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其實失業了,只剩在中文學校教書,但這間學校只開在週六早上,便是我想多上課也無法。在加拿大的工簽快過期,預計四月底離開,試著應徵其他工作,他們見我工簽快到期,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
我算了算現有的存款,不工作到回台灣也不會餓死,頂多就是燒盡存款。但加拿大的物價很高,每天一筆一筆的花,不免還是有金錢焦慮。
對我來說,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我的物欲向來不高,所以一直懶得琢磨錢的事情,然而最近才體悟到,賺錢的意義不是享樂,就算我變得很有錢,購買名牌包的快樂也及不上和路邊的小貓玩。但是,錢可以讓我的生活有保障,遭遇疾病傷痛、天災人禍的時後有能力處理。
我需要錢,但我其實一直沒有去搞懂「錢」到底是什麼?我需要多少錢?脫離焦慮的第一步是先去了解,因為我們會感到恐懼,很大的原因是未知。於是我開始去研究「錢」到底是什麼?
我跑去看了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又玩了《大富翁》發現自己從小所受的教育,一直是窮爸爸思維-好好念書,找個好工作,用工作換來收入,而富爸爸思維是什麼?你要讓錢為你工作。
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為什麼一堆人看了《富爸爸,窮爸爸》都沒有變有錢人?因為窮人根本沒有錢可以為他工作,所以階級複製是必然。
《大富翁》也在說一樣的道理,賺錢其實是靠運氣和投資。
骰骰子,決定你能走幾步。
機會卡、命運卡,決定你會遭逢不幸還是幸運。
買地投資、加蓋房地產、壟斷市場,才能讓你在遊戲後期錢滾錢。
大富翁玩家的起始資金至少一樣,真實世界更不公平,起始資金取決於你的家庭。
所謂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更直接一點來說,其實就是能賺錢和不能賺錢的事。
資本主義造就了所有東西需明碼標價的概念,所以賺不到錢的事情,很常會被認為是沒價值的事情。
只要你念得是冷門科系,就會有很多人「關心」你,你真的喜歡嗎?你畢業以後要幹嘛?
如果你想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更會有無數人勸你,夢想不能當飯吃啦,還是務實點好。華人文化普遍特別「務實」只要不是固定領薪水的工作,在我們的文化裡幾乎都會被質疑。
放眼其他的國家,其實有很多文化是用「活在當下,及時行樂」的心在享受生活,並不會認為詩歌、繪畫、電影、音樂、舞蹈是無用的。
就像電影《春風化雨》裡說的「我們讀詩、寫詩,不是因為這麼做很可愛,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總是滿腔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很崇高的追求,是支持我們生活的必需。但是詩、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這也是出國探索世界的好處,人如果一輩子只活在一個文化裡,那可能終其一生都不知道,原來只要遞換一種觀點看自己,許多煩惱都能迎刃而解。當你看世界的角度越多元,你的心就越柔軟彈性,越能承載更多的快樂。
我審視自己的生命,發現我的痛苦很大程度也來自於我從母體文化裡帶來的金錢焦慮。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書、寫作,所以大學想念中文系,但我沒想到的是,我會遭受如此大的壓力。
先是家裡反對,我的爸爸、阿嬤都告訴我:「你畢業後會找不到工作,你會後悔。」
再來是親戚聚會上,當別的長輩問我念什麼科系,我回答中文系時,他們都會露出擔憂的臉,勸我:「中文系畢業找不太到工作,勸你畢業後還是去讀個商科研究所,或是去修程式設計,才不會餓死。」
他們會拍拍我的肩膀,用關心的眼神看著我,對我說:「你現在還年輕,等你以後就知道錢的重要性了。」
我並沒有那麼風花雪月,我何嘗不知道錢很重要呢?大部分人無法不靠工作就能生活,人生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所以能夠做喜歡的工作,其實是很幸福的事。
只是現實往往沒有如此美好,有很多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我在壽司店工作的時候,曾經問過我的一個同事:「你喜歡卷壽司嗎?」
他搖搖頭:「不喜歡,第一天我就知道不喜歡,那你喜歡嗎?」
我想了一下:「不忙的時候,我覺得卷出美美的壽司蠻有成就感,忙的時候就不太喜歡了。」
對這份工作,我是不喜歡也不討厭,不過因為重複性實在太高了,所以我做了三個月便離職。
我想到我這位同事,雖然他不喜歡,但為了拿到長期工簽,每週幾乎都要上六天班,一次八小時,人生有大半時間都在做不喜歡的事情。
對我而言,人生最寶貴的資產其實是時間,因為我們的生命就是由時間構成的。所以我看著他,由衷地感到無奈。
他就像被生活的繩索套住了,進退兩難,無力反抗。
我又問自己,如果今天財富自由了,無需再為了錢煩惱,那我會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可能會先去各地旅行,但旅行終有疲倦的一天,我最喜歡的日子,還是住在海邊,每天出門散步,吹吹海風,再回家看書、寫作,和喜歡的人們出去玩。
要過上這樣的生活,其實也不需要成為祖克柏,或是黃仁勳,要成為人上人,勢必不再可能恬淡度日,這不是我所追求的。
如今在卡加利的時光像是被困住了,我找不到工作,又被困在紛飛的白雪裡,出不了門。
(好啦,其實是懶得出門。)
但我轉念又想,如果我有一天財富自由了,我喜歡的日子不也就是偶爾旅行,看書寫作,喜歡的人在身邊嗎?
這裡除了沒有海之外,我其實已經擁有一切我想要的了,那我為什麼還要感到焦慮呢?
我清點了下手邊的錢,其實是足夠支撐我兩個月不工作的。所以我決定暫時鬆綁從我的原生家庭、母體文化裡帶來的金錢焦慮,好好享受這段日子。
反正我還非常年輕,也沒有負債,以後還有大把時間可以工作,就恣意地享受兩個月的自由有什麼不對的呢?
這兩個月,我決定完全不去煩惱金錢,每天只做我喜歡的事情,過上財富自由的生活。
就像日劇《長假》說的:「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就當作上天給的長假。」
我決定要好好珍惜我的長假。❤️兩個月後再和各位分享我如何度過長假,敬請期待~
原是國文老師,現轉生到加拿大打工度假。在人生這場旅途中,尋找令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喜歡分享,卻不愛社群媒體頻繁的關注,所以選擇用電子報的方式與大家交流,用現代科技複刻一場老派約會,更緩慢卻也更深刻。如果你也喜歡,歡迎訂閱希文樂見的電子報,也歡迎回信與我交流。每週不定期更新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