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納庫】用於作戰用途的鐵路兵器 - 裝甲列車

更新 發佈閱讀 19 分鐘
1939年的波蘭裝甲列車Danuta。由左至右:砲兵車廂、步兵突擊車廂、裝甲機車、砲兵車廂

1939年的波蘭裝甲列車Danuta。由左至右:砲兵車廂、步兵突擊車廂、裝甲機車、砲兵車廂

裝甲列車是指用厚重金屬板保護的鐵路列車,通常包括配備火砲、機槍和自動砲的鐵路車廂。有些列車還設有用於從車內發射小型武器的發射口,尤其是在早期的裝甲列車中。它們主要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使用,當時它們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方式,可以將大量火力快速轉移到新的位置。

大多數國家已經停止使用這種列車,因為公路車輛的動力和靈活性大大增強,火車軌道被證明過於脆弱,容易受到破壞和空襲,而空運是一種更靈活的將火力轉移到新地點的方式。然而,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這種列車偶爾也會被使用。俄羅斯在第二次車臣戰爭(1999-2009年)和入侵烏克蘭(2022年至今)期間就使用了簡易裝甲列車。 裝甲列車歷史上是一種戰鬥系統,配備火砲等重型武器。美國的「白色列車」是個例外,即美國能源部核武運輸列車,它全副武裝,並由攜帶個人武器的人員護送。

|裝甲列車的定義

裝甲列車因其裝甲而得名。 請勿將其與列車砲混淆,後者包括大口徑火砲及其乘員,但沒有特殊的防護措施。僅配備輕武器且未配備精密防護裝置的列車,例如在簡易車廂內放置幾挺機槍並用沙袋掩護的列車,也不屬於裝甲列車

一輛 TKS 小型坦克被用作裝甲偵察車,試圖克服裝甲列車的靈活性不足之處,列車被限制在軌道上

一輛 TKS 小型坦克被用作裝甲偵察車,試圖克服裝甲列車的靈活性不足之處,列車被限制在軌道上

|設計和設備

裝甲列車上的車廂設計用於多種任務。典型設施包括:

  • 火砲-裝備火砲,並配備其他支援武器,例如機關槍和火箭發射器。
  • 步兵-用於運載步兵部隊,也可以安裝機槍。
  • 機槍-配備機槍。
  • 防空-配備防空武器。
  • 指揮部-類似步兵車廂,但設計為火車指揮中心
  • 反戰車-配備反戰車炮,通常安裝在戰車砲塔中
  • 平台-無裝甲,可用於任何目的,從運輸彈藥或車輛,到軌道維修或脫軌保護,再到用於破壞軌道的鐵路犁。
  • 部隊休息室
  • 德國國防軍有時會使用平板車來運載輕型坦克,例如繳獲的法國Somua S-35或捷克PzKpfw 38(t),或Panzer II,這些坦克可以快速駛下斜坡,追擊鐵​​路線上的敵方遊擊隊。
  • 飛彈運輸-蘇聯在1980年代末就擁有了鐵路基RT-23「莫洛傑茨」洲際彈道飛彈(以降低首次打擊成功摧毀發射器進行報復性打擊的可能性)。美國曾提議為MX飛彈計畫建立鐵路基系統,但該計畫從未完成。美國也使用了裝甲能源部核武運輸列車,並非用於戰鬥,而是用於國內運輸。

為防禦坦克攻擊,士兵們使用了不同類型的裝甲。除了各種金屬板外,有時還會使用混凝土和沙袋來建造簡易裝甲列車裝甲列車有時會由一種名為「draisine」(一種輕型坦克)的軌道坦克護送。其中一個例子就是「Littorina」(利托里娜)裝甲列車,它的前後各有一個駕駛室,每個駕駛室都配有一套控制裝置,因此可以在軌道上雙向行駛。「Littorina」裝甲列車安裝了兩座來自一號戰車(Panzer I)輕型戰車的7.92毫米MG13雙聯機槍砲塔。

1861年的「鐵路砲台」,用於在美國內戰期間保護工人

1861年的「鐵路砲台」,用於在美國內戰期間保護工人

|歷史

▪︎ 起源

裝甲列車武裝列車在19世紀的美國內戰(1861-1865)、普法戰爭(1870-1871)、第一次和第二次佈爾戰爭(1880-1881和1899-1902)中均有使用。在第二次佈爾戰爭期間,時任戰地記者的溫斯頓·邱吉爾乘坐裝甲列車,於1899年11月15日遭到路易斯·博塔將軍率領的布爾突擊隊的伏擊;布爾人俘虜了邱吉爾和列車上的許多成員。 20世紀初,俄羅斯在日俄戰爭中使用了裝甲列車。墨西哥革命(1910-1920)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期間也使用了裝甲列車。裝甲列車最密集的使用是在俄國內戰(1918-1920)期間。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張祖昌元帥麾下的白俄移民在1924年至1928年間建造了14列裝甲列車。其中一些,例如「Peking(北京號)」,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Zaamurets」(後來是捷克的Orlik)型為模型建造的。西班牙內戰期間少量使用了裝甲列車,但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中裝甲列車的使用次數更多。法國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期間使用過它們,許多國家在冷戰期間都擁有裝甲列車,它們在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戰爭和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也使用過它們。

▪︎ 美國內戰

最成功的武裝列車是一輛為保衛費城、威爾明頓和巴爾的摩鐵路而建造的單輛裝甲車廂。南方軍隊曾襲擊這條鐵路,以阻止聯邦士兵運往前線,派出大量狙擊手們則阻止士兵試圖修復損壞的鐵路。1861年4月下旬,鮑德溫列車廠改裝了一輛行李車廂。一門 24 磅榴彈砲被放置在車廂與推動機車相對的一端的旋轉架上,車廂的兩側用 2.5 英吋(6.4公分)厚的橡木板包裹,木板上覆蓋著 0.5 英吋(1.3公分)厚的鍋爐板。榴彈砲周圍的車廂末端裝有鉸鍊式 2 英尺(61公分)的面板,可以暫時升起以瞄準和射擊榴彈砲,然後降下以保護六名用霰彈槍或葡萄彈裝填榴彈砲的乘員。車廂的剩餘部分設有五十個供步槍兵使用的砲位。這輛車廂最初發揮了作用,但由於易受炮火攻擊,在戰爭後期,其作用相對較小。1864年8月,一支邦聯突襲隊擊毀了一輛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的火車頭,當時火車頭正在拉著一輛裝甲車廂,隨後他們用枕木包裹了這輛裝甲車廂,並點燃摧毀它們。

▪︎ 志工列車

1884年,查爾斯·熱爾韋斯·博克索爾(Charles Gervaise Boxall,1852-1914)出版了《英國海岸防禦的裝甲列車》,其中概述了一種使用重型火砲的新方法。博克索爾是一位出生於布萊頓的律師,也是第一薩塞克斯砲兵志願隊的軍官。1894年,當他成為第一薩塞克斯砲兵志願隊的指揮官時,第六駐軍連隊志願兵中的鐵路工人駕駛著一列裝甲列車,該列車由倫敦、布萊頓和南海岸鐵路公司的車間製造(該部隊的名譽上校朱利安·戈德斯米德爵士是列車長)。

1899年10月12日,第二次佈爾戰爭在 Kraaipan 的第一次交戰中,一輛裝甲CGR 3 級1889火車頭脫軌

1899年10月12日,第二次佈爾戰爭在 Kraaipan 的第一次交戰中,一輛裝甲CGR 3 級1889火車頭脫軌

▪︎ 第二次佈爾戰爭

第二次佈爾戰爭期間,英國軍隊使用了裝甲列車,最著名的是一列在萊迪史密斯鎮圍城結束​​前夕在鐵路車間臨時改裝的火車。1899年11月15日,火車離開該鎮執行偵察任務,由艾爾默·霍爾丹上尉指揮的皇家都柏林燧發槍團、德班輕步兵志願連和一門由皇家海軍韃靼號水兵操作的 7 磅火砲組成。溫斯頓邱吉爾作為戰地記者隨行,火車遭到伏擊並部分脫軌,霍爾丹、邱吉爾和大約70名士兵在交火後被俘,但火車頭載著傷者逃走了。邱吉爾在《我的早年生活》中回憶自己的經歷時寫道:「沒有什麼比裝甲列車看起來更可怕、更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也沒有什麼比它更脆弱、更無助。只需炸毀一座橋樑或涵洞,擺佈讓這頭龐然大物陷入困境,就任由敵人擺佈。」

法國機動砲兵連(1914年)

法國機動砲兵連(1914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使用了輕型和重型裝甲列車。重型列車配備4.2吋或6吋火砲;輕型列車則配備7.62公厘火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奧匈帝國也派遣裝甲列車對抗義大利。 1914年10月,在第一次伊普爾戰役的開始階段,一列來自英國皇家海軍的裝甲列車,配備四門QF 6 英寸艦炮和一門QF 4 英寸艦炮,用於支援英國遠征軍。

1914年的匈牙利MÁVAG裝甲列車

1914年的匈牙利MÁVAG裝甲列車

1915年,克魯工廠為英國海岸防禦任務建造了兩列裝甲列車;其中一列駐紮在諾福克,另一列駐紮在愛丁堡,用於巡邏易受兩棲攻擊的海岸線鐵路線。列車由兩輛砲車組成,分別位於列車兩端,砲車上安裝有一門12磅速射砲和一挺機槍;火砲後方的裝甲艙內裝有彈藥庫。每輛砲車內側都有一輛步兵營房,營房也裝甲防護,設有觀察窗和步槍射擊環。裝甲火車頭的駕駛室和傳動裝置均受到保護,並被編入列車中央。司機在列車的兩端就位,調速器由機械連接控制。其目的是讓步兵在列車火砲的火力支援下,抵擋敵方登陸部隊,直到增援部隊部署到位。 義大利裝備了十二列武裝列車(由義大利皇家海軍控制),以保衛其亞得里亞海沿岸免受德國海軍部分部隊的襲擊;每列列車都配有一列支援列車。每列武裝列車由一輛FS 290型火車頭、三至五節砲車、兩至四節彈藥車和一輛指揮車組成;武裝列車有三種類型:一種配備152毫米火砲,一種配備120毫米火砲,最後一種配備76毫米防空砲。這些列車總體上被認為是成功的,挫敗了奧匈帝國對義大利海岸的襲擊企圖。

新德里國家鐵道博物館的一列印度輔助部隊裝甲列車

新德里國家鐵道博物館的一列印度輔助部隊裝甲列車

印度阿杰梅爾的鐵路車間生產了兩列裝甲列車。其中一列經海路運往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用於美索不達米亞戰役。每列列車由六節車廂組成,其中兩節車廂為無頂棚車廂,每列列車配備12磅炮、兩挺馬克沁重機槍、兩節地雷爆破車廂、一輛輕型搜索車和一輛發電機電報車頭。

1919年愛沙尼亞獨立戰爭期間愛沙尼亞簡易裝甲列車。

1919年愛沙尼亞獨立戰爭期間愛沙尼亞簡易裝甲列車。

▪︎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

在俄國內戰中,布爾什維克軍隊使用了各種各樣的裝甲列車,包括托洛斯基的那列。許多裝甲列車都是當地人臨時拼湊的,其他的則由普梯洛夫和伊霍斯基工廠的海軍工程師建造。因此,列車的種類繁多,從僅僅是用沙袋包起來的平板車廂,到海軍工程師生產的全副武裝的裝甲列車。從1919年10月開始,對設計的標準化嘗試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到戰爭結束時,布爾什維克軍隊擁有各種類型的 103 列裝甲列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俄國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使用全副武裝的裝甲列車控制了西伯利亞鐵路的大部分路段(以及俄羅斯本土)。

載有立陶宛士兵的立陶宛裝甲列車「格迪米納斯 3 號」

載有立陶宛士兵的立陶宛裝甲列車「格迪米納斯 3 號」

愛沙尼亞在獨立戰爭期間共建造了 13 列裝甲列車:6 列寬軌列車,7 列窄軌列車。前三列裝甲列車全部由志願者組成,在戰爭初期的關鍵階段構成了前線的主力。車廂以前是貨車,起初裝甲僅限於木頭和沙子,但後來增加了鋼板、機槍和火砲。愛沙尼亞後來在1934年為其裝甲列車成立了一個團,稱為裝甲列車團,由 3 列裝甲列車組成。1940年蘇聯入侵波羅的海國家後,該團解散,其列車火砲轉移到蘇聯軍隊。 立陶宛有三列裝甲列車,分別以立陶宛大公爵命名:格迪米納斯號、科斯圖蒂斯號阿爾吉爾達斯號。這些裝甲列車於1920年至1935年間服役,其中第一列格迪米納斯號參加了波蘭-立陶宛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裝甲列車的使用逐漸減少。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的國共內戰期間,軍閥張宗昌曾使用過裝甲列車,他僱用了流亡的俄羅斯人駕駛裝甲列車。

1939年典型的波蘭火砲列車,這種車廂用於Śmiały和Piłsudczyk列車

1939年典型的波蘭火砲列車,這種車廂用於Śmiały和Piłsudczyk列車

▪︎ 第二次世界大戰

波蘭在德軍入侵波蘭期間廣泛使用了裝甲列車。一位觀察員指出:「波蘭只有幾列裝甲列車,但他們的官兵作戰出色。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從茂密森林的掩體中出現,擾亂了德軍的防線。」 這促使納粹德國重新在軍隊中引入裝甲列車。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小規模地使用了裝甲列車。他們引入了多功能和裝備精良的重要設計,包括裝有高射砲塔的軌道車,或用於裝卸坦克的軌道車,以及具有完整裝甲保護並隱藏大型火砲/榴彈砲的軌道車。德國還有用於這種列車的全裝甲車頭。1944年7月,德國駐盧布林部隊試圖向西突圍,他們使用一列裝甲列車和一個步兵營掩護突圍。但蘇聯坦克在近距離猛烈的火力下擊退了這列火車,將其炸成碎片,並殺死了數十名逃跑的德國士兵,盧布林指揮官被俘。 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期間,斯洛伐克抵抗力量使用了三列裝甲列車。它們分別名為Hurban、Štefánik和Masaryk 。它們在茲沃倫鐵路工廠以極短的時間建成,Štefánik 僅用14天建成,Hurban 僅用11天建成。裝甲採用鍋爐鋼板,對於坦克車廂,則使用整輛坦克,LT-35坦克放置在平台車廂上,並在車體周圍建造裝甲結構。列車實際參與了附近城鎮的戰鬥,但後來它們被遺棄在郊區。一些車廂後來被德軍用於訓練和巡邏。什特凡尼克列車的兩節原始車廂被保存了下來,坦克車廂(內有原始LT-35坦克)和機槍車廂,它們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博物館展出。另一列火車在茲沃倫展出,這是裝甲列車 Hurban 的複製品,是為電影建造的。這列複製品與原廠列車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安裝了T-34-85戰車的更大砲塔,而不是LT-35的砲塔。

位於斯洛伐克茲沃倫的胡爾班裝甲列車。它並非真品,而是一部電影中使用的複製品。另一列列車僅存兩節原車廂,現藏於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博物館。

位於斯洛伐克茲沃倫的胡爾班裝甲列車。它並非真品,而是一部電影中使用的複製品。另一列列車僅存兩節原車廂,現藏於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博物館。

1940年,英國組建了 12 列裝甲列車,作為應對德國入侵的準備工作的一部分;這些列車最初裝備有QF 6 磅炮、6 英擔哈奇開斯機槍和 6 挺布倫機槍。它們由皇家工兵組操作,皇家裝甲兵團負責人員操作。1940年底,英國開始準備將這些列車移交給西部的波蘭軍隊,波蘭軍隊一直運作到1942年。這些列車繼續在蘇格蘭使用,由本土防衛軍操作,直到1944年11月最後一輛撤出。其中一列列車上的 6 磅炮車廂保存在坦克博物館。一輛微型裝甲列車在 15 英吋軌距的羅姆尼海斯和迪姆徹奇鐵路上運行。 加拿大使用裝甲列車巡邏加拿大國家鐵路,沿著斯基納河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魯珀特王子港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以防日軍可能發動海上襲擊。該列車配備一門75毫米火砲和兩門博福斯40毫米火砲,可容納一個完整的步兵連。1號裝甲列車於1942年6月投入使用,1943年9月轉為預備隊,並於隔年解散。

1943年,巴爾幹半島的一列德國 BP42 裝甲列車

1943年,巴爾幹半島的一列德國 BP42 裝甲列車

1940年,義大利共有12列武裝列車待命(仍由義大利皇家海軍控制),其中9列用於反艦任務,3列用於防空任務;其中6列部署在拉斯佩齊亞,另6列部署在塔蘭托。其中一列在阿爾卑斯山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砲擊了支援義大利進攻芒通的法國堡壘,並遭到反擊的嚴重破壞。到1943年,已有8列武裝列車部署到西西里島;由於盟軍的空中優勢,它們無法發揮任何實際作用,最終全部被機組人員棄置或摧毀。

日本帝國陸軍94式裝甲列車。

日本帝國陸軍94式裝甲列車。

日本帝國陸軍也使用裝甲列車。1920年代,他們利用改裝的客運列車守護滿洲鐵路線,1930年代,他們生產了專用裝甲列車,用於滿洲作戰,並在第二次中日戰爭(1937-1945)中與中國國民革命軍和共產黨軍隊交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蘇聯紅軍擁有大量裝甲列車,但其中許多在1941年損失。戰爭後期建造的列車往往裝有T-34或KV系列戰車砲塔,其他列車則被安裝為專用防空砲台。少數列車被安裝為重型火砲砲台,通常使用從艦船上拆除的火砲。

布拉迪斯拉發鐵路博物館保存的德國二戰時期裝甲列車 BP-44 的指揮車

布拉迪斯拉發鐵路博物館保存的德國二戰時期裝甲列車 BP-44 的指揮車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法國聯盟使用裝甲武裝列車陣風號」作為貨物運輸機和移動監視部隊。1951年2月,第一列「陣風」在越南西貢-芽莊線上服役。1947年至1952年5月,第二列「陣風」在柬埔寨金邊-馬德望線上服役,由柬埔寨金邊監視旅隨車護送。1953年,兩列火車都遭到越盟遊擊隊的攻擊,他們在經過佈滿地雷的石橋時毀壞。 古巴革命期間,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的軍隊擁有一輛裝甲列車;這列列車在聖克拉拉戰役期間出軌並被摧毀,人們為它建造了Tren Blindado (裝甲列車)紀念碑。 在1990年代初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期間,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軍隊使用了一輛名為「克拉伊納快車」(Krajina ekspres )的簡易裝甲列車。這列列車由三節戰鬥車廂和三節貨車組成,貨車鉤在車頭上以防地雷爆炸。列車載有一輛M18「地獄貓」坦克,配備一門76毫米機關砲、一門40毫米博福斯機關炮、一門20毫米機關炮、兩聯裝57毫米火箭發射器和一門120毫米迫擊砲,以及幾挺12.7至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在1994年比哈奇圍城戰中,這列火車數次遭到反坦克火箭推進榴彈和 76 毫米火砲的襲擊,並被9K11 Malyutka導彈擊中,但損壞較小,因為火車的大部分都覆蓋著厚橡膠板,導致導彈彈頭過早爆炸,無法造成任何實際傷害。這列火車最終被自己的工作人員摧毀,以免它在風暴行動中落入敵人手中,風暴行動是克羅埃西亞成功收復塞族佔領的領土的努力。塞族共和國軍也經營一列類似的火車,1992年10月,波士尼亞穆斯林部隊在格拉達恰茨鎮入口處伏擊並摧毀了這列火車,其中包括一輛 T-55 坦克。殘骸後來被改建成博物館。克羅埃西亞軍隊部署了一輛在斯普利特製造的雙車廂裝甲列車,其防護盾由兩塊鋼板組成,一塊厚8毫米,另一塊厚6毫米,兩塊鋼板之間留有30至50毫米的縫隙,並用沙子填充。該車還配備了12.7毫米機槍。 仍在定期使用的裝甲列車是北韓金日成和金正日的裝甲列車,前者是蘇聯贈送的禮物,後者因有飛行恐懼症而在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時頻繁使用。

聖彼得堡鐵路博物館中的 RT -23 Molodets

聖彼得堡鐵路博物館中的 RT -23 Molodets

▪︎ 蘇聯

中蘇關係破裂後,為因應中國跨境襲擊的威脅,蘇聯於1970年代初開發了裝甲列車,用於保護西伯利亞鐵路。根據不同的說法,蘇聯建造了四、五列裝甲列車。每列列車載有十輛主戰坦克、兩輛輕型兩棲坦克、幾門高射砲,以及多輛裝甲運兵車、補給車輛和鐵路維修設備。這些列車都安裝在開放式月台或專用軌道車廂內。列車的不同部位都覆蓋著 5-20 毫米厚的裝甲。1990年第一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初期,蘇聯軍隊使用這些列車來恐嚇民族主義準軍事部隊。 冷戰即將結束時,兩個超級大國都開始研發安裝在裝甲列車上的鐵路基洲際彈道飛彈;蘇聯於1987年部署了SS-24飛彈,但預算成本和國際局勢的變化導致該計畫被取消,所有剩餘的鐵路基飛彈最終於2005年停用。

▪︎ 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仍在使用常規裝甲列車。在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兩列裝甲列車參與了格羅茲尼戰役(1999-2000);其中一列參加了2008年的俄格戰爭。在俄羅斯正式軍事機構之外,2015年末,有人拍到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受俄羅斯支持的武裝分子駕駛著一輛自製裝甲列車。 一輛裝甲列車由兩輛柴油機車組成,驅動八節不同的車廂,運載著防空武器和不明貨物,為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南翼提供支援。後來有更詳細的報告顯示,一列俄羅斯鐵道部隊在烏克蘭使用的名為葉尼塞的裝甲列車由兩輛火車頭和八節車廂組成。烏克蘭消息人士指責俄羅斯竊取烏克蘭鐵路的資產來建造葉尼塞號,俄羅斯於2022年6月公佈了另一列裝甲列車的影片。總的來說,俄羅斯的裝甲列車車隊由四列已知的列車組成:葉尼塞、貝加爾、伏爾加阿穆爾

▪︎ 裝甲電車

裝甲電車也曾被使用過,儘管並非專門製造。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剛組成的紅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使用了至少一輛裝甲電車。斯洛伐克民族起義,以其上述裝甲列車而聞名,也使用了至少一輛臨時製造的裝甲電車。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1.4K會員
1.3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8/12
福克·沃爾夫三翼機( Triebflügel ),又稱「三翼獵鷹」(Triebflügeljäger),是德國於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設計的一種概念飛機,目的在抵禦盟軍轟炸機日益增長的威脅,該機設計為尾部發射的垂直起降( VTOL)攔截機,用於防禦機場較少或沒有機場的要地。
Thumbnail
2025/08/12
福克·沃爾夫三翼機( Triebflügel ),又稱「三翼獵鷹」(Triebflügeljäger),是德國於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設計的一種概念飛機,目的在抵禦盟軍轟炸機日益增長的威脅,該機設計為尾部發射的垂直起降( VTOL)攔截機,用於防禦機場較少或沒有機場的要地。
Thumbnail
2025/03/26
九四式艦砲,對外名稱45倍口徑九四式40公分砲,是日本帝國海軍二戰時期最重型的艦砲,也是世界海軍史上口徑最大而且威力最大的艦砲,雖然名義上叫做40公分,但實際上,九四式艦砲的口徑達到460公釐(18.1英寸),為掩人耳目,當時官方發布的尺寸規格上,標明的主砲口徑為40公分。
Thumbnail
2025/03/26
九四式艦砲,對外名稱45倍口徑九四式40公分砲,是日本帝國海軍二戰時期最重型的艦砲,也是世界海軍史上口徑最大而且威力最大的艦砲,雖然名義上叫做40公分,但實際上,九四式艦砲的口徑達到460公釐(18.1英寸),為掩人耳目,當時官方發布的尺寸規格上,標明的主砲口徑為40公分。
Thumbnail
2024/10/27
Kugelpanzer,「球型坦克」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製造的單人裝甲車。除了至少有一輛被出口到日本並被關東軍使用這一事實之外,該車輛的歷史幾乎無人知曉,由於缺乏記錄以及唯一倖存模型的不完整,這台載具仍然是一個謎。
Thumbnail
2024/10/27
Kugelpanzer,「球型坦克」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製造的單人裝甲車。除了至少有一輛被出口到日本並被關東軍使用這一事實之外,該車輛的歷史幾乎無人知曉,由於缺乏記錄以及唯一倖存模型的不完整,這台載具仍然是一個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列車炮,也稱為鐵道炮,是一種大型火砲,通常是多餘的海軍火砲,安裝在專門設計的鐵路車廂上,由其運輸和發射。許多國家都製造過列車炮,但最著名的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克虜伯製造的大型火砲。較小的火砲通常是裝甲列車的一部分。
Thumbnail
列車炮,也稱為鐵道炮,是一種大型火砲,通常是多餘的海軍火砲,安裝在專門設計的鐵路車廂上,由其運輸和發射。許多國家都製造過列車炮,但最著名的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克虜伯製造的大型火砲。較小的火砲通常是裝甲列車的一部分。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一个士兵能够携带多少发子弹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们携带的子弹数量,会根据军队规定、士兵的具体角色以及战争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个国家之间也不尽相同。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步兵们,通常会配备步枪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一个士兵能够携带多少发子弹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们携带的子弹数量,会根据军队规定、士兵的具体角色以及战争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个国家之间也不尽相同。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步兵们,通常会配备步枪
Thumbnail
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5種槍的簡介
Thumbnail
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5種槍的簡介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Thumbnail
冷兵器時代的陣型,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測到對應的變化結果,還算是相當有趣。常見的縱陣轉橫陣,橫陣轉變為半包圍或是反過來的圓陣陣型,極為考驗將領的統御力,更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國力,以及政治管理技術的優劣。但這些進入到火槍時代後,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怎樣的變化?
Thumbnail
在第一項反應裝甲專利是由挪威人Manfred Held博士於1970年在德國註冊的,該技術首先用於後來與拉斐爾軍備發展局合作為以色列戰車製造了Blazer 反應裝甲。在1982年的同一年夏天,蘇聯國防部批准了開始開發自家的反應裝甲的開發工作.....
Thumbnail
在第一項反應裝甲專利是由挪威人Manfred Held博士於1970年在德國註冊的,該技術首先用於後來與拉斐爾軍備發展局合作為以色列戰車製造了Blazer 反應裝甲。在1982年的同一年夏天,蘇聯國防部批准了開始開發自家的反應裝甲的開發工作.....
Thumbnail
蘇聯反應裝甲來自以色列”這句話其實並不完全正確;蘇聯的反應裝甲技術最早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雖然和“爆炸反應裝甲”的概念還有點差距.... 蘇聯研製反應裝甲的歷史悠久,並非一兩篇文章可以概括,因此本文只能在簡單介紹一二。
Thumbnail
蘇聯反應裝甲來自以色列”這句話其實並不完全正確;蘇聯的反應裝甲技術最早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雖然和“爆炸反應裝甲”的概念還有點差距.... 蘇聯研製反應裝甲的歷史悠久,並非一兩篇文章可以概括,因此本文只能在簡單介紹一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