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都需要有追求細節的能力,才能將成果提升。那麼,甚麼是產品設計中的細節?
設計過程是一段持續「發散—收斂」的歷程。每個階段都包含不同的細節,例如:在後端階段需要有完整的工程圖,而在中期則須透過優化與精煉來檢查型態的傳遞。這篇要說明的是設計前期容易被忽略的拉遠(Zoom out)觀察,這個過程有助於我們找出隱喻的預設反應,讓使用者無意識地加以順應。
為什麼我們時常會忽略,這會導致甚麼?若沒有花時間正確定義產品,反而去解決錯誤的問題,我們便是在不斷製造消費主義的生態浩劫,沒有人會注意到在製造端的大量廢品庫存,或使用週期短暫的產品被丟棄在路上。
人類對細節的欣賞自古以來未曾改變,從精緻雕琢的作品到抽象畫、從建築園林到詩詞,都充滿著對細節的詮釋。現代設計受到「少即是多」的影響,強調極簡美學,幫助人們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功能。然而,簡約並非像一張白紙而已,少即是多的追隨者均忽視了原創者對細節的處裡精神,由於人是不停在變的,因此設計中也應包含「流動空間」,去識別什麼是產品不可或缺的要素,營造視覺平衡,使用戶更專注於重要元素,避免視覺過載。這是為什麼形容極簡設計是對細節的極致雕琢。
關於此,西方有熟知的 Affordance 概念可以嘗試具體化隱喻性設計,東方有「留白」的概念強氣韻生動、或體驗流動與靜止的過程。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認為,形隨機能的探討可視為對「輪廓 (outline)」的描繪,不是造型,是一片拼圖的輪廓等待著融入周圍環境,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結合「身體的記憶」與「腦內想法」。
AI 可以透過深度學習去認識到「椅子可以坐」、「把手可以握住」等概念,但遇到未知的設計時,無法像人類一樣直覺地推理。像是AI 在無法完全理解門把上的凹槽暗示拉的動作時,通過視覺 AI、觸覺感測、強化學習等技術識別,機器人雖然有機會能更自然地理解物品的用途,但與人類相比,機器人仍缺乏「本能的感知」。
由於身體記憶與腦內想法涵蓋了成長的「經驗值」,因此設計工作透過訪談或人因實驗只能找出類比關係,無法輕易找出通用的身體反應,甚至每位設計師對於生活的觀察、經驗的累積、以及育成的背景不同,對於預設反應的設計會有不同。那麼真正的「本能感知」是甚麼?
以嬰兒的「元意識」 (metacognition) 或許更容易理解甚麼是本能。當掌心受力時,手指頭會自動收起,形成抓握;觸碰腳掌,也會獲得一樣的本能反應,稱為抓取反射(Palmar/Plantar Grasp Reflex)。有了這個想法,我在投入平板電腦的設計過程,從零件的堆疊以及外觀材料的定義,目標要控制在一個拿起來不重也不輕的感受,否則太重顯得笨拙、太輕又缺乏價值。
透過不同厚度、尺寸、顏色等反覆測試後,發現本能源自於:肌肉的準備力量,而不是我們假設的五感暗示。好比你要抱起一個柔軟的小孩或一位穿著優雅的成年女性,從膝蓋、大腿、腰部、上臂、到手指的施力方式,均要有不同的控制。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才真正開始問對問題:伸手拿起一個 10 吋的教育平板,長邊與短邊的比例應該是 16:9 或 4:3 才不會造成手腕壓力?握持超過 30 分鐘會改變甚麼?重量適切但總是吸附在桌面,要用手指摳起或摩擦到桌子邊緣,怎麼解決?
另一個案例,某品牌的包裝設計師希望透明貼紙在撕開的體驗可以帶來滑順的效果,這無法使用規格定義出黏度,因此這位設計師耗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工廠親自測試不同的厚度、黏性、材料、以及大小,才慢慢推敲出各種指力的通用質感。這些都是無法讓使用者察覺到的細節。
「細節的設計」在未來的競爭將會體現出對產品價值的增益,能減少無謂浪費、延長產品使用週期的永續策略核心。那麼,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來提升對設計細節的關注能力?建議:不要害怕重新開始、停下設計並放寬不同視角檢視新的觀點、養成習慣。
我們不難遇到部分設計師在經歷思維關卡時,會想著「迭代」就好,然而這正是開發過程最大的陷阱之一,過度依賴數據可能導致 「微小優化」而非「大膽創新」、迭代速度過快,導致工程端直接修改界面,造成體驗不一致。
即使有 AI 輔助,其生成設計的局限仍缺乏深層次的使用者行為理解,只能提供合理但不精緻的方案。同時,許多微小的問題,在初期可能看似無關緊要,但若未即時調整,進入生產後便難以挽回,甚至可能導致品牌放棄該產品系列。
若藝術家在優化作品過程中,未能拉遠觀察畫面、瞇眼檢視整體明暗,或用餘光掃視非主體元素的協調性,那麼這幅作品必然平淡無奇。儘管許多互動設計師與內容設計師已經投入大量時間在細節上,但當設計涉及整個產品服務生態系統或跨團隊協作時,情況將變得更加複雜。
在 AI 日益進步的時代,快速生成設計只能是找對問題後的發散階段,設計不是個人主觀的選擇,而應該成為研發設計文化的一部分,如同決策者拉遠觀察,以全局視野審視的習慣。唯有堅持細節標準,並在決策過程中保持透明,才能確保產品具備真正的競爭力,保持無可取代的價值。
2025年02月20 日 Laina 小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