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努力與成果
在同樣的環境裡,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付出、不被重視的成果,自己也就沒有意識到它的價值所在。
這也是我在不停修改我的履歷後發現的,在過程中不段自我覺察、探索:
「原來,我做的事情是這麼有價值的事!」
你多久沒有更新履歷了呢?
相信許多人跟我一樣,直到要找工作,才開始苦惱履歷該從何下手🤣好不容易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投了一堆職缺,卻沒收到任何面試邀約。
然後你感到一陣挫敗、替過去的工作經驗感到不值,好似浪費了那些的光陰,明明覺得自己很優秀,卻沒人看見你的價值?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明明做了很多事,卻寫不出「亮點」?
我的作法是,先列出「經歷」,再回想這段經歷帶來什麼成果?並用具體的數據展現。
我以前也一樣,把「經歷」一條條列上去,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公司真正想知道的不是你做過什麼,而是你能「創造什麼成果」。
一位台積電前主管的分享,徹底改變了我的思維。他說:
👉 「履歷不是寫經歷,而是寫成果。」
把「經歷清單」變成了「價值證明」。
多數人的履歷是這樣寫的:
- 做過專案管理 3 年
- 擔任業務開發 2 年
- 負責實驗室檢驗工作 5 年
這樣的描述,頂多告訴別人「你做過什麼」,卻無法展現「你做到什麼程度」。
但如果換個角度,聚焦成果,效果就完全不同:
- 負責三項流程改善專案,為公司每年額外創造 1500 萬營收
- 帶領團隊三年內,將銷售額從 1500 萬提升至 1.5 億
- 建立實驗室自動化流程,讓檢驗效率提升 40%
不換工作也要更新履歷、去面試
這位主管說,他每年都會更新自己的履歷、參加面試,並不是為了換工作,而是要「檢視自己的市場價值」,也能為自己爭取加薪機會。
每完成一項專案、或特別的成果時,就更新自己的履歷,好處是避免時間久了,就忘了這段成就。
這個習慣讓我大受啟發:
職場其實就像投資市場,而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產品」。
- 當市場願意為你開更高的價碼,代表你有籌碼去談加薪。
- 當市場指出你缺少某些能力,那就是你下一步該投資的方向。
投資股票要看基本面和成長性;投資自己也一樣,你的技能組合和成果,就是最重要的資產配置。
把自己當成品牌來經營
👉 不要只是「員工」,要把自己當成「品牌」。
要在職場上脫穎而出,必須學會「品牌思維」:
品牌的核心是什麼?是價值。
不只是「會 Excel」,而是「透過 Excel 自動化,幫團隊每月節省 20 小時」。 不只是「做過行銷企劃」,而是「規劃 30 天活動,帶動 50 萬業績」。
當你開始用「品牌視角」來呈現自己,你會更清楚該如何凸顯自己的價值。
從今天開始,更新你的「成就」
投資理財的重點不只是錢,而是「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
同樣地,職場的重點也不是累積經歷,而是「你能用這些經歷創造什麼成果」。
所以,下一次打開履歷,請不要再只寫「做過什麼」,而是問自己:
👉 「我幫公司、團隊、專案,創造了什麼價值?」
當你能清楚展現成果,你就能在市場上被正確定價,而這個價值,往往比你想像的更高。
💬 一起想一想
- 如果把自己當成「一個投資產品」,你的最大亮點是什麼?
- 你的履歷和自我介紹,是否清楚展現了「成果」而非「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