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三〕農藝系考種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臺大農藝系歷史悠久,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的「作物學講座」(磯永吉教授)、「育種學講座」(市島吉太郎、安田貞雄教授)及「工藝作物學講座」(澀谷常紀教授),是日本在台灣進行農業研究發展的重要單位。1946年,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並將這三個講座合併,正式命名為「農藝學系」,為臺大發展的重要系所之一,前總統李登輝也是農藝系的學生。

農藝系考種館位於台大校總區靠近基隆路,鄰近舊舟山路,這一區域都是農藝學系的使用範圍,環境蔥鬱,猶如烏托邦般的世外桃源,擁有廣大的農場和日治時期蓋的「磯小屋」等木構造建築。

raw-image

臺大農藝試驗場

臺大農場

臺大農場

農試場辦公室

農試場辦公室

為紀念台灣稻米之父-磯永吉先生,台大保留當年的研究室。現為磯永吉紀念館(暱稱「磯小屋」)

為紀念台灣稻米之父-磯永吉先生,台大保留當年的研究室。現為磯永吉紀念館(暱稱「磯小屋」)

磯小屋現作為教育推廣場域,平日未開放,假日訪客還不少

磯小屋現作為教育推廣場域,平日未開放,假日訪客還不少

農藝系考種館/1970年

沿著磯小屋往前走,眼前出現一棟被藤蔓半掩的紅磚小屋,彷彿隱匿在森林中的秘密基地,這便是農藝系考種館。

考種館是王大閎於1970年完成的作品,一字型平面,兩層樓高,柱樑外露,女兒牆、遮陽板和窗台皆採用斬石子工法,外觀十分樸素。
徐明松教授說:「例如遮陽板,與地質館和化工館的遮陽板相比,它顯得更加簡單。」然而在簡單當中,王大閎依然巧妙地掌控了比例,展現了設計的平衡與節奏。尤其從側面觀看,充滿了韻律感。

而屋頂女兒牆刻意比柱樑還更外露,突顯了王大閎植基於傳統大屋頂的隱喻。

raw-image


考種館正面外觀

考種館正面外觀

突出的屋頂女兒牆,帶有傳統中國建築大屋頂的隱喻

突出的屋頂女兒牆,帶有傳統中國建築大屋頂的隱喻

考種館充滿韻律感的遮陽板

考種館充滿韻律感的遮陽板

垂直遮陽板左右兩側刻意與窗台留下4塊1/4B(約略等於1B 23公分) 的距離,一則從側面觀看時,遮陽板不會擋到窗台,顯得構件各自獨立,拉開的距離也顯得活潑

垂直遮陽板左右兩側刻意與窗台留下4塊1/4B(約略等於1B 23公分) 的距離,一則從側面觀看時,遮陽板不會擋到窗台,顯得構件各自獨立,拉開的距離也顯得活潑

垂直遮陽板左右兩側刻意與窗台留下4塊1/4B(約略等於1B 23公分) 的距離,一則從側面觀看時,遮陽板不會擋到窗台,顯得構件各自獨立

垂直遮陽板左右兩側刻意與窗台留下4塊1/4B(約略等於1B 23公分) 的距離,一則從側面觀看時,遮陽板不會擋到窗台,顯得構件各自獨立


考種館裡面有一座樓梯,是王大閎少數如此精美的設計之一。徐明松教授表示:「這座樓梯非常有趣,它完全沒有接觸到內牆。而且在轉角處,樓梯以四十五度倒轉,呈現出螺旋的效果。」這樣的設計極具挑戰性,階梯的背面也需要倒四十五度角,並且在轉角處也呈現螺旋狀。更特別的是,扶手沒有倚靠牆壁來支撐。

徐教授讚嘆:「這真是王大閎厲害的地方!你到底要有多高的美感,才能將這樣的設計掌控得這麼好!」

王大閎曾說:「樸素並非粗鄙,而是簡而精……真正的中國建築是簡樸敦厚,非常自然的,尊重現有的大環境。」隱匿於臺大校園深處的考種館,正是王大閎美學品味與人文思想的真實呈現。

考種館的室內樓梯

考種館的室內樓梯

考種館的室內樓梯(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考種館的室內樓梯(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原本讓人期待的室內大樓梯,卻因負責人不在場,無法進入參觀,只能透過玻璃門外拍照做紀錄。

談到轉角與銜接,徐明松教授分享了一些王大閎設計的家具案例。他指出,王大閎的家具轉角處,幾乎都有倒角設計。所謂倒角,就是將物品的角部斜切,以形成斜角。例如,王大閎設計的家具,木頭轉角會切45度角,讓角落處呈現弧度,這樣一來,原本的四方形設計,會變成像八角形一樣的造型。

徐老師解釋,這與華人文化特質有關,因為華人認為「事緩則圓」,偏愛圓滑過渡的設計。因此,即便是四方形家具,也會在邊角加入倒角。這種設計不僅源於文化背景,還有實際的好處—尖角容易損壞,而倒角能有效減少損傷風險,提升安全性、耐用性,並增添美感。

王大閎設計的家具(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王大閎設計的家具(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raw-image

其實,考種館最近才進行翻修,把原本斬石子的材質肌理都給破壞了,相當可惜。徐教授說,或許是它的位置比較隱蔽,未受到文資團體的注意,所以沒有被提報古蹟,校方也未事先進行評估,就隨意整修。相比之下,化工館在整修過程中就被指定為歷史建築,而這棟建築就未受到應有的保護與關注。

徐教授接著說:「我辦展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展覽,引起文資團體的注意,讓民眾了解這些建築、關注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透過群眾力量,讓臺大不得不重視它!」

徐教授說他常向文化局提報古蹟,但台大總務處的總務長常說:「徐老師,你這是在找我麻煩,這會讓台大無法發展。」徐老師回應:「有這麼嚴重嗎?我提報這些建築,正是希望讓台大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具備文化發展的意義,怎麼會是阻礙你們發展呢?」

這反映了認同的問題。徐教授感嘆,現在台大的教育方針中,文史、哲學和藝術似乎都不再受到重視,唯有高科技發展才被視為關鍵。因為他們的捐款最多,台大往往更聽取他們的意見,忽略了其他人的聲音。

因此,為了讓這些台灣重要文化資產得以傳承,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站出來為它發聲!

◎感謝徐明松老師專業導覽

★延伸閱讀: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四〕賴仕堯教授談校園規畫

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2024.12.20-2025.3.24
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二樓

raw-image


※註:倒角設計:將物品的角部斜切,以形成斜角,這樣的設計不僅具有安全性、耐用性,還能提升美觀,甚至讓物品與其他物品更易搭配。

avatar-img
34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ik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無人能及。他為台灣留下了超過百件經典作品,光是臺大校園內就有近20件。2028年臺大將迎來百年校慶,特別策劃「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建築師王大閎深受包浩斯現代主義風格影響,一九六○年代受台大校長錢思亮遴選,而留下許多在台大校園內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1961年「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位於臺大椰林大道底端、總圖書館左側的「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深紅朱漆挑高傳統大門,搭配黑色門框與金色鎖頭,白色的折板屋頂昂揚天際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至今無人能及。 1953年來臺後,蓋了建國南路自宅令建築界為之驚艷,隨後完成的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多棟重要公共建築,更是名噪一時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從乾隆到嘉慶這60年間,是新莊老街最興盛的時期。新莊老街又稱「廟街」,大約是現在的新莊路一帶。全長約一公里的街廓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歷經兩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有幾許古樸。 沿途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及武聖廟已被列為古蹟;布袋戲、打鐵店、豆乾店、粿店、麥芽糖等幾間老店,也走過幾甲子
  我不是臺靜農先生的學生,也沒有其他私淑或遠授的子弟關係。我之認識臺先生並且後來留有小小一段溫暖的記憶,其實都由父親而起。 父親和臺先生都是安徽人,同為臺大早期教授,各在只隔著兩條校園路的理、文學院工作,又同住在宿舍區溫州街。父親和臺先生的友誼,早在我成為臺先生所主持的文學院學生前已開始。父親在家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無人能及。他為台灣留下了超過百件經典作品,光是臺大校園內就有近20件。2028年臺大將迎來百年校慶,特別策劃「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建築師王大閎深受包浩斯現代主義風格影響,一九六○年代受台大校長錢思亮遴選,而留下許多在台大校園內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1961年「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位於臺大椰林大道底端、總圖書館左側的「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深紅朱漆挑高傳統大門,搭配黑色門框與金色鎖頭,白色的折板屋頂昂揚天際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至今無人能及。 1953年來臺後,蓋了建國南路自宅令建築界為之驚艷,隨後完成的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多棟重要公共建築,更是名噪一時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從乾隆到嘉慶這60年間,是新莊老街最興盛的時期。新莊老街又稱「廟街」,大約是現在的新莊路一帶。全長約一公里的街廓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歷經兩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有幾許古樸。 沿途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及武聖廟已被列為古蹟;布袋戲、打鐵店、豆乾店、粿店、麥芽糖等幾間老店,也走過幾甲子
  我不是臺靜農先生的學生,也沒有其他私淑或遠授的子弟關係。我之認識臺先生並且後來留有小小一段溫暖的記憶,其實都由父親而起。 父親和臺先生都是安徽人,同為臺大早期教授,各在只隔著兩條校園路的理、文學院工作,又同住在宿舍區溫州街。父親和臺先生的友誼,早在我成為臺先生所主持的文學院學生前已開始。父親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Thumbnail
今早我下廚煮的早餐 手癢啊,今天從早餐開始讓Nancy體驗一下台東在地的農特產,龍鬚菜、栗子南瓜…最重要的是幫她特別熬煮一鍋南瓜粥。 大公雞,中午就拿到手,哈哈😄,好吃的池上放山雞要開吃了。 文青的池上:蔣勳書房、福原國小、五洲戲院 蔣勳,對池上有很大影響力的一個很重要的人。到池上,不能不
Thumbnail
2024.05.03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為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不遺餘力,於今(5/3)日上午在彰化市農會舉辦「彰化縣縣定古蹟彰化市農業倉庫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彰化市農會理事長林水木、常務監事劉仁民、總幹事白閔傑等人出席共同見證,一同祈求開工大吉、工程順利,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大甲 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大甲區是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大甲鎮瀾宮每年也吸引許多遊客與前往參拜。 歷史 1922年4月,大甲庄改制為「大甲街」。二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設置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2月25日,臺灣劃分為8縣9省轄市,大
Thumbnail
大甲區 舊稱「大甲社」,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及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稻米等。民俗文化方面以大甲鎮瀾宮最為人熟知。 地理 大甲區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以及后里台地所構成。大甲扇狀平原為大甲溪與大安溪因堆積作用而形成之沖積扇平原。 歷史 大甲在漢
Thumbnail
喝茶、飲茶、品茶,你是哪一種人?臺灣茶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朝與日據時期靠著茶金出口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茶葉產業對臺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透過移進茶苗,精進技術品種試驗,進而獎勵推廣種植,茶葉產業的重心從原本的南臺灣移轉到了臺灣北部,更促進了全臺經濟的繁榮發展。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Thumbnail
今早我下廚煮的早餐 手癢啊,今天從早餐開始讓Nancy體驗一下台東在地的農特產,龍鬚菜、栗子南瓜…最重要的是幫她特別熬煮一鍋南瓜粥。 大公雞,中午就拿到手,哈哈😄,好吃的池上放山雞要開吃了。 文青的池上:蔣勳書房、福原國小、五洲戲院 蔣勳,對池上有很大影響力的一個很重要的人。到池上,不能不
Thumbnail
2024.05.03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為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不遺餘力,於今(5/3)日上午在彰化市農會舉辦「彰化縣縣定古蹟彰化市農業倉庫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彰化市農會理事長林水木、常務監事劉仁民、總幹事白閔傑等人出席共同見證,一同祈求開工大吉、工程順利,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大甲 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大甲區是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大甲鎮瀾宮每年也吸引許多遊客與前往參拜。 歷史 1922年4月,大甲庄改制為「大甲街」。二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設置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2月25日,臺灣劃分為8縣9省轄市,大
Thumbnail
大甲區 舊稱「大甲社」,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北角,在產業發展上,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及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稻米等。民俗文化方面以大甲鎮瀾宮最為人熟知。 地理 大甲區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以及后里台地所構成。大甲扇狀平原為大甲溪與大安溪因堆積作用而形成之沖積扇平原。 歷史 大甲在漢
Thumbnail
喝茶、飲茶、品茶,你是哪一種人?臺灣茶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朝與日據時期靠著茶金出口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茶葉產業對臺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透過移進茶苗,精進技術品種試驗,進而獎勵推廣種植,茶葉產業的重心從原本的南臺灣移轉到了臺灣北部,更促進了全臺經濟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