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oo運動催生了無數對於性別與社會壓迫的反思與變革,台劇《她和她的她》便以一種獨特的平行時空敘事手法,呈現了現代人在面對性騷擾與權勢性侵時的心理崩潰。
影視劇圖片(引用)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者其設計人
故事從獵頭顧問林晨曦(許瑋甯飾),因一場意外車禍而進入平行時空開啟。
她返回宜蘭老家,她的人生被按下了重置鍵:工作大換血、男友神秘失蹤、離世的父親與弟弟竟奇蹟般復活,更有一位與男友神似的警察小劉攜手追查國中時期理化老師命案的迷霧。
這一連串超現實的情節,既挑戰觀眾對現實與幻象的界線,也隱喻了心理傷痛在平行時空中的重複循環,平行時空不僅僅是科幻的外衣,更是象徵著那些在現實中被忽視與淡化的心理創傷與權勢性侵的沉重歷程。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道出了太多現代人內心無法言說的痛楚。
心理疫病「解離」正是當人們面對巨大壓力與傷害時,無法承受現實所採取的心理防衛機制:解離不僅僅是一種短暫的逃避,而是一種讓人格、認同甚至行為產生劇烈變化的自我保護策略。當這個機制失控,就可能演變為解離性失憶、解離性朦朧,甚至多重人格的極端狀態。
《她和她的她》透過平行時空的敘事,巧妙地揭示了這種心理疫病的運作模式。
女主角在年少時所遭遇的權勢性侵,並非單純的曖昧或誤會,而是一種深層次、系統性的心理摧殘;她的沉默與無助,不僅僅是當下的恐懼,更是一種長期累積的心理創傷,這種傷害如果沒有適時的治療與親友的支持,將成為一生難以磨滅的陰影。
劇中殘忍地呈現:,當一個年輕女孩在面對老師的侵害時,她不但無法反抗,更因社會壓迫而恐懼,這不僅摧毀了她的童年,也撕裂了她對自我與世界的信任。
心理創傷的痊癒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家人與朋友的陪伴,甚至社會政策的支持,劇中林晨曦的大學前男友從最初的包容到最終的逃離,我們看見的不僅是個體在面對傷害時的掙扎,更是整個社會在默許權勢性侵過程中的妥協。
社會需要正視每一次性騷擾背後的權力結構,而非簡單地將其淡化為「玩笑」。我們必須在每一個層面上重新審視性別平等的價值,從學校到職場,從家庭到公共政策,全面推動對性騷擾零容忍的態度。
童年的陰影絕非隨著年齡增長便會自動消散,反而往往會以各種形式在成年後浮現,只有當專業醫療與心理治療成為常態,我們才能真正讓每個受傷的靈魂從黑暗中走出,迎向屬於自己的晨曦。
這也是本劇所要傳達的核心:「每個人都值得被理解、被陪伴、被治癒。」
未來的我們,應該在回顧歷史時,不再讓權勢性侵成為某種隱形的規則,而是通過積極的法律與社會干預,讓每個人的邊界都得到尊重。
現代社會對於兩性平等的追求絕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
當我們在社群媒體上標註 #性騷擾,不僅僅是在表達抗議,更是在呼喚每一位受傷者能夠勇敢發聲。
這是一場來自底層的反擊,面對那長久以來被視作幽默的侵害,我們必須堅定地說出「#不🚫」。
這種拒絕不是一時的情緒宣洩,而是一個社會在逐步覺醒中的必經之路。
在這個充滿變革與創新的時代,我們需要以更開放、更包容的視角看待每個人的痛楚。那些曾經在權勢性侵中受傷的人,不應再因社會的漠視而長期沉浸於解離的陰霾中;他們的經歷應當被正視、被記錄,並轉化為未來改變的動力。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兩性平等,讓每個人都能在光明與希望中重新認識自我,追尋屬於自己的幸福與尊嚴。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見了無數受傷者從黑暗中走出,努力尋找那一縷屬於他們的晨曦。
在許多人眼中,兩性間的相處常被誤解為互動的遊戲,但當這種互動逐漸淪為權力的操弄與侵蝕,便容易讓人忽略真實的傷害。
性騷擾不是幽默逗趣的玩笑,而是對人格尊嚴的一次次侵蝕,社會中總有人會說「只是開個玩笑」,卻沒人願意正視那背後破碎的心靈與無法彌補的心理創傷。
這篇文章正是在向所有曾經受過傷的人致敬,也是在呼籲社會各界,無論是在家庭、學校、職場或媒體,都應該站出來,共同守護每一個人最基本的尊嚴與界線。
當未來回首,我們不再讓沉默成為默許,而是用堅定的行動與無限的勇氣,譜寫一段屬於我們的全新歷史。
勇敢說不!拒絕性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