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的教養思塾】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邀請父母寫下對孩子的期望。也分享了紀伯倫的《孩子》:

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他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這樣的概念在台灣社會不容易被落實,很多當了父母的大人,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長輩還是用對待小孩的方式對待這些為人父母的大人,如果和長輩同住,也很容易面臨到教養觀念上的衝突甚至對立。

在想要改變長輩的觀念之前,父母可以先從自己改變起,將孩子視為「有智慧的生命體」,而不再將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現代的父母,同時需要扮演三種角色:

  1. 在孩子前方,引導孩子方向,傳承家庭價值系統的「領導者」
  2. 在孩子旁邊,讓孩子可以安心和你分享喜怒哀樂的「傾聽者」
  3. 在孩子後方,欣賞孩子表演、鼓勵孩子成就的「喝采者」

最忌諱做為在孩子的上方,緊盯著孩子的「監視者」;

或是像懸絲偶一般,要求孩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符合大人期望的「控制者」。


過去我們成長的時代,左鄰右舍都在打罵孩子,社會氛圍也要求服從、威權,因此父母若採取上對下的教養模式,身為孩子的我們並不會太訝異。

然而現代的社會,民主的潮流勢不可擋,如果我們還採用過去的威權教養模式,只會招致孩子的反彈,最終造成親子衝突與裂痕。

什麼是民主?或許還需要長時間的辯論與實踐。但運用在教養上,我們認為「民主式教養」包含四個要素:

  1. 自由-孩子需要有最大空間的自由,但並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要搭配責任。
  2. 責任-隨著孩子年齡與能力的不同,要擔負的責任程度也不相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歲的孩子會需要父母帶著他去清理、三歲的孩子可以清理但無法完全乾淨、而五歲的孩子若經過練習,則可以完全的清潔好。在過程中,最擔心父母說「走開!我來就好!」這句話不但否認了孩子的能力,更養成了孩子不想面對自己行為的逃避心態。
  3. 平等-父母的生活經驗一定大過於孩子,因此我們談的平等,是生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平等,因此同時需要搭配尊重。
  4. 尊重-要先由父母尊重孩子示範起,被尊重過的孩子,才有機會練習尊重別人,因此互相尊重,是整個家庭團隊最重要的任務。

因此我們總括為兩句話:

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坊間在教養的派別,大致分為三類:

  1. 完全以大人為中心-正如大多數父母的兒時經驗,大人的命令是不可違抗的,要配合大人的要求與標準
  2. 完全以兒童為中心-為了改變過去的威權教養,有部份家庭以為必須完全以兒童為中心,孩子想爬高要滿足他,即使他爬的是別人家的電視櫃;孩子想跑的時候要滿足他,即使他跑的地方是圖書館
  3. 以「家庭團隊」為中心-幸福教養在推動的,是以家庭團隊為中心的教養模式,因為家庭是孩子面對的第一個社會(團體),因此在當中,大人的需求要被滿足、孩子的需求也要被滿足時,就有很多的對話和討論的空間,彼此找到最和諧的方式運作,也帶領孩子練習在社會團體中的進與退。就像是跳雙人舞一樣,不會一個人一直前進、另一個人一直後退,而是相互協調、你進我退、你退我進,找到最舒服的合作方式。
avatar-img
55會員
36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豆爸的幸福家 的其他內容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只有生理的發育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成長,也就是艾瑞克森談的「發展危機」是否在父母、我、環境的協助下變成「轉機」。否則就會養育出很多生理年齡長大、但心智年齡卻很不成熟的下一代。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面對哭泣的友伴、或是突發的狀況,孩子沒有像大人一樣的能力,可以馬上判斷事情的經過、或是立即反應下一步,因此站在一旁什麼都不說,是很正常的。
因為它並沒有標準答案,不但牽涉到不同家庭的價值觀,還需要判斷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或是權力欲望,以及親子關係是否達到「自由且承擔責任、平等且互相尊重」。
隨著社會氛圍愈來愈強調自由與平等,一代比一代的孩子更「有種」了,孩子不再「打到會怕、罵到不敢」,而是「愈打愈欠打、愈罵愈討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時間結構 Time Structuring」是「TA溝通分析」當中,讓我很有感觸的概念。 TA的創辦人伯恩認為人有結構的需求,因此當人和人相處時,就會有下列六種「時間結構」的型態來度過時間。 這讓我想到在 #幸福教養學 裡的親子行動「單獨約會」。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言論自由在民主國家中是為了保障人民有權利說出批評的話,但不能隨意造成他人受害。言論自由應該合法、正當,並不是萬靈丹。中國的民主制度中批評政府是否有效果?言論自由背後隱藏的不同處。地下社會下真正的民主呢?
有紀律的一個一個寫出來 並且能具體檢核自己的課堂、教與學 -------------------------------------------------------------------- 高效教學 與學習 1.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a.成長性思維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們從2010年開始推動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核心的幸福教養,至今已有14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後果」為我們主要的練習方向。
Thumbnail
因為自立共好很困難,所以需要勇氣(Courage),而勇氣除了自己內發生成之外,也需要來自於外在的力量,從英文字可以更明顯地看出來,把賦予(En)加上勇氣(Courage),成為Encourage,翻譯成中文就是「鼓勵」。
Thumbnail
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氣餒的孩子。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往往是最少得到鼓勵的孩子。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時間結構 Time Structuring」是「TA溝通分析」當中,讓我很有感觸的概念。 TA的創辦人伯恩認為人有結構的需求,因此當人和人相處時,就會有下列六種「時間結構」的型態來度過時間。 這讓我想到在 #幸福教養學 裡的親子行動「單獨約會」。
Thumbnail
在談今天的主題前我要來分享 在我身邊最常聽到的話 也最想分享給每一個愛孩子的你 「教養、教學從來沒有對錯, 珍貴的是你那顆愛孩子的心」 每個老師、家長都有自己背後所支持的信念 成長背景 社會期待等等  這樣成長的我們都會有屬於我們的價值觀 無論什麼價值觀 相信持續為孩子學習努力的你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言論自由在民主國家中是為了保障人民有權利說出批評的話,但不能隨意造成他人受害。言論自由應該合法、正當,並不是萬靈丹。中國的民主制度中批評政府是否有效果?言論自由背後隱藏的不同處。地下社會下真正的民主呢?
有紀律的一個一個寫出來 並且能具體檢核自己的課堂、教與學 -------------------------------------------------------------------- 高效教學 與學習 1.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a.成長性思維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們從2010年開始推動以阿德勒心理學為核心的幸福教養,至今已有14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後果」為我們主要的練習方向。
Thumbnail
因為自立共好很困難,所以需要勇氣(Courage),而勇氣除了自己內發生成之外,也需要來自於外在的力量,從英文字可以更明顯地看出來,把賦予(En)加上勇氣(Courage),成為Encourage,翻譯成中文就是「鼓勵」。
Thumbnail
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氣餒的孩子。一個最需要被鼓勵的孩子,往往是最少得到鼓勵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