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on unsplash
「劣幣驅逐良幣」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尤其在職場裡,當你發現某個人不做事、只會扯後腿,卻還能穩穩升職時,這句話就像一種無奈的共識。
但這句話講完之後,通常只剩下抱怨。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現象,卻沒人知道該怎麼改變。更糟的是,這句話常常變成一種合理化:「這裡沒救了,快逃吧。」
然而,歷史並不完全是這樣。劣幣驅逐良幣不是定律,它只是當制度失效時的結果
劣幣趨逐良幣,有個專有名詞─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即是當市場上同時存在「好錢」與「壞錢」,人們會傾向把好錢藏起來,只用壞錢交易。久而久之,壞錢充斥市場,好錢消失。
這個現象現在已經不只是出現在貨幣上,也出現在組織管理之中:
- 當制度獎勵投機,認真做事的人會被邊緣化。
- 當領導者縱容劣幣,良幣會選擇沉默或離開。
- 當環境缺乏約束,劣幣自然橫行。
這些現象大家都看得懂,也都講得出。但真正值得問的是:在這個重生爽文當道的現在,我們在現實中還沒辦法上演良幣的完美逆襲嗎?有沒有可能反過來?良幣能不能驅逐劣幣?
答案是:有。
歷史上的逆襲:三個成功劇本
商鞅變法:制度重建,堵住漏洞
戰國時期的秦國,原本是個邊陲小國,內部鬆散、貴族橫行。商鞅推動變法,核心是「用法治取代人治」。
他做了幾件事:
- 統一度量衡與貨幣,杜絕地方舞弊。
- 建立軍功制,誰打仗有功就升官,誰耍特權就砍頭。
- 最關鍵的是「立木為信」:在城門立木,誰搬到南門就賞金,結果真的發錢,建立制度的公信力。
這場改革讓秦國從一個邊緣小國,變成戰國最強國。制度一旦清晰,劣幣就無法鑽營,良幣才有空間發揮。
伊莉莎白一世:信任重建,重新鑄幣
16世紀的英格蘭,貨幣制度崩壞,銀幣含量低到市場不信任。伊莉莎白一世繼位後,展開貨幣改革:
- 收回劣幣,停止流通。
- 重新鑄造新幣,明確規定含銀量。
- 新幣設計明顯不同於舊幣,讓人民能「一眼辨識」。
成立鑄幣局,公開透明執行,建立制度信任。
這場改革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信任工程。當人民重新相信制度,劣幣自然退場,良幣開始流通。
明治維新:成果示範,建立新秩序
19世紀的日本,剛結束幕府時代,各地貨幣割據,經濟混亂。明治政府推動金融改革:
- 引入金本位制,建立中央銀行。
- 廢除地方貨幣,統一金融制度。
- 借鑑西方制度,讓民眾與外國商人看到「日本貨幣可兌換、可依賴」。
改革後,日本工業化成功,甲午戰爭擊敗清朝,震驚世界。當成果擺在眼前,良幣不再只是理想,而是新秩序的基礎。
三個劇本的共通點:逆襲的三個步驟
從這三場逆襲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套清晰的流程:
1. 回收:先讓劣幣退場
不是一味清除,而是讓錯位的價值停止干擾。讓混亂暫停,讓劣幣失去主導權。
2. 重鑄:重新定義制度與角色
制度不是口號,而是行動。建立新的規則與標準,讓良幣有空間發揮,讓價值重新被衡量。
3. 發行:用成果證明新秩序
改革不能只停在設計,必須透過成果讓人信服。當新制度能創造績效,良幣就不再是少數,而是主流。
那你還能做什麼?
這篇文章不是要你去當改革英雄,也不是要你一人扛起制度重建的責任。真正的問題是:
當你身處一個劣幣橫行的環境,你還能做什麼?
你當然可以選擇離開,這是合理的。但如果你選擇留下,以下是你可以做的三件事:
1. 區隔價值,停止補貼劣幣
不要再用你的努力去填補別人的投機。停止默默加班、替人擦屁股、幫忙掩蓋問題。這是「回收」的第一步:讓劣幣失去依附。
2. 建立小規則,創造局部秩序
你不需要改造整個制度,但你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建立清晰流程、透明標準、可追蹤成果。這是「重鑄」的起點:讓良幣開始有空間。
3. 用成果說話,讓秩序被看見
不要只講理念,要做出結果。當你能在混亂中交出成績,你就開始「發行」新的秩序。這不只是自保,更是示範。
換位思考:其實劣幣也是一種良幣
在逆襲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把焦點放在如何清除劣幣。但事實上,劣幣本身也可能蘊含價值,只是被錯誤的制度與定位所掩蓋。
劣幣其實就是一枚含銀量低的硬幣,它不是完全沒有價值,而是被包裝成高價幣時,才成為問題。如果我們不再讓它假裝是高價值,而是重新定義它的角色,它就能在正確的位置上發揮作用。
這就是「回收 → 重鑄 → 發行」的完整邏輯:
回收:辨識哪些劣幣只是價值錯置。
重鑄:透過制度重新定義角色與標準,讓原本的劣幣找到合適定位。
發行:讓這些重新定義的角色,透過成果與行動,重新進入秩序。
然後笨蛋也有工作的權利,但不能做超過他能力範圍的事。制度的責任,不是把每個人變聰明,而是讓每個人都在對的位置上發揮剛好的價值。
如果做完這些還是沒用怎麼辦?
這是現實中最常見的問題:你努力回收、重鑄、發行,但環境依然不動如山,劣幣依然橫行,制度依然失效。
你可能會想:「那我是不是該走了?」
離開不是錯。逃避是人類的本能,也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但你要知道——你在這裡遇到的問題,別的地方也可能會遇到。
制度失衡、價值錯置、劣幣橫行,這些不是某個單位的特例,而是整個社會結構裡反覆出現的現象。你可以換地方,但你不能永遠繞過問題。
所以,如果你有機會改變,就不建議你只選擇離開。逆襲不是為了拯救世界,而是為了讓你在任何地方,都有能力面對混亂、創造秩序。
你不需要改變整個組織,但你可以改變你所在的位置。你不需要讓所有人變成良幣,但你可以讓自己不被劣幣吞沒。
這才是逆襲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