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認識我的人可能知道,我做政府補助很多年了。
我還記得,畢業後幾年開始創業時,我遇見了一位專門撰寫計畫的顧問,我們都叫他「貴人哥」。那時候我剛開始創業,幾乎沒有資源、人脈也不深,接案困難重重。
說來有趣,你能想像嗎?一個二十幾歲、剛畢業沒幾年的女生,不擅打扮、中文系出身,卻硬著頭皮去跟企業主說:「我可以輔導你、幫你申請政府補助。」那樣的場景,要爭取信任、談成案子,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後來我漸漸意識到一件事─這個行業有一種微妙的詛咒。
在補助款的加持下,一切原本有價值的事物很容易被掩蓋,彷彿只剩下「有沒有過件」、「錢能不能領」這些功利的指標。
除了錢,其他的價值容易被輕忽,甚至被遺忘。
我曾經提供給客戶非常完整的專案建議,就像是一棟我用心建造的房子,而我卻親手把其中最溫暖的客廳拆下來送給對方,只因為對方當時需要。
但這些構想最終卻被對方棄如敝屣,那一連串的挫折讓我終於下定決心:我不要再只是幫別人了,我要自己創業,申請我自己的補助。
但當時的我,還沒真正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而是因為遇見了一位美術系畢業的設計師,覺得這群人看起來蠻像樣的,我們就一起決定做一個跟設計相關的品牌。
其實我們自己也知道,那時並沒有穩固的商業模式,也不是真正從我們內心想做的。只是時候到了、人湊齊了,就「開幹」了。
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我被邀請去做創業簡報,講到商業模式那段簡直是一場災難(笑)。
但當時的我還是很有信心─因為當時的我有九成的平均過件率,搭配一位幾乎百發百中的資深顧問,還有一位碩士出身的設計師夥伴,想說經驗、專長互補,這次一定通過。
我們信心滿滿地租了辦公室、投入資金,等結果出來─卻沒通過。
簡直晴天霹靂。
情況瞬間急轉直下。
原本熱血的夥伴們開始出現裂痕。
甚至有人突然提出,希望能領取這段期間的「薪水」,有人則開始對整體進度感到不滿,甚至對彼此的付出產生落差與誤解。為了釐清責任與分攤損失,我們還不得不尋求法律協助。那不僅僅是計畫沒過,更像是一場美夢瞬間瓦解─彼此之間的信任、默契與願景,全數崩塌。
這一切讓我深深開始思考:到底是哪裡出問題?
我們討論了很久,最終導向了一個沉重的結論:
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嗎?
就在那之後,貴人哥問了我一個問題,而且是連續三次問我:你到底想要什麼?
坦白說,當時的我完全答不出來。
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也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渴望什麼。更準確地說,我不敢說出真正的「想要」,因為我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擁有它。
直到有一天,我還記得很清楚,那天我在麥當勞等人,放空地發著呆。沒來由地,我突然進入一種心流狀態,思緒飄回到我大學時期的那些日子。
剛進大學的我,其實萬念俱灰,心裡一直覺得我進錯了科系,前途一片茫然,也提不起任何興趣。但後來,我開始積極參與活動與社團,在一連串的機緣下受到貴人的提拔,從此踏進了顧問與活動的領域。
後來我還創了一個社團,叫做「創意行銷活動社」。
初衷很單純,我只是想透過活動,讓年輕人能夠被看見,也重新看見自己。
那一刻的畫面突然閃過腦中,我整個人彷彿被電了一下。
就像阿基米德泡澡泡到一半跳起來吶喊一樣,我腦海中瞬間響起一個聲音:我知道了!
我從來沒有這麼靠近過自己的心。但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一直以來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
後來,我開始辦活動,這些活動也都圍繞著我的初衷。
我用自己的力量設計了一場又一場的體驗,每當有人問我:「你想要什麼?」我幾乎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想要讓年輕人看見與被看見。」
說來有點有趣,那時的我也才二十四、二十五歲,一個有點天真、有點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我還記得有一次演講結束後,有人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理所當然地回應:「我想讓年輕人看見與被看見。」對方頓了一下,反問我:「但你自己不也是年輕人嗎?」
這件事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也覺得非常有趣。但更讓我震撼的是—這個初衷,竟然在將近十年後,依然沒有改變。我想要的,從來沒有變過。
我還記得,當時貴人哥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人要做的是志業。」我想,這就是我的志業吧。
也因此,當我看到《啟心動念》裡頭的〈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一章時,腦海才會湧現出這麼多記憶。就如同 Nick 所說:「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是值得一生去探討的問題。」
是啊,後來在人生中慢慢地感受,我發現—真正的渴望其實從來不會變。而我們除了要練習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更需要傾盡一生去實踐它。那才是志業真正的樣子。
這邊也想分享一個小小的想法。
因為父母已經退休,加上常常有朋友問我類似的問題,其實我很早就開始思考,什麼是成功?什麼時候應該退休?
但最近,心裡萌生出了一個很清楚的聲音:我不要退休。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想法聽起來很辛苦。
但如果我正在做的事,正是我真心想做的事,是我願意為之奉獻所有的事,那麼,退休與否,又有什麼關係呢?
願我能投身在我的理想中,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天。這,就是我真正想要的事。
✨《啟心動念》即將展開募資計畫,這不只是一場出版旅程,而是我們共同找回初心、喚醒熱情的起點。邀請你,一起見證這本書的誕生,關注我們的沙龍(得勝品牌 X 團隊教練智囊團),也許,這正是你生命此刻正在尋找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