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罷免談起:我在家這樣做公民教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這週末,台灣即將迎來一場罕見的全國性罷免投票。

身為一位國中生的母親,這段時間我格外深刻地感受到,要培養一個具備基本素養、能夠獨立思考的下一代公民,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公民教育只是課本上的名詞解釋,孩子在真實社會面前,還是很容易一知半解。

所以這篇文章,我想分享的是:我平常怎麼在家裡跟孩子進行簡單的公民教育。我認為這是家長們在關心政治議題之外,可以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認識重要名詞和概念

我平常就是一個會跟孩子討論新聞時事的媽媽,因爲老公平常的工作內容就是跟國際新聞有關,孩子聽到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也會要我們解釋給他聽,或者自己閱讀相關新聞。

在去年5月底,立法院通過國會職權修法,引發了爭議。我們很自然地也跟孩子聊到這件事。這時我才發現,其實他對於「立法委員的工作內容」,「台灣是三權分立還是五權分立」等等都不太清楚。

想來這也很正常,因為那時候他才國一,這些內容課本都還沒提過。但我還是開始反省,平常跟他聊時事的時候,其實我常常忘記跟他解釋一些更基本的概念,很容易就陷於當下事件,講完就結束了。

所以後來,我開始跟他一起了解以下幾點:

  • 台灣的五權分立
  • 立法委員和議員的職責有什麼不同
  • 憲法和其它法律之間是什麼關係

當然,我也不是法律專家,有些事情怕自己講錯,就得花時間做功課。建議你可以多找幾個來源,跟孩子一起讀。

同時也要考量到,青少年對這類事情的興趣是有限的,他們也不一定想聽我們講長篇大論。可以觀察他們的反應,一次只針對一個詞彙簡單介紹,或者延伸介紹他們有興趣的部分。

在跟孩子討論的過程中,他對於台灣不是三權分立而是五權分立這部分很好奇,所以我又補充了一些歷史背景讓他知道。

整個過程讓我意識到,每次社會事件,其實都是一次難得的公民教育機會。尤其一個事件通常會發酵好一段時間,當孩子有了基礎知識,他就會進一步去了解和思考。

讓孩子發現,媒體、網紅都想影響你的觀點

要教孩子發現媒體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觀點,其實有個簡單的作法,找一則比較容易有立場的新聞,在網路上找3-5家媒體的同一則報導,跟孩子一起讀。

讀完之後問孩子,在不同媒體的敘述下,自己對新聞有什麼感受呢?這些感受都相同嗎?如果不同,是什麼地方造成不同的感受?

討論完之後,我也會進一步告訴孩子,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事情的全貌,可以找更多資料來看。比如,如果是跟法律條文有關,我們可以找找看有沒有哪一個平台把條文整理得比較清楚。如果一個事件有影像紀錄,那有沒有更完整的影片可以看。

我大概從國小階段就慢慢讓孩子了解,獲取資訊的管道其實都會影響我們的觀點這件事。所以他現在追有興趣的知識型youtuber時,也會自己去查新聞背景,或是延伸找資料補充影片中提到的知識。

看到這一點,媽媽我其實很欣慰。

生活在民主國家的我們,何其有幸,能夠經歷各種自我掙扎與思考。在政治與選舉中,我們有時滿懷希望,有時感到挫折;但不論過程如何,我們都擁有那張選票的自由。

即使選擇不投票,那也是出於我們的自由意志。

作為家長,我不想只是告訴孩子「你應該選哪一邊」。我只希望,即便他現在還沒有投票權,卻已經慢慢在學習,如何在未來的某一天,慎重地做出他的選擇。

(圖片為AI生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ra媽觀察室
7會員
14內容數
我是 Mira媽,一個愛觀察、總愛追問「為什麼」的媽媽。 在陪孩子一起長大的過程中,我發現: 一起學著提問、一起找答案,是當媽媽最喜悅的時光。 如果你也正在陪孩子長大,歡迎進來坐坐。 也許你會發現——我們都不是孤單的觀察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是沒上過學校課後班,和安親班的,可能從嬰兒襁褓時期,就是為娘的我親力親為,不假手他人照顧,所以,一路陪伴,也沒想過可以把學校課業這塊外包。 然後,拜網路之賜,與其他全職照顧者交流,才發現原來就算是全職媽媽,也不乏把孩子送給他人顧功課的例子。而會把孩子往外送的說法,我聽過以下幾種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什麼是民主?或許還需要長時間的辯論與實踐。但運用在教養上,我們認為「民主式教養」包含四個要素。
Thumbnail
什麼是民主?或許還需要長時間的辯論與實踐。但運用在教養上,我們認為「民主式教養」包含四個要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