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家庭的打罵文化,讓許多孩子帶著傷長大
教育從來不是懲罰,而是身教與理解。 生小孩是選擇,教小孩才是責任。 在要求孩子改變前,請先問自己:你做到了嗎?】
教育,是選擇,更是責任
生小孩是父母的選擇,教育小孩更是父母的責任
然而,責任並不等於打罵。許多大人從未意識到
自己隨口的一句羞辱, 或是一巴掌揮下去, 會在孩子的靈魂深處,留下多深的傷痕
打罵文化,是世代遺留下的枷鎖
亞洲家庭普遍承襲了祖輩的「打罵文化」
當自己成為父母後, 他們往往用更激烈的方式灌輸孩子
從懲罰出發,而非引導
當孩子犯錯時,他們不是引導孩子思考, 而是選擇最簡單、最保守的反應責罵與懲罰
用威脅取代愛
甚至在孩子青春期時,還會用威脅的語氣說:早知道當初就不該生你
這樣的父母,往往不懂得擁抱,也不會給予安慰
孩子需要幫助時,他們選擇視若無睹:
生活上的挫折與無能,卻被合理化推卸到另一半或孩子身上
情緒勒索:父母的保護色
他們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知道我養你有多辛苦嗎
當孩子長大反抗,父母則裝出委屈的模樣說:
難道我真的是很差勁的父母嗎?
對孩子來說,答案往往是「是的」
因為從小缺乏愛與理解
孩子只能學會用暴力與硬殼武裝自己, 闖進殘酷的成人世界
血緣,不代表義務
旁觀者常常說:父母再差,他們終究是你的父母
是啊,血緣無法改變
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必須無條件承受一切
孩子有權選擇距離
尊重並不等於容忍
若父母從未學會愛與反省, 孩子有權選擇與傷害保持距離
成為父母前,請先問自己
因此,每個想成為父母的人,請先想清楚:
你是否能以身作則?
因為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自己做不到的,就別要求孩子做到,要比較,就先和自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