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哥之前就有很多篇文章說過,美線因為關稅的問題,運價已經跌到很多家的成本線。經歷過兩次大航海時代,全世界航商的共識就是,虧錢林北就不幹,反正每家口袋都很有錢,有種就用任意門不要走海運。
秋哥在每月都會做的25年9月號-全球前11大航商EBIT、本益比、本淨比比較表中就清楚列給你看,馬士基第二季的EBIT就只剩4.93%,赫伯3.18%,已經快虧錢了,不賺錢的航線當然會先砍。砍了之後,這些貨誰來運?長榮第二季的EBIT 16.54%哪!
秋哥一直在講成本的問題,就算要停航,長榮也是最後一個。理由如下:長榮有長約保底,美線幾乎一半都是長約,而長約價錢遠比現在運價高,剩下的就是裝載率問題,很不巧,長榮所在的OCEAN聯盟市占最高,也沒有中製船問題,加上長榮成本低,美西有得來速碼頭,全部都是優勢。人家賠錢的航線,對長榮來說還是有利可圖,也就是說,別人賺不了的錢,對長榮來說卻是商機。但這些話不會有人跟你說就是了,股市也沒有那麼理性,但你不覺得現在的運價和長榮的營收,根本不成比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