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看到顏老師提出的15個大哉問,他覺得這些問題非常重要,我個人也非常同意。雖然,當我是學生的時候,如果拿這些問題去問大人,多半會被斥責「想這麼多幹嘛?好好唸書最實在」!
顏老師的15個問題如下:
( 1 ) 我們所享受的一切商品與服務是怎麼來的?( 2 ) 錢是怎麼來的?如何從原始的以物易物演變成現在的金融遊戲?
( 3 ) 在消費主義浪潮下,你要賺多少存多少才能感到人生是安全的?
( 4 ) 節衣縮食和投資理財都需要知識與技能,你有沒有?
( 5 ) 如果人生有任何不順利,應怪自己還是怪誰?
( 6 ) 任何結果都由單一直接的因素造成的嗎?
( 7 ) 人為何會變?人為何會雙標?
( 8 ) 自認為努力就一定要有好結果嗎?
( 9 ) 何謂操之在己?何謂機運?
(10) 政策、法律、制度、文化、社會氛圍,怎麼影響你的人生?
(11) 你想要某種薪資、嚮往某種生活方式與職涯,需要付出甚麼努力?為什麼修課128學分也未必能達成?
(12) 你的人生有抱持著甚麼主義嗎?各種主義彼此衝突怎麼辦?
(13) 隨波逐流真的滿舒服的,但是代價是什麼?
(14) 如何在價值錯亂的世界中顧好自己?偶爾能協助他人?
(15) 人的善良與否與財富有關係嗎?
這 15 個問題,其實正好踩在「通識教育」和「人生哲學」的交會點:它們既涉及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也觸到價值觀和自我定位。
我看到這15個問題,直覺就覺得有一些書已經提供答案了。
以下是列出來的書單,很有名的我就懶得列出原文書名了。
(1)(2) 商品、服務與金錢的來源
可以參考:
《槍砲、病菌與鋼鐵》(Diamond)講交換與資源分配的大歷史背景。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Graeber,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直接談「錢從哪裡來」與交換系統的演變。
《貨幣哲學》(The Philosophy of Money,Simmel)偏社會學角度。
(3)(4) 消費主義與理財
《鄰家的百萬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談節制與理財習慣。
《富爸爸窮爸爸》雖然簡化,但回答「為什麼需要理財知識」。
《消費社會》(Baudrillard,The Consumer Society: Myths and Structures,較難讀)和 Zygmunt Bauman 的「液態現代性」系列談消費主義的文化面。
(5)(6)(8)(9) 成功與挫折的因果
《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in the Markets,Taleb)提醒人別把結果全歸功努力或單一因素。
《成功的反思》(Sandel,《The Tyranny of Merit》)質疑「努力=應得」的信念。
《快思慢想》(Kahneman,《Thinking, Fast and Slow》)說明人類判斷中的偏誤;不過臺灣版的翻譯很爛,可能要參考中國翻譯的版本。
《真確》(Hans Rosling, Ola Rosling, Anna Rosling Rönnlund《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如果不想看中國版本的《快思慢想》,個人覺得這本也不錯。
(7)(12)(13)(14) 人性、主義與價值混亂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的研究》(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Le Bon)和《好人總是自以為是》(Haidt, The Righteous Mind)討論人為何雙標、群體影響。
《正義》(Sandel)系統介紹不同主義的衝突。
《液態現代性》(Bauman)觸及「隨波逐流的代價」。
(10)(11) 社會結構對人生的影響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Wilkinson & Pickett, The Spirit Level)。
《大崩壞》(Diamond, Collapse)或許能補充制度與環境如何塑造命運。
(15) 財富與善良
《自私的基因》(Dawkins)提供生物學視角,但不是直接回答。
《第三種猩猩》(The Third Chimpanze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也提供了生物學視角的切入點,個人非常喜歡。
所以,要在一本書裡面回答15個問題是沒有這樣的書的(比較接近的可能是《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這個系列)。
列出這個系列(麥田出版)的書名:
-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1─「一個人值多少錢,誰是現代奴隸?」: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
-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2-「政治人物可以說謊嗎?良心要多少才不算太多?」:參與討論的基本知識
-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3-「你只是單純活著,還是有在動腦?」:質疑所謂理所當然的事
-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4-「什麼是難民、族群融合、庇護政策或仇外心理? 」:看見他人困境的理解能力
-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5——「是誰決定我們的薪水?為什麼不可能人人均富?」:生活就是一門經濟學
-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6-「宗教怎麼來的?為什麼人會相信看不見的神?」:寫給所有人的宗教入門書
-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
與顏老師的 15 個問題對照著看:
- (1)(2)(3)(4)(11)(15) → 第 5 冊(經濟學)
- (5)(6)(8)(9) → 第 3 冊(動腦、理性)+ Taleb《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可補充
- (7)(12)(13)(14) → 第 2 冊(政治與良心)、第 6 冊(宗教)、第 4 冊(多元社會)
- (10) → 第 2 冊 & 第 4 冊(制度、政策影響人生)
- (15) → 第 5 冊(薪資與貧富)+ Wilkinson & Pickett《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補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