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一封信: 請為好老師說句話,我們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一則關於幼兒園老師情緒失控的新聞,再次讓我的心頭感到沉重與不捨。每當這樣的新聞出現,我都能感覺到,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角色的信任,瞬間蒙上了一層陰影。而那些每天默默耕耘、用心付出的好老師們,他們的努力與光芒,往往就在此刻被忽略了。

今天,我不想批判任何個案,只是想邀請您,一起走進老師的日常,了解我們的挑戰與心聲,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攜手合作,一起守護孩子,也守護教育現場那份難能可貴的溫度。


那句話,傷的不只是孩子,也傷了整個教育現場

當新聞報導一位老師在明知道有監視器錄影的情況下,仍對孩子說出傷害性的話語時,許多人心中都會浮現疑問:「怎麼可能?一位老師怎麼會不顧後果做出這樣的事?」坦白說,身為同行,我也同樣震驚與不解。當然,不是沒有監視器就可以做不當的行為,老師該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底線。

然而,另一方面在評論區裡,有家長留言表示:「我的孩子也在那個班,他說老師對他很好啊」、「那位老師平常很有耐心,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這些話語,讓我感到十分難過。因為,錯誤的行為不該被「平常不錯」來抵銷。就像我們不會因為一個人平常對家人很好,就能接受他在情緒失控時動手一樣。

對孩子而言,老師一句無心的話語,都可能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這樣的陰影,是再多的「平常很好」都無法彌補的。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更深刻地體認到,言語的力量有多麼巨大。


情緒管理,是老師的基本素養,而不是「做不到就算了」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老師工作的壓力有多龐大。我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飲食、睡眠與安全,更要同時兼顧他們的情緒、行為發展與學習進度,還得處理繁瑣的行政事務和家長問題。

然而,即便壓力再大,也不該成為情緒失控的理由。身為老師,我們比誰都清楚,我們的每一個舉動,都會被孩子模仿、內化、學習。如果我們不能用理性的方法處理孩子的狀況,我們又該如何教導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呢?

常常對到校實習的老師說:「真正專業的老師,不是聲音最大,而是最會讓孩子聽懂、心服口服的人。甚至喜歡你都願意主動去接近你」教育,不是靠音量,是靠心。就像我自己的聲音,受長期胃食道逆流所傷而沙啞。但也正因為如此,我更學會了運用眼神、手勢,音樂,甚至是故事和表情來管理班級、來帶領孩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育的溫度


老師的價值:不只教資優生,更要點亮每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在這邊和大家分享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幾年前,我們學校聘請了一位代理老師。他筆試成績非常優秀,大家對他寄予厚望。但實際教學後卻發現,他有很明顯的偏心。他只喜歡聰明、安靜、能快速理解指令的孩子,對於需要更多引導,或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不是忽略就是用不耐煩的語氣斥責。

有一次,我請假臨時又返回學校,看到他當著全班的面大聲斥責一位特殊生,孩子當場眼眶泛紅,卻只能低頭不敢吭聲。其他老師也說這是日常,那一刻我的心真的碎了。

後來我找這位老師聊,他理直氣壯地說:「我也不是不想教那些孩子,只是他們太難帶了。」我回應他:「老師的價值不在於把資優生教得更優秀,而是能讓需要更多幫助的孩子,也找到學習的勇氣與方法。」最終,這位老師選擇了離職,而我沒有挽留。因為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教學態度繼續影響孩子。

您或許以為故事就此結束了?沒有。這位老師離職後,那些曾被他偏愛的孩子的家長紛紛來找我,表達惋惜:「怎麼這麼好的老師會離開?」「我們家孩子好喜歡他喔。」這一幕,我永遠記得…

教育現場的複雜與兩難,有時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的。但我想說的是——老師對孩子是否公平對待,不應該只靠某些家長的主觀感受來決定。 孩子對老師的喜好,與老師真正的教育品質,有時是兩回事。


管教越來越難?「不能暴力,不代表不能有紀律」

這幾年,我們常聽到老師說:「現在不能體罰、不能罵,根本沒辦法教啊!」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感觸。自從體罰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後,我們在管教孩子上,確實得小心再小心,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都可能被放大檢視。

但我想說的是:「不能用暴力,不代表不能有紀律。」專業的老師會運用正向管教、情緒引導、環境設計、同儕力量,來帶出一個有秩序又溫暖的班級。我們並非沒有工具,只是需要用對方法。真正厲害的老師,孩子願意聽話照做遵守常規,那是因為面對老師的時候不是害怕,而是因為信任,。


老師不只會考試,更要會帶孩子

前陣子,網路上有些批評聲音:「公幼老師也不是很難考,現在誰不能當老師啊?」聽到這些話,替老師們感到非常委屈。

很多人不知道,以前的老師考試幾乎只看筆試成績,有些老師或許很會考試,卻可能不擅長與孩子互動。而現在,許多地區已經慢慢將筆試成績為入門參考,不會算到總成績,反而「試教」、「口試」納入重點評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也是家長的福音,因為我們終於開始重視一個老師對孩子的應對方式,重視他怎麼和孩子互動及對話、怎麼處理孩子打架、怎麼安撫孩子情緒,而不僅僅是考試分數高不高。

這樣的轉變,讓我很感動。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未來,不該只是被「考得好」的老師決定,而是被「懂得怎麼陪伴與教導」的老師溫柔引導。


親師關係,需要時間建立的溫暖互動

說到這裡,想和家長們聊聊親師之間的關係。我自己身為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家長,深知家長的焦慮,也理解老師的壓力。

真心想跟大家說的是,親師之間的信任,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靠「長期互動」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自認自己25年來很用心並努力做到的事,就是和家長變成可以信任的朋友。但是前提會公私分明,公事上有一定的規範和界線,私底下能做的幫忙從不推辭,而且我從不關機,晚上家長有急事找我,我都會接。因為我知道,如果他們能感受到老師是願意傾聽、願意幫忙的,也會更加尊重你、支持你。甚至當發生任何可能會被誤解的事情時,家長也是選擇相信你,這種事我經歷過很多次,每個記憶點都讓我感動。

因為「你怎麼對家長,家長就會怎麼對你。」只是這條路真的不容易,就像走鋼索一樣,說話要拿捏分寸,態度要拿捏溫度。剛開始的態度很重要,有些家長怕被貼標籤不敢說話,默默忍受但誤會,老師也怕引起反彈就選擇不說。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不會有好的回饋及結果,所以這邊真心的提醒大家,真正的溝通是:「指出問題,也願意一起解決。」親師間絕對不能是責備,而是合作。


攜手守護,讓孩子與教育現場充滿光亮

最後我想說:在這個資訊爆炸、評論飛快的時代,每一則新聞、每一個畫面,都可能成為老師被貼標籤的開始。

但也希望,在指責的同時,我們也能記得——好老師,真的很多,他們正在默默承擔、溫柔守護著我們的孩子。

如果您是一位家長,請試著多了解、多溝通、多肯定您孩子的老師。 如果您是一位老師,請繼續堅持、持續學習,做那個有溫度也有力量的人。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大人,但我們可以一起成為讓孩子成為更好大人的養分。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我們能攜手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學習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親師打開門--圓圓老師
1會員
3內容數
我是一位擁有25年幼教經驗、深愛孩子,也熱愛這份工作的圓圓老師。 親師間的理解與合作,是孩子安心成長最重要的養分。 因此,我用自己的教學現場經驗與輔導故事,創立了Podcast與部落格平台。 願我的經驗與文字,成為您的支持與力量。 有任何問題可mail至親師諮詢室z8687678@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Thumbnail
當孩子表達對老師的不喜歡或抗拒時,家長或許感到困惑和無助。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這種情緒,改善他們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本文提供了三項應對策略,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情緒,並促進孩子和老師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當孩子們在作文班看到代課老師,他們心中不禁升起不安與疑惑。透過與孩子們的對話,讓他們更能理解老師的難處,並學會同理。下次面對類似情況,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Thumbnail
當孩子們在作文班看到代課老師,他們心中不禁升起不安與疑惑。透過與孩子們的對話,讓他們更能理解老師的難處,並學會同理。下次面對類似情況,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