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肌肉流失,找回腿部力量的八個日常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月,我帶老媽來一趟輕旅行——我們一起到草悟道散步,也參加了慈濟的長照據點活動。

活動中我觀察到,許多長輩不是坐著輪椅被人推,就是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著,這些景象無不反映著——肌肉流失。


就在那天幫老媽換褲子時,我驚覺她的大腿與小腿的肌肉幾乎已經萎縮,全變成她自己形容的「鳥仔腳」。這樣的落差讓我感觸很深,因為我印象中的老媽,是一位略為豐腴、走起路來步伐堅定的人。她一直自豪自己腿力好、耐走耐站——而我,也繼承了這樣的「蘿蔔腿」。


古人有言:「人老兩樣先壞——一是牙齒,二是腿腳。」

真是一語中的。


感謝慈濟林瀚師兄傳來一部實用的影片:「八個日常習慣讓你腿腳有力」。我一口氣看了兩遍,深感受用,也打破了我對「老化無法逆轉」的舊觀念。這份資訊值得分享給每位親朋好友——願我的+你的習慣累積,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好!


https://youtu.be/kcOzBpMcKFo?si=6QtbUN-Hce7ZnyFw

很實用的資訊

請參考

🦵 八個日常習慣,讓腿腳更有力:



1. 阻力訓練

👉 例如:徒手深蹲、靠牆深蹲、手掌推牆、低階踏步。


2. 手腳泡冰水

👉 起初每天1–3分鐘,習慣後可延長至5分鐘。

可用臉盆裝冷水並加入冰塊。


3. 抗發炎脂肪

👉 補充Omega-3,如鮭魚、堅果等。


4. 離心肌力訓練

👉 可Google查詢相關運動,像是下樓梯就屬於離心訓練的一種。


5. 充足睡眠

👉 睡前1小時不滑手機,創造放鬆的入眠儀式。


6. 補充水分

👉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定時補充更關鍵。


7. 每小時活動

👉 久坐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一下。


8. 補充蛋白質

👉 大多數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遠遠不足。

我個人推薦:慈濟靜思書軒的「淨斯力能 大豆蛋白飲」

(屬植物性蛋白,建議使用40°C以下溫開水沖泡)




在這段反璞歲月中,我們選擇不被老化拖走,而是用行動找回日常的力量與尊嚴。

願你我持續打造屬於自己的健康步伐,一起走得穩、活得久、笑得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文德的沙龍
10會員
215內容數
壯遊趣真諦:不走出去家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永遠別忘記要「好玩 愛玩 會玩」;玩才是壯遊的王道
江文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0
一位慈濟志工分享照顧失智母親的經驗,從規劃旅行到參與慈濟長照據點,最終體悟到「反璞歸真」的真諦,並因此成為慈濟志工。
Thumbnail
2025/06/20
一位慈濟志工分享照顧失智母親的經驗,從規劃旅行到參與慈濟長照據點,最終體悟到「反璞歸真」的真諦,並因此成為慈濟志工。
Thumbnail
2025/06/19
一位作者分享與母親參與慈濟志工的溫馨故事,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並點出慈濟志工的付出與慈悲。
Thumbnail
2025/06/19
一位作者分享與母親參與慈濟志工的溫馨故事,表達對母親的感謝,並點出慈濟志工的付出與慈悲。
Thumbnail
2025/06/15
帶84歲失智母親搭乘環島之星後,發現她更享受在家陪伴的時光,啟發反思陪伴長輩的意義。
Thumbnail
2025/06/15
帶84歲失智母親搭乘環島之星後,發現她更享受在家陪伴的時光,啟發反思陪伴長輩的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光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就能抗老並預防憂鬱症,你會感到心動嗎?過去我們對於老化的想法總是狹隘地局限在年齡數字,但《慢老》的作者黃惠如告訴我們其實腿力是主要的觀察重點,而我也發現確實在生了小孩之後體會到腿部肌肉迅速流失,無論是伸展或是爬樓梯都感到比過去吃力許多,更諷刺的是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兩天還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大腿根部有卡住的感覺,坐、立皆疼痛不適,走路一拐一拐地。 經初步運動練習後,明顯感到疼痛減輕,行走輕鬆也更有力。
Thumbnail
大腿根部有卡住的感覺,坐、立皆疼痛不適,走路一拐一拐地。 經初步運動練習後,明顯感到疼痛減輕,行走輕鬆也更有力。
Thumbnail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各種不同的框架,本文藉著案例,提醒大家要回到自己,不要被框架侷限,即使暫時無法跳脫,還是可以先回到自己身上,感謝身體,休息、養生,修復自己的身體。也呼籲人們要對內心的想法和願望坦誠相待,學會放寬標準,鍛煉心靈、放輕鬆,從積極的生活態度出發,去愛自己的身體和感謝身體。
Thumbnail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各種不同的框架,本文藉著案例,提醒大家要回到自己,不要被框架侷限,即使暫時無法跳脫,還是可以先回到自己身上,感謝身體,休息、養生,修復自己的身體。也呼籲人們要對內心的想法和願望坦誠相待,學會放寬標準,鍛煉心靈、放輕鬆,從積極的生活態度出發,去愛自己的身體和感謝身體。
Thumbnail
隨著旅行愈來愈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對於經驗更多文化和環境的機會愈加熱衷。然而,長時間的旅行和體驗新事物也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小的負擔,尤其是對肌肉和關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撥筋技巧,它如何幫助旅行者調整身體,以及在台北、台中和新竹等地尋找整骨和整復服務的最佳方式。 1. 旅行的身體負
Thumbnail
隨著旅行愈來愈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對於經驗更多文化和環境的機會愈加熱衷。然而,長時間的旅行和體驗新事物也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小的負擔,尤其是對肌肉和關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撥筋技巧,它如何幫助旅行者調整身體,以及在台北、台中和新竹等地尋找整骨和整復服務的最佳方式。 1. 旅行的身體負
Thumbnail
《健身運動初體驗》 📍開展健身新目標的契機: 起初是因為爸爸經由弟弟的叮嚀,開始正視進入中老年的健康,尤其是年長者聞風喪膽的肌少症,因此藉由弟弟的引薦,前往了運動中心參與一對一的健身課。 看著爸爸的訓練成果,一改以往全身四肢的無力感,體態變得更堅實有力,雙頰氣色也變得更加紅潤,手
Thumbnail
《健身運動初體驗》 📍開展健身新目標的契機: 起初是因為爸爸經由弟弟的叮嚀,開始正視進入中老年的健康,尤其是年長者聞風喪膽的肌少症,因此藉由弟弟的引薦,前往了運動中心參與一對一的健身課。 看著爸爸的訓練成果,一改以往全身四肢的無力感,體態變得更堅實有力,雙頰氣色也變得更加紅潤,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