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注意到,每次一談到中國,討論瞬間就帶上情緒,好像理智暫停了?其實,背後原因比單純歷史更複雜。 --- 🏛️ 歷史只是背景板 台灣的歷史確實經歷過統治和衝突,但歷史本身不會自動讓人情緒化。 舉例來說,日本統治台灣時間更長、手段更嚴苛,但現代台灣人談日本,多半是文化、生活、懷舊,理智還在。 所以歷史只是素材,情緒激不激烈,要看它被放在哪個情境裡。 --- 📰 政治和利益操作放大情緒 政治勢力會利用兩岸議題強化「我們 vs 他們」的對立感,凝聚支持者認同。 媒體報導、社會討論也常把對立放大,自然就讓個人的反應更情緒化。 --- 👪 社會氛圍與文化情緒累積 新聞事件、社群討論,甚至父母或長輩口中講的歷史故事(像戒嚴、228事件),都會慢慢累積成情緒背景。 當話題觸及中國,這些背景就會被激活,理性思考容易退到後面。 --- ⚠️ 中國統一台灣的現實意圖 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明確的統一意圖。 這種威脅感是一種現實刺激,比抽象歷史更容易觸發警戒和情緒反應,理智自然暫時退居次席。 --- ⚖️ 對立不應遮蔽理性 即使對中國有警戒,我們仍需保持客觀視角。 他們在某些科技、經濟或文化領域的進步,不能因為情緒而完全忽略。 同時,我們自己也不能因為對立而停滯不前或故步自封。 對立應該是警醒,而非盲目的消耗;理性觀察與自我成長,才是長期穩健的策略。 --- 🔑 核心結論 台灣人一談到中國就理智短線,不是歷史絕對造成的,而是歷史、政治操作、社會氛圍、文化情緒,加上中國統一意圖交疊的結果。 歷史只是素材,真正操控情緒的是背後的氛圍、訊息和現實威脅。 ⚡ 小結尾 在對立中保持清醒,不僅能看清對方的行為,也提醒自己別停滯不前——要先強化自己,才能真正保護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在警覺中成長,而不是只活在情緒裡。 ---
🚨 為什麼每次一提到「中國」,台灣人的理智好像瞬間斷線?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知原•微光居的沙龍
1會員
12內容數
在這座名為「知原・微光居」的家中,
我們相信,知識是根,愛是光,對話是我們的橋樑。
你可能也想看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新臺灣史運動和臺灣吧 - Taiwan Bar。出現在我的FB上,已感覺台灣獨立運動就差最後那一步了! 可能那將是聯合國出現的一個新國家,名為台灣共和國 ,嚴格的算,台灣歷史的長短可能比美國建國200年歷史還長。
台灣有其真正的歷史嗎?
台灣的歷史從哪時開始?

新臺灣史運動和臺灣吧 - Taiwan Bar。出現在我的FB上,已感覺台灣獨立運動就差最後那一步了! 可能那將是聯合國出現的一個新國家,名為台灣共和國 ,嚴格的算,台灣歷史的長短可能比美國建國200年歷史還長。
台灣有其真正的歷史嗎?
台灣的歷史從哪時開始?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臺灣人喜歡外國人且歡迎外國人的程度勝過許多國家,近幾年有很多國外YouTuber或藝人的流量非常高,內容主題都像是「外國人羨慕臺灣的優點」、「臺灣哪些地方勝過外國」,甚至有些初次到台灣的外國旅遊YouTuber因為來到臺灣而使頻道爆紅,顯現出台灣民眾對於外國人對臺灣各類事物的觀點非常感興趣。

臺灣人喜歡外國人且歡迎外國人的程度勝過許多國家,近幾年有很多國外YouTuber或藝人的流量非常高,內容主題都像是「外國人羨慕臺灣的優點」、「臺灣哪些地方勝過外國」,甚至有些初次到台灣的外國旅遊YouTuber因為來到臺灣而使頻道爆紅,顯現出台灣民眾對於外國人對臺灣各類事物的觀點非常感興趣。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聊天GPT ·機器人
台灣民進黨歷來主張台灣獨立,或至少維持事實上的獨立。 民進黨支持獨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些共同因素包括:
民族認同:民進黨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認同,擁有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民主價值。 他們認為台灣應該被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以體現其獨特的特徵。

聊天GPT ·機器人
台灣民進黨歷來主張台灣獨立,或至少維持事實上的獨立。 民進黨支持獨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些共同因素包括:
民族認同:民進黨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認同,擁有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民主價值。 他們認為台灣應該被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以體現其獨特的特徵。

以日本政策、以及在日台灣人的身份,回應網紅錫蘭對台灣缺點做出的評論。內文分為媒體、交通以及市容三部分,也夾雜一些個人經驗談。

以日本政策、以及在日台灣人的身份,回應網紅錫蘭對台灣缺點做出的評論。內文分為媒體、交通以及市容三部分,也夾雜一些個人經驗談。

在臺灣,一提到中國,總是充滿愛恨情仇的,只不過恨跟仇的成份居多。
作為距離臺灣這麼近,且說著共通語言的國家,本該是交流最密切,但卻因為歷史糾葛,三不五時的「武統」、「回歸祖國懷抱」,自然會不受臺灣人歡迎,甚至變成下意識厭惡。
中國人邏輯、中國的現況,是每個臺灣人的必修學分。

在臺灣,一提到中國,總是充滿愛恨情仇的,只不過恨跟仇的成份居多。
作為距離臺灣這麼近,且說著共通語言的國家,本該是交流最密切,但卻因為歷史糾葛,三不五時的「武統」、「回歸祖國懷抱」,自然會不受臺灣人歡迎,甚至變成下意識厭惡。
中國人邏輯、中國的現況,是每個臺灣人的必修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