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於我們的意義是甚麼?是郵輪娛樂觀光?豐富的海洋經濟資源?抑或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態鏈?
在十八、十九世紀時期,威廉・透納的眼裡,看見無數海上風暴。他大量描繪捕鯨船、漁船、沉船與戰爭。
回顧透納時期的英國歷史,英國皇家海軍稱霸大西洋,攻打海盜船、解放奴隸,同時與法國、西班牙、希臘等國爭奪領土。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徹底敗北,而納爾遜將軍率領的英國海軍也達到巔峰,其海上主導地位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才再次受到挑戰。透納在這樣的時空下,不但激起了他強烈的民族情感;「海洋」更激發他創作了最具爆發力、也最深刻的作品。
在許多畫作中,我們看到他描繪暴風雨,驚滔駭浪之間,奴隸船掙扎於海浪中,甚至有人被拋入大海,只能任由命運擺佈。
他也描繪軍隊在海上與敵人英勇作戰,每一筆觸都烙下戰爭的無情。
透納特意模糊掉細節,把光與氣氛推到極致。乍看只是翻騰的浪、灰濛的雲,但停下來細看,就能感受到他畫的不只是「海」,而是「海裡的心」──我們彷彿聽見怒吼的浪聲,想起自己在生活中的身不由己,逆風而行。
然而在雲層厚重、海色陰沉中,若細細望進去,畫布深處卻隱約藏有一絲曙光。
有人說:「即使世界破破爛爛,總有人縫縫補補。」
透納的浪與霧,不只是海上的風暴,也是我們生命的寫照。透納用畫布承載這樣的重量,一如我們也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