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常常有一個幻覺:「只要有正確的方法,我就能翻身。」
聽起來很合理對吧?但真相往往殘酷得多。
因為我見過太多創業家,明明有方法、甚至花了幾十萬跟顧問學過方法,最後還是倒閉收場。問題在哪?不是方法不對,而是——你根本沒有時間和能量把它撐起來。⸻
01|方法不是問題,結構才是問題
我們來拆解一下。
方法,本質上只是「一套指令」。
比如教你怎麼做財務規劃、怎麼設計商業模式、怎麼行銷。
可是一旦你的人生裡,沒有結構去承載這些指令,結果就是:
• 你看懂了,但做不動。
• 你想執行,但時間被日常雜事吃光。
• 你有社群陪跑,但自己能量過低,根本無法跟上。
這就是為什麼 PCT 講座強調「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
很多創業者表面上輸在資金,其實真正輸在「過度承諾,沒有把自己的時間結構守好」。
⸻
02|不是缺錢,而是你能量透支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有些創業者,明明方法和資源都比你多,卻還是一步步走向崩盤?
這就是 八方位能量的盲點。
• 山(節奏)太弱 → 什麼都做一點,卻沒有累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地(承載)太弱 → 沒有系統,沒有流程,事情永遠只能靠自己硬撐。
• 水(情感連結)太弱 → 不會求助、不敢表達,孤軍奮戰到身心俱疲。
這些東西,不是方法能解決的。
你再聽 100 堂課,也不會因為「知道」而自動有能量。
所以我常常跟學員說:
「很多人不是沒方法,而是沒有把自己活成能承載方法的人。」
⸻
03|真正的盲點:方法 × 系統 × 能量
我用一個簡單的公式,給你打開這個真相:
結果 = 方法 × 系統 × 能量
• 方法錯 → 白忙一場。
• 系統不成形 → 只能一次性賺錢,沒有回流。
• 能量不足 → 知道該做什麼,但每天都在拖延、分心、消耗。
只要有一個元素是零,結果就等於零。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了滿肚子知識,卻還是過得很慘。
SSA 課程一再強調:「流程不等於系統」 。你不能靠一條直線賺錢,而要設計出能不斷回流、裂變的循環。
而 One Muse 顯化法則則補上另一塊:你必須先在能量上對齊,否則你永遠在內耗循環 。
⸻
04|社群陪跑 ≠ 能量補給
我知道現在很多課程喜歡強調「高質量社群」。
聽起來很誘人,因為你不想孤軍奮戰嘛。
可是我要挑明講:
社群不是補能量,它只是放大你原本的狀態。
• 你本來就有行動力,社群會讓你更快落地
• 你本來就拖延,社群會讓你更自責,因為你看大家都在跑你卻沒動
所以別以為「被一群人推著跑」就能解決問題。
如果你沒有學會管理自己的節奏與能量,那些壓力只會把你推得更快撞牆。
⸻
05|時間與能量,才是最貴的資產
回到一開始那句話:
這世界最貴的不是錢,而是你不知道的東西。
我同意,但我要補一句:
比你不知道的更貴的,是你「以為自己知道,卻沒辦法做到」的東西。
錢花掉了還能賺,方法學了還能再學,
但時間和能量一旦消耗掉,就真的回不來。
這才是最恐怖的。
你可能還以為「我只是需要一個方法」,
但實際上,你需要的是 守住時間,補回能量,讓方法有空間發揮。
⸻
06|那你該怎麼做?
1. 先檢查時間結構
• 把你每天的行程盤點出來,看有多少時間是真的能投入到「核心行動」。
• 如果 80% 都被雜事吃掉,再好的方法都沒用。
2. 對照八方位能量
• 你是哪個能量最弱?(山、地、水?)
• 找出補能行動,不然你只會一再重複拖延、過勞、卡關。
3. 把方法縮到最小實驗
• 不要貪大,先用 10 分鐘、一天、一次小測試,去證明方法能不能跑起來。
• 讓小的成功,慢慢累積成大的突破。
⸻
07|最後的提醒
創業這條路,沒有人能替你走。
方法能借,社群能借,但 時間和能量是你唯一無法外包的責任。
所以,下次當你想說「我缺的是方法」時,
先問自己:
👉 你真的有時間去執行嗎?
👉 你真的有能量把它撐下去嗎?
如果沒有,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因為——
方法能救一時,能量才能救一生。
⸻
別急著找下一個方法。
先把你的時間和能量守住,再來談系統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