選譯不是翻譯完整文章,而是將讀文章時有點感覺的觀點紀錄下來。 寫選譯筆記時,我會特別去找文章作者的照片, 待到時於Facebook, Threads, Vocus分享時也能一起附上。 人很神奇,如果看到臉,會產生更大的親切感。 選譯系列的筆
Thumbnail
原「主編後記」裡的分享(新單元新嘗試)。思考著,如果能讓更多人接收到這些知識點就更棒了⋯⋯
Thumbnail
專心聽著講座、並拍下簡報的你,回家真的有複習那些照片、記下重點嗎? 如果沒有,即使當下再感動、再重視,在乎的知識點便隨時間悄悄從你腦海散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