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探討 vs 研究結果:引用文獻的原則完全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碩博士生寫論文時,

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引用的邏輯。

看似都是在用別人的工作支撐自己的對話,

但兩者的焦點其實完全不同。

▋文獻探討:專注在「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的對話

第二章的文獻探討,目的是建立你的研究問題脈絡,

以及證明你的方法設計是有根據的。

這裡的引用,重點在「我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以及「我為什麼用這種方法?」

所以引用會偏重在理論、設計、方法論的對話。

▋研究結果:專注在「結果詮釋」與「對領域的意義」

到了結果章節,引用的角色完全變了。

這裡不是在鋪背景,而是讓你的發現有定位。

你要回答的問題是:

「我的結果怎麼被解釋?」

「它跟現有研究的異同是什麼?」

「它對整個領域的意義在哪裡?」

▋研究結果引用的三個原則

1. 報告你自己的 raw result → 不需要引用

數據本身是你的,不用引用,重點是清楚呈現。

2. 解釋或比較你的結果 → 通常要引用

當你說「這個結果跟某研究一致/不同」,

或用他人的理論框架解釋你的數據,這時引用能讓詮釋站得住。

3. 連結到整個領域的討論 → 一定要引用

當你把你的研究拉到宏觀層次,

任何「對領域的意義」的論述,都需要用文獻來支撐。

記住這個差異:

文獻探討是「研究問題/方法」的對話,

研究結果是「詮釋/意義」的對話。

兩者用到的引用看似相同,

但角色和目的完全不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很多人準備 JLPT N1 時, 每天抱著單字書、文法書,拼命死背, 但真正能讓語感滲進骨頭的, 其實是那些反覆聽過、唱過、背過的歌詞。 ▋時時刻刻聽日文歌,把語感變成背景音 單字書只能在你「打開」時發揮作用, 但音樂能在生活的縫隙裡滲透。 通勤、洗碗、散步時,耳朵一直被日文包圍,
2025/08/03
很多人準備 JLPT N1 時, 每天抱著單字書、文法書,拼命死背, 但真正能讓語感滲進骨頭的, 其實是那些反覆聽過、唱過、背過的歌詞。 ▋時時刻刻聽日文歌,把語感變成背景音 單字書只能在你「打開」時發揮作用, 但音樂能在生活的縫隙裡滲透。 通勤、洗碗、散步時,耳朵一直被日文包圍,
2025/08/03
回到熟悉的街道, 風和光都像是舊時的聲音, 不再急躁,也不再需要證明什麼。 只是靜靜看著這些地方, 回想自己是怎麼被一步一步磨出來的。 ▋我在大同國小學會了「尊重老師表達意見的職責,但不無腦買單」 小學時第一次被老師糾正,心裡覺得委屈, 但也是那時候明白: 老師的責任是「提出」,而我
2025/08/03
回到熟悉的街道, 風和光都像是舊時的聲音, 不再急躁,也不再需要證明什麼。 只是靜靜看著這些地方, 回想自己是怎麼被一步一步磨出來的。 ▋我在大同國小學會了「尊重老師表達意見的職責,但不無腦買單」 小學時第一次被老師糾正,心裡覺得委屈, 但也是那時候明白: 老師的責任是「提出」,而我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讀 Paper 時,會不斷劃線、做摘要,卻覺得「好像還是抓不到作者的核心思路」。 佐渡島庸平在《靈感鍛鍊》中的 3 個觀察,結合「站在作者角度思考」的策略,能讓你快速讀出論文裡那些藏起來的研究關鍵。 ▋觀察 1:用「假設→驗證→修正」的閱讀法,才能看見作者的真正思路 「好的觀察」是
Thumbnail
2025/08/03
很多碩博士生讀 Paper 時,會不斷劃線、做摘要,卻覺得「好像還是抓不到作者的核心思路」。 佐渡島庸平在《靈感鍛鍊》中的 3 個觀察,結合「站在作者角度思考」的策略,能讓你快速讀出論文裡那些藏起來的研究關鍵。 ▋觀察 1:用「假設→驗證→修正」的閱讀法,才能看見作者的真正思路 「好的觀察」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Thumbnail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