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在發生的末日現象,從過去直到現在,沒有改變。透過《千萬別抬頭》看見台灣的悲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電影講述了兩位天文物裡學加發現了計算出一顆遙遠的巨大彗星將在半年後撞擊地球,其威力將毀滅地球。 這部災難與喜劇包裝的電影諷刺了現今的社會現象,真實呈現每個人會有的反應,無論是政治操作,或是商人的宣傳,民主政治脫離不了的政治金援導致財閥操縱著政府以及真相的表述,而在社會當中沒有保持獨立思考的人是大多數,他們受到這個政商關係的媒體宣傳,而刻意的去忽略了科學、真相是什麼,如同漢娜鄂蘭的《平庸的邪惡》一般。 民主政治強調的是自主意識,但是民主自由的空氣一呼吸久了,人們漸漸的忘記要保持學習、去關注國家的治理,關注在代議制度下的代議士—議員、立法委員是否有盡到責任去傳達民意,並且準時進議會上班審查預算、推行法案,這些是人們不關心的事,也不關心公眾議題,只在乎自己意識型態下的資訊,並且以仇恨、批評謾罵來得到參與的充實感。這也是造成民主國家一不注意很容易就反被獨裁國家操控的原因,根據瑞典研究計劃V-Dem的學者以13年的研究時間與3000萬個觀察數據分析全世界,發現台灣受到境外假訊息與認知滲透的狀況是全世界第1,並且配合內容農場的供應鏈製造恐慌,使人感到民主體制帶來混亂的局勢,意圖使島內聲音分裂、使不信任民主體制以及體制下產生的政權。例如在2023年7月,聯合報報導一篇「美國在台灣研發生物戰劑」的報導,裡頭的公文格式與用詞在後續被美國官方與台灣政府證實為假公文,並且當中出現許多中國的用語。在真假越來越難分辨的情形之下,會主動關心與了解真相的人只會愈來愈少,民眾的思想跟行為就愈來愈容易被控制。 並且在2022年2月,台北車站內的大型電子看板被駭客入侵,用簡體字寫著兩岸統戰的文字,語帶威脅,這些都如同這部電影活生生的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上演著。

raw-image


「…We know that misinformation is a fundamental threat to democracy and freedom. Sosal media explloited by other governments can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among large segments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 target countries and undermine good policy efforts.」瑞典V-Dem計劃的負責人Staffan Lindberg教授說到在社群媒體上,中國更透過在境外的控制,掌控島上的大眾輿論,並破壞政府在良好政策上的努力。而台灣的facebook數據與資料庫正是設在上海,更使中國更方便的控制這家私人企業影響至台灣國內。 該如何在維持言論自由與民主的情況下去做規範?如何讓全體有韌性去預防這些認知作戰,以及避免如電影當中所演出的狀況,避免真相變得失焦,科學實證變成非主流的聲音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的意識型態與社群媒體網紅所說的話。這恐怕是我們未來最大的課題,需要努力去做思考。而台灣,或者說是全世界的人類,對於思想、哲學、道德、環境永續等等的思維普遍沒有興趣,沒有花更多的金錢與時間投注在這一塊,使得法規制定、全民意識總是慢了不只半拍。 劇中的總統的演出很大一部份在諷刺川普的「白人至上主義」、「虛無主義」所帶起的支持率,「讓美國再次偉大」用著這樣的口號來訴諸情緒與民粹,並且宣佈蓋起「美墨城牆」要阻止偷渡以及限制移民以保障國內的失業率,若是如此,事實上川普該做的是在矽谷的周圍建立起網路的防火牆,因為很大一部份是因為科技以及演算法的關係導致許多的工作被取代並增加了失業率,在景氣低迷的環境下、也因著科技遽變導致的失業問題,民眾在選舉當中訴諸了感性大過了理性,並且急於在口號聲中再次展現自己手中選票的權力。川普當選的同一年,另一個例子是英國,在2016年的全民公投導致了「英國脫歐」的實現,而公投結果公佈之後,英國國內的關鍵字搜尋第1名正是「脫歐後果」,沒錯,當意識到必須真正實行脫歐的時候民眾才真正全面的去了解到底脫歐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英國民眾一樣是在世界狀況低迷的情況下,對全球化失去了信心,就在脫歐倡導者的言語之下,在你我之間蓋起了一道牆,認為獨自享用自由經濟、民主、社會責任,把權利抓在手裡,未來能更好。 電影上映之際剛好正值新冠病毒的疫情,各樣對於疫苗的陰謀論、戴口罩是在剝奪你的自由的倡議者、失去媒體天職只為了收視率的媒體人,這些種種讓人相當有既視感。而劇中,在政府與科技公司的宣傳之下,真有許多民眾期待著彗星的到來,並且希望上頭豐富的稀缺礦產能為自己帶來財富與就業機會。 電影正是在諷刺著現行的自由主義世界所面臨的問題,當政府與科技公司掛鉤,並且用著各樣的言語帶起民眾的情緒,並宣稱那些叫你「抬頭看」的人是正在剝奪你的自由,以此來消費並利用民主的真諦。直到巨大的彗星真的要撞擊地球的那一刻,所有人才都抬起了頭。 在劇中,世界末日前的種種荒謬在社會中上演著,例如年輕人持續熱衷於網路媒體,彷彿所有事情都不會發生、網紅的言論成為真理,許多人甘願這樣的被帶領著,而不願自己動腦並且去求證真實。許多場景跟橋段在一個個特寫鏡頭的呈現之下,我感到這些忽略事實來過生活的人,他們的嘴臉在鏡頭呈現下有些許突兀、似乎這部電影的情感鋪成顯的極為粗糙,但是,反觀自身的社會,這樣的現象不是正在上演嗎。


20220217 是我書寫這篇文的日子,而如今到了2025年,一切仍舊上演,沒有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ll E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劇情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法國,以一個虛構的地方報社為主體圍繞著四段作家記者報導的故事,電影中的事件與人物均有現實的參照,並且帶出了導演對於法國文化的致敬與想像。四段故事更是描述了記者參與在故事當中的真實經歷,並且拿捏所謂的「報導中立」,又思索所謂的「報導中立」是否真實存在著。當一份報導文章的出現,同時也
《時代革命》 2021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時代革命的命題從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開始,電影的剪輯安排了好幾個章節,整部電影用兩個主要的角度來紀錄:一、用微觀的角度,紀錄參與的當事者之故事,與當事者們的感受。二、另一方面,用宏觀的角度看事件之起承轉合,以及對非現場的學者訪問等等。時間以線性的
《台灣男子葉石濤》 「為什麼選擇用諷刺的手法?」 「因為一個弱小的民族最大的武器便是隱藏自己。」 何謂台灣民族? 身在台灣,命運載沉載浮,究竟該歸向何處,歷經各方勢力武力割據,荷蘭、西班牙、鄭氏、清朝,日本統治與二次世界大戰,糧食緊縮、皇民化的嚴格管理之下生活困苦。戰後,代表盟軍
「一個個大大的罐子,裡頭各種鱗片與花紋,隨著角度閃爍著奇異的光線折射,是一條條的蛇,每一個罐子裡都裝滿好幾條的大蛇,而且都在活動著。」這是鄭問在華西街專注所看著的景象,他讚嘆、並且隨著蛇的動作在模仿著。在鏡頭裡,友人述說著鄭問的種種過往,他的故事彷彿一片大大的明鏡,給予螢幕前的觀眾反思。 在鏡
在《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裡,克拉考爾提到電影強調的「偶然性」。而在《美國女孩》短暫的校園鏡頭中,強烈感受到鏡頭的「獨斷性」帶出的零星畫面,所呈現的校園生活也勾勒出我心裡油然生出的強烈質疑:『在校園生活真的沒有一絲的有趣可言嗎?』『學生都是考試機器嗎?』或許我們知道這是導演要呈現台灣教育氣
劇情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法國,以一個虛構的地方報社為主體圍繞著四段作家記者報導的故事,電影中的事件與人物均有現實的參照,並且帶出了導演對於法國文化的致敬與想像。四段故事更是描述了記者參與在故事當中的真實經歷,並且拿捏所謂的「報導中立」,又思索所謂的「報導中立」是否真實存在著。當一份報導文章的出現,同時也
《時代革命》 2021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時代革命的命題從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開始,電影的剪輯安排了好幾個章節,整部電影用兩個主要的角度來紀錄:一、用微觀的角度,紀錄參與的當事者之故事,與當事者們的感受。二、另一方面,用宏觀的角度看事件之起承轉合,以及對非現場的學者訪問等等。時間以線性的
《台灣男子葉石濤》 「為什麼選擇用諷刺的手法?」 「因為一個弱小的民族最大的武器便是隱藏自己。」 何謂台灣民族? 身在台灣,命運載沉載浮,究竟該歸向何處,歷經各方勢力武力割據,荷蘭、西班牙、鄭氏、清朝,日本統治與二次世界大戰,糧食緊縮、皇民化的嚴格管理之下生活困苦。戰後,代表盟軍
「一個個大大的罐子,裡頭各種鱗片與花紋,隨著角度閃爍著奇異的光線折射,是一條條的蛇,每一個罐子裡都裝滿好幾條的大蛇,而且都在活動著。」這是鄭問在華西街專注所看著的景象,他讚嘆、並且隨著蛇的動作在模仿著。在鏡頭裡,友人述說著鄭問的種種過往,他的故事彷彿一片大大的明鏡,給予螢幕前的觀眾反思。 在鏡
在《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裡,克拉考爾提到電影強調的「偶然性」。而在《美國女孩》短暫的校園鏡頭中,強烈感受到鏡頭的「獨斷性」帶出的零星畫面,所呈現的校園生活也勾勒出我心裡油然生出的強烈質疑:『在校園生活真的沒有一絲的有趣可言嗎?』『學生都是考試機器嗎?』或許我們知道這是導演要呈現台灣教育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鯨魚馬戲團」、「抵抗的憂鬱」、「韋克邁斯特和聲」,這三個標題巧妙地點出片中的三個關鍵面向:莫名的鯨魚這象徵性的龐然大物帶給東歐小鎮的暴力和紊亂,政治權力交相對峙中瀰漫的慘淡憂鬱,以及從頭到尾藉由秩序與混亂、信仰與瘋狂、永恆與末世、非理性、無政府,思考音律「和諧」,以及人類在宇宙地位的這個永恆母題。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讓我耳目一新,現代戰爭是如此玩的。老美突突擊隊員降落菲律賓南方恐怖份子地區,情報錯誤捅到蜂窩,雖有衛星導航的“死神無人機”點穴攻擊,仍然落荒而逃,一路衛星指導安全逃命路徑,終於脫險。我的偶像羅素克勞『神鬼戰士』,如今已成油膩大叔,看了五分鐘才認出,不勝唏噓。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二_ 京城怪物】 「人類就是這樣子,不管遇到什麼都能很快地適應,無論那是苦楚或是幻滅。」 《京城怪物》背景設定在 1945 年春天,甲午戰爭後從中國獨立的朝鮮,在數年後被日本併吞,開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統治,直至1945年
Thumbnail
「就算世界再怎麼崩壞!也有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____ 選自【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道均 「水泥烏託邦:末日浩劫」是一部描述在災難中探討人性的韓國電影。故事中,災難後的社會陷入混亂,居民必須面對自私和互助之間的選擇。電影引發觀眾對於道德、風險和信念的思考。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Thumbnail
作為一部黑色幽默的(勸世?諷刺?)喜劇來說,電影以誇張的劇情表現,描述一點都不誇張的社會寫實,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以及自由經濟的政策導向下,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社會從上到下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且各憑能力(權力?)我們擁有這樣的自由,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Thumbnail
《千萬別抬頭》以非常貼近現況的形式呈現目前的社會樣貌,如新聞時事和網路社群對我們的影響。當一個巨大的潛在災難出現時,群眾的注意力和態度都被淹沒在各種海量消息裡,藉此諷刺現代人對重要議題視而不見,卻對明星八卦充滿熱忱。 政府方面的刻劃則充滿了戲謔和戲劇效果,但在某些時刻卻又真實無比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鯨魚馬戲團」、「抵抗的憂鬱」、「韋克邁斯特和聲」,這三個標題巧妙地點出片中的三個關鍵面向:莫名的鯨魚這象徵性的龐然大物帶給東歐小鎮的暴力和紊亂,政治權力交相對峙中瀰漫的慘淡憂鬱,以及從頭到尾藉由秩序與混亂、信仰與瘋狂、永恆與末世、非理性、無政府,思考音律「和諧」,以及人類在宇宙地位的這個永恆母題。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讓我耳目一新,現代戰爭是如此玩的。老美突突擊隊員降落菲律賓南方恐怖份子地區,情報錯誤捅到蜂窩,雖有衛星導航的“死神無人機”點穴攻擊,仍然落荒而逃,一路衛星指導安全逃命路徑,終於脫險。我的偶像羅素克勞『神鬼戰士』,如今已成油膩大叔,看了五分鐘才認出,不勝唏噓。
Thumbnail
【過年NETFLIX影集三選之二_ 京城怪物】 「人類就是這樣子,不管遇到什麼都能很快地適應,無論那是苦楚或是幻滅。」 《京城怪物》背景設定在 1945 年春天,甲午戰爭後從中國獨立的朝鮮,在數年後被日本併吞,開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35年的統治,直至1945年
Thumbnail
「就算世界再怎麼崩壞!也有能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____ 選自【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道均 「水泥烏託邦:末日浩劫」是一部描述在災難中探討人性的韓國電影。故事中,災難後的社會陷入混亂,居民必須面對自私和互助之間的選擇。電影引發觀眾對於道德、風險和信念的思考。
「太陽是顆冷冽的星球。」 艾希克·維雅以此短句揭開這本敘事(récit),在這基調上,我們面對著作者冰冷的語調與見證歷史的難以喘息。看著即將發生的二十世紀(或說有史以來)人類最黑暗的屠殺前,無一倖免。而這黑暗,卻是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照耀一切的冷光,冷血正在發生,人類的愚蠢與懦弱無所遁形。 反省納
Thumbnail
作為一部黑色幽默的(勸世?諷刺?)喜劇來說,電影以誇張的劇情表現,描述一點都不誇張的社會寫實,民主政治的選舉制度以及自由經濟的政策導向下,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社會從上到下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而且各憑能力(權力?)我們擁有這樣的自由,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Thumbnail
《千萬別抬頭》以非常貼近現況的形式呈現目前的社會樣貌,如新聞時事和網路社群對我們的影響。當一個巨大的潛在災難出現時,群眾的注意力和態度都被淹沒在各種海量消息裡,藉此諷刺現代人對重要議題視而不見,卻對明星八卦充滿熱忱。 政府方面的刻劃則充滿了戲謔和戲劇效果,但在某些時刻卻又真實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