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育兒療癒日記》第2篇
「我叫他的名字,他卻看向窗外,像風一樣從我身邊溜走。」
是的,我們開始統一叫他「浩浩」了,和托嬰中心一樣的叫法。可是即使我叫他,他還是常常不理我們。自從上次檢核發現他無法在大人提示下模仿一些簡單手勢(如拍拍手、再見、拜拜),也無法和大人產生遊戲的默契(像是拍手配合閩南語兒歌、Give me five 等互動),我和先生就開始更積極地教他。其實,我們兩個都是新手爸媽,毫無經驗。我是護理師,曾在兒科病房實習,但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說起來也沒什麼參考價值。我們的教法很簡單,就是坐在浩浩對面,先示範拍拍手,再扶著他的手一起拍,日復一日地練習。我也陪他玩、跟他說話、努力互動,但他的反應依然淡淡的。
有時候我什麼都不想做,只是靜靜地看著他,看著他的樣子,我心裡好擔心,好難過。
天啊,又有三題沒過!迎來了1歲3個月的發展檢核:
3. 拿筆塗鴉
6. 能用手勢、眼神、動作等表達需求(如指東西、伸手要、搖頭等)
10. 能在適當情況下主動做出如拍拍手、再見等手勢
老實說,這樣的結果早就該預料到,我心裡知道,一旦孩子某些發展慢了,沒有及時介入,他就會一路慢下去,我再度陷入深深的自責,眼淚不停落下。
我這個新手媽媽,真的是「母湯」!我甚至會覺得自己可恨,怎麼說呢?就是爛媽媽的意思吧。我會不斷問自己:這不是早在生產前就該準備好的嗎?既然知道孩子出生後需要透過互動刺激來促進發展,那我為什麼沒有提前了解?
我想起自己當時其實非常抗拒生小孩——我們的生活還沒穩定,時間和金錢都不寬裕,為什麼還要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懷孕前我已經很掙扎,產後卻還是選擇了順著命運走。
不知道先生有沒有這樣想,但我自己很自責,眼淚不停落下。畢竟我是醫療背景出身,總覺得相關問題我都該懂、該預先準備好。明明我才剛結束化療(這是另一段故事了),但在面對孩子的發展問題時,那些理由都只是藉口,這是我忽略的事實。
當我在圖書館寫下這些時,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創作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找人負責,而是為了療癒自己。這些內在的拉扯,未來也會慢慢被療癒。甚至包括婚姻與兩性關係——這些主題,都很值得我繼續書寫。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媽媽。」
孩子舊的發展還沒跟上,新的挑戰又接踵而至。
過年前,我們帶他到區域醫院看發展遲緩特別門診。醫師先安排了物理治療,光是等排課就等了一個月,這段等待讓我非常焦慮——我們會不會教錯方法?是不是又耽誤了他的黃金時期?他在長大,我們卻還在原地徬徨。
終於迎來第一次物理治療,走進復健中心的那一刻,我才發現它比我想像中的大得多、儀器多、人更多。不過其中有一個角落佈置得像遊戲室,讓人稍微放鬆——那應該是整個中心裡最可愛的地方吧。
第一次上課前會先做60分鐘的評估。
我告訴自己:「今天,我不是媽媽,而是護理師。我要以學妹的姿態,向這位物理治療師請教,學會如何訓練自己的孩子。」
我觀察著治療師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內心竟有點羨慕,那是一個多麼夢幻的職業啊——在玩中帶著療癒與成長,而不是如我們在臨床護理現場那般緊張與高壓。
治療師的結語是:「孩子在物理動作上尚可,物理課可上可不上,但他的語言和職能發展需要進一步介入。」
這代表我們要另尋其他資源,想到那漫長的排課等待,又是一場心理拉鋸。
聽治療師的指導,我腦中像是突然亮起了一盞燈。原來我們家裡那些玩具,不是太超齡,就是太幼齡,難怪他總是提不起興趣,我這才意識到,重點其實不只是玩具本身,而是要陪他玩對的玩具,才能真正牽起我們之間的連結,從眼神開始,從對的引導開始,我們可以慢慢、一點一滴地走向互動的世界。
在找到其他醫院介入治療前,我決定先從家裡開始,針對他的「弱項」慢慢陪著他練習。
我開始更細心地觀察他:
「他對什麼聲音有反應?哪種玩具他願意多停留一點點時間? 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他會嘗試新的動作、或有一點點不一樣的反應?」
這些,都是他用無聲的語言在對我說話,我只是慢慢學會去聽而已。
我馬上開始搜尋有關「眼神對視」的親子遊戲,決定從最簡單、最溫柔的開始——陪他玩躲貓貓,「浩浩,來找媽媽喔~」 他居然看我了!眼睛亮亮的,還咧嘴笑了起來。
那一刻,我的心暖到不行。
原來他不是不理我,他只是需要更對的方式、更溫柔的陪伴。
他能看我,能跟我對視——對我來說,這個眼神,就是希望。 是我們之間,最美的起點。
🔍補充:浩浩 1歲3個月時的發展觀察
- 核心肌群與動作協調較弱(可能是八個月時缺乏爬行經驗)
- 眼神對視時間短,需要刻意引導
- 對語言指令理解較弱,例如被叫名字時常無反應或跑開
- 模仿能力偏弱,不管是動作還是語言
💌 給那時「焦慮的自己」的一封信
親愛的我,我知道你已經在努力了。
你不是常說「現在就是結果」嗎? 而你正在前進。
你沒經驗,但你願意學;
你有情緒,但你還是每天擁抱他。
你不是爛媽媽,你只是在摸索。
浩浩既然在天上選擇了你,請相信他也相信你。
你很勇敢,我們會一起長大。
✨ 親愛的你,如果你也有類似的育兒經驗、或正在經歷早療的過程,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故事。
讓我們在彼此的經驗中看見勇氣與希望,一起療癒,一起成長。
🌱 也邀請你追蹤我的沙龍,未來我會繼續分享更多育兒與療癒的文字。
下一篇,我想寫寫開始學習引導孩子互動後,他的反應情況,那天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陪伴」。
📘 敬請期待【育兒療癒日記03】他第一次...
📚 本文為📒【育兒療癒日記】第2篇
想從頭閱讀系列文章 👉 📒【育兒療癒日記01】:面對不回應的孩子
你可能也會想看 👉📗【斷食實踐日記01】📕【從惡性開始的療癒旅程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