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限與無限的遊戲》到《無限賽局》:贏不一定是目的,延續才是勝利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Gogoro VIVA 的後照鏡鬆了,大雨之下,被淋成狼狽的落湯雞,我實在騎不到 Gogoro 門市。

基於安全,想趕快鎖緊 Gogoro VIVA 的後照鏡,於是求助傳統車行:

SYM -- 師傅看了一下,一副 Diss 樣,冷冷地說:「我不懂電動車。」

我心裡的 OS 是:「哥,後照鏡沒通電內。」

他沒意識到的是,有一天,我們還是可能成為他的客人。這是「有限思維」;

YAMAHA -- 師傅看了一下,一副熱心貌,帥氣地喊學徒來幫忙。學徒花了 10 秒鐘搞定了,也沒忘了叫我坐上車,確認角度。

他沒意識到的是,有一天,我們真的可能成為他的客人。或者,他們只是覺得,舉手不勞,哪有什麼?但至少讓這個陌生人,行車安全。這是「無限思維」。

゚*☆*゚ ゜゚*☆*゚ ゜゚*☆*゚ ゜゚*☆*゚

James P. Carse 的經典哲學著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1986)不僅啟發了眾多思想家,也成為 Simon Sinek《The Infinite Game》(無限賽局)的理論基礎。

2 本書我都非常喜歡,進階來說,無限思維更是某種「成長型心態」,具備「成長型心態」才能更開放地位人生做深度設計。

可能不一定能過得更好,但應該可以更開闊吧? 

🧭 一、《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核心觀念摘要

Carse 說:「世上有兩種遊戲:有限的與無限的。」

1. 有限遊戲(Finite Game)

  • 目的是「贏得勝利」。
  • 有明確的時間界線規則玩家終點
  • 為外在動機(如:名聲、獎勵等)驅動。

例如:一場球賽、一場選舉、一個季度業績競賽。

特徵:競爭、策略、地位、輸贏、焦慮。

2. 無限遊戲(Infinite Game)

  • 目的是「讓遊戲繼續進行」。
  • 沒有明確的時間線,也沒有明確的終點,也沒有最終勝利者。
  • 為內在使命(如:願景、價值等)驅動。
  • 因應動態變化,玩家必須持續適應。
    正如美國 NCSL 2025 年報告顯示,成長型心態能將挫折視為「系統回饋」而非「自我否定」,大幅提升員工面對不確定性的復原速度。
  • 玩家可能退出,但遊戲不會結束,只會延續。

例如:人生、愛、教育、信仰、組織文化、領導力。

特徵:成長、適應、長遠視野、意義驅動。

無限賽局的思維,也讓我聯想到培養成長型心態的重要性,這邊有 5 招實踐指南,分享給你:

  • 重新定義失敗

把失敗敘事轉為「假設驗證」,每次產品 A/B 測試失利,都記錄學到的事情

  • 設定「學習型」目標

與其要求「月營收 +20%」,先訂「每週 2 個新通路實驗」

例如:在食品零售專案中,每周嘗試一個新陳列策略,八週後自然帶動銷量

  • 高品質回饋

建立「回饋→反思→調整」迴圈;善用提問取代批評。

例如:讀書會裡,先問「還有哪些可能性?」再分享改進建議。

  • 養成自我對話

將「我做不到」換成「我還沒做到」。

例如:面對金融保險業新法規簡報時,把焦點放在「我可以多請教哪位前輩?」

  • 社群學習

參與多元社群,觀摩他人策略。 

゚*☆*゚ ゜゚*☆*゚ ゜゚*☆*゚ ゜゚*☆*゚

💡 二、《無限賽局》(Simon Sinek)的延伸與應用

Sinek 在書中明確指出:
“Leaders who play the infinite game build stronger, more innovative, more inspiring organizations.”
「玩無限賽局的領導者,會打造更強大、更具創新與啟發力的組織。」

他將 Carse 的哲理落地為五大領導原則:

1️⃣ Just Cause(崇高的使命)

願景不是 KPI,而是能讓人願意犧牲當下利益的「意義」。

→ 與 Carse 的「繼續遊戲」呼應:使命是讓遊戲延續的燃料。

> “A Just Cause is so just that you would willingly sacrifice for it.”

企業存在的目的,不只是賺錢,而是推動一個值得犧牲的理想。

微軟的使命是「讓地球上每個人都能成就更多」;

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永續能源轉型」。

這些使命之所以能激勵人心,是因為它們不以「勝利」為終點,而以「持續前進」為核心。

2️⃣ Trusting Teams(信任的團隊)

無限賽局中的玩家必須彼此信任,而非內鬥。

→ Carse 說:「玩無限遊戲的人,是與他人共同前進,不是對抗。」

3️⃣ Worthy Rival(值得學習的對手)

對手不是敵人,而是讓你成長的鏡子。

→ 呼應 Carse 的觀念:「有限玩家想打敗他人,無限玩家想理解他人。」

在有限遊戲裡,我們要打敗對手;

在無限遊戲裡,對手是讓我們看見自己不足的鏡子。

黃仁勳曾說:「我們不追求成為最強,而是持續變強。」

這正是無限思維的寫照。

4️⃣ Existential Flexibility(存在性彈性)

為了使命,願意徹底改變既有做法。

→ Carse:無限玩家不怕改變規則,只要能讓遊戲繼續。

5️⃣ Courage to Lead(領導的勇氣)

選擇玩無限賽局,需要承擔孤獨與不確定性。

→ Carse:無限遊戲沒有保證,只有信念。

゚*☆*゚ ゜゚*☆*゚ ゜゚*☆*゚ ゜゚*☆*゚

✴️ 三、理論基礎與哲學脈絡

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怎麼來的?也許有些思想來源可參考:

  •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意義是自我創造的,而非外在賦予;
  • 現象學(Phenomenology)--世界不是靜態,而是與人的關係中生成;
  •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遊戲的規則是人們共同建構的;
  • 尼采(Nietzsche)--「成為你自己」即是拒絕終點思維。

Carse 寫《有限與無限的遊戲》這本書時,像是哲學寓言;

Sinek 的《The Infinite Game》(無限賽局)則是把它變成企業領導的操作手冊。

゚*☆*゚ ゜゚*☆*゚ ゜゚*☆*゚ ゜゚*☆*゚

🔥 四、書中與延伸的金句精選

James P. Carse,《有限與無限的遊戲》:

1. 「有限遊戲的目的,是結束遊戲;無限遊戲的目的,是讓遊戲繼續下去。」

2. 「有限玩家玩遊戲是為了贏,無限玩家玩遊戲是為了繼續玩。」

3. 「我們越是理解遊戲,就越不需要勝利。」

4. 「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選擇,而是持續參與的能力。」

而要培養持續參與的能力,思考人生設計--那些與工作無關,卻很重要的事,非常值得去做。

🧭 Elon Musk 曾說:「我會把人生分成幾個大塊,回頭看哪一塊在拖累我。」

有些決定不會寫進 OKR、也不會出現在 KPI,但卻深深影響你接下來幾年的人生路徑。

思考常常不是沒能力,而是「不想面對真相」:自己的恐懼、盲點、利益衝突、過去的錯誤。誠實地看自己,是高層次思考的入口。這也沒有很困難,就是以時間軸來想想過去、現在與未來——

▍思考自己「過去逃避哪些問題」?造成了什麼傷害?
▍思考「禮拜一早上」首先要完成的 3 件事,寄信提醒自己
▍思考「禮拜一整天」要完成的 7 件事,寄信提醒自己
▍思考「下週整週」最重要的 7 個工作重點 / 要開的會議 / 要見的重要的人,寄信提醒自己
▍思考「今年」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思考中段的人生;想像你 3-5 年完成的志業
▍你可以思考很遠的人生,想像你的 Ikigai——「我想到退休後,4-9 月住巴黎,10-3 月住台灣。」

Simon Sinek,《無限賽局》:

1. 「Infinite-minded leaders are obsessed with advancing a cause, not beating the competition.」

2. 「The goal is not to win, but to outlast.」

3. 「If you play with a finite mindset in an infinite game, you’ll lose eventually.」

4. 「Trust is not built overnight; it’s built in the small moments when we choose courage over comfort.」

゚*☆*゚ ゜゚*☆*゚ ゜゚*☆*゚ ゜゚*☆*゚

🌱 五、啟發與實際應用(適用於職場與人生)

  • 職涯--不以升遷為唯一目標,而是讓自己持續成長;將「職涯」視為無限遊戲,持續學習、建立價值。
  • 領導--領導者不是指揮贏的戰役,而是培養能自走的團隊;設立「願景」而非「勝利指標」。
    Simon Sinek 在《The Infinite Game》說:
    「玩無限賽局的領導者,會打造更強大、更有啟發力的組織。」
    當使命需要改變時,領導者會勇於重構整個策略。
    舉例而言,Netflix 從寄送 DVD 轉向串流、再投入製作原創內容,正是為了讓遊戲「繼續下去」。而因為及時轉變、存活下去,它才變成今日首屈一指的超級媒體及內容創作倉庫。
  • 企業--組織若以短期贏利為主,終將喪失意義;應該將文化與使命嵌入決策核心。
  • 人生--沒有真正的輸贏,只有是否活出真實與熱情;減少比較心、降低攀比,專注於「持續的參與與貢獻」。

儘管人生沒有真正的輸贏,復盤自己的強項,思考如何變強,還是很重要的「成長型進化」的議題,這 4 件事,是我的捫心自問:

✅ 1. 強化刻意練習與知識輸出

建立每月一主題的學習計劃與「輸出週報」

例如:「成長型心態」→ 產出一篇部落格+三則 LinkedIn micro-post。

或:「用戶洞察與保險溝通」→ 設計一份內部小型簡報。

回顧策略:以《What → So what → Now what》格式進行每月反思。

✅ 2. 練習「元認知」(Metacognition)

每天 5 分鐘:覺察今天學到什麼?面對困難的反應是什麼?可以怎麼改?

建立「學習觀察日記」,尤其針對挫折、誤判與他人回饋。

✅ 3. 與他人共學,擴大外部刺激源

參與跨產業讀書小組或設計思考工作坊,強迫自己進入非熟悉語境。

邀請不同行業的朋友一起做共創計畫(例如創業構想沙盤推演、共寫一篇趨勢報告)。

✅ 4. 訓練「假設驗證」式反饋

做決策或簡報前,列出 3 個假設與關鍵指標(KPI)

一個月後反思:哪些假設錯了?為何錯?可以形成什麼新策略?

這些面向,是我可以再變得更強的地方,必須繼續把這一切轉換成更有系統、更可複製、更能啟發他人的「影響力資產」。不只是自我成長,而要能帶動他人成長的那種人。

゚*☆*゚ ゜゚*☆*゚ ゜゚*☆*゚ ゜゚*☆*゚

🧩 六、總結:從「勝利」轉向「延續」

 「有限遊戲讓我們想成為贏家,無限遊戲讓我們成為人。」

Carse 的哲學讓我們看見:

在職場、人生、愛情、創業、教育中,沒有誰能「贏」到底。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是否仍然願意——

帶著初心、信任與彈性,繼續玩下去。

無論是《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或是 Simon Sinek 的《無限賽局》,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涯——

我一直都在「有限遊戲」的世界裡拼命競爭。

比速度、比瀏覽數、比點閱率、比互動數、比曝光數,直到發現:

很多短期的勝利,並沒有帶來長期的意義。

真正讓我成長的,是那些「讓遊戲繼續下去」的時刻:

  • 帶領團隊面對挫折仍選擇信任、
  • 在變動的市場中堅持用戶價值、
  • 讓客戶當老大,以解決客戶問題為使命來建立強韌的社群、
  • 願意為長遠使命調整方向、重新定義成功。

我猜,這正是無限賽局的精神:

成功,不是贏在當下,而是持續有能量與信念,走得更遠。

然而,「贏」,跟「延續」,兩者之間,如何博弈?

這兩本書讓我意識到,有限與無限的差別,不在輸贏,而在視野;職場與人生的意義,也許不一定處處求勝,而在能否持續參與。

「有限遊戲會結束,無限遊戲會演化。」

在職場與人生中,我們都在玩一場沒有終點的遊戲。

願我們都能帶著初心、信任與勇氣,繼續玩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lvis Lin的沙龍
134會員
433內容數
曾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累積超過181場演講或訓練,主題涵蓋: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社群行銷、減醣心得與體適能、咖啡等;著作散佈在《大人學》、《Cheers》、《商業週刊》、《104》等。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
Elvis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5
S —— Set the Frame:設定框架 T —— Tell the Story: R —— Reveal the Intrigue:讓對方想「知道更多」 O —— Offer the Prize N —— Nail the Hookpoint G —— Get a Decision
2025/10/15
S —— Set the Frame:設定框架 T —— Tell the Story: R —— Reveal the Intrigue:讓對方想「知道更多」 O —— Offer the Prize N —— Nail the Hookpoint G —— Get a Decision
2025/10/13
Oren Klaff 的理論提醒我—— 「說服不是討好,而是引導; 提案不是展示,而是創造動能。」 無論你身在銷售、行銷還是創業領域, 下一次開口前,請先問自己: 你是在「被審視」,還是在「主導框架」? 因為當你學會控制框架,你就不只是 Pitch——你在定義遊戲規則。
2025/10/13
Oren Klaff 的理論提醒我—— 「說服不是討好,而是引導; 提案不是展示,而是創造動能。」 無論你身在銷售、行銷還是創業領域, 下一次開口前,請先問自己: 你是在「被審視」,還是在「主導框架」? 因為當你學會控制框架,你就不只是 Pitch——你在定義遊戲規則。
2025/10/13
“Only if we understand, can we care. Only if we care, will we help. Only if we help, shall all be saved.”  「唯有理解,我們才會在意;唯有在意,我們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我們才能拯救一切。」
2025/10/13
“Only if we understand, can we care. Only if we care, will we help. Only if we help, shall all be saved.”  「唯有理解,我們才會在意;唯有在意,我們才會行動;唯有行動,我們才能拯救一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亙古不變的終究只有一件事:死亡是必然的存在,即便科技能夠延續什麼,每個當下依然無比的珍貴!而科技的確使我們對未來世界或與他人的互動做了新的改變或有了新的詮釋,但人們最終都需要擁抱!
Thumbnail
亙古不變的終究只有一件事:死亡是必然的存在,即便科技能夠延續什麼,每個當下依然無比的珍貴!而科技的確使我們對未來世界或與他人的互動做了新的改變或有了新的詮釋,但人們最終都需要擁抱!
Thumbnail
馬克吐溫曾說:「生活就像一個遊戲,不是你贏了就一切順利,而是你怎麼玩。」
Thumbnail
馬克吐溫曾說:「生活就像一個遊戲,不是你贏了就一切順利,而是你怎麼玩。」
Thumbnail
你在讀取你的人生路線,他人也在讀取他們自己的人生路線,一旦遊戲結束,你們就會團聚並意識到這一點,在更高層面上存在著實相,在那個層面上的關係永遠不會被打破!。 每個人都在經歷著自己的人生旅程,並且在這個旅程中會與許多他人相遇。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於 :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讀取自己的路線,他人也在為自己
Thumbnail
你在讀取你的人生路線,他人也在讀取他們自己的人生路線,一旦遊戲結束,你們就會團聚並意識到這一點,在更高層面上存在著實相,在那個層面上的關係永遠不會被打破!。 每個人都在經歷著自己的人生旅程,並且在這個旅程中會與許多他人相遇。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於 : 無論我們如何努力讀取自己的路線,他人也在為自己
Thumbnail
無限遊戲是一個無止境的旅程,重點在於持續的參與、成長和探索,而不是達到某個最終的目標。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能夠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並且欣賞每一刻的美好。
Thumbnail
無限遊戲是一個無止境的旅程,重點在於持續的參與、成長和探索,而不是達到某個最終的目標。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能夠以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並且欣賞每一刻的美好。
Thumbnail
小編的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些在劇中所分享的金句,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小編的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些在劇中所分享的金句,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一場沒有主線任務的開放世界遊戲。時間足夠長的話,人類甚至可能留不下一絲蹤跡。儘管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悲觀,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並盡情享受生活。這篇文章討論了生命的本質並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Thumbnail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一場沒有主線任務的開放世界遊戲。時間足夠長的話,人類甚至可能留不下一絲蹤跡。儘管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悲觀,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並盡情享受生活。這篇文章討論了生命的本質並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Thumbnail
「正因為人生不能夠如遊戲裡面那樣死了就爽快的重來,所以我們過得小心翼翼以求不崩壞,但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不用跟在遊戲裡面一樣無所畏懼的態度來過我們的人生,只會讓大多數時候的我們一再感到後悔及沮喪。」 這是身為一個玩家和讀者的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接的感受。本書以《馬克白》某個段落的台詞為
Thumbnail
「正因為人生不能夠如遊戲裡面那樣死了就爽快的重來,所以我們過得小心翼翼以求不崩壞,但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不用跟在遊戲裡面一樣無所畏懼的態度來過我們的人生,只會讓大多數時候的我們一再感到後悔及沮喪。」 這是身為一個玩家和讀者的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接的感受。本書以《馬克白》某個段落的台詞為
Thumbnail
世界是一場遊樂園 誰擁有更多的玩心,或許在現實社會才更快樂!? 如此,就算被旁人說你不成功,自己不也擁有幸福的青鳥 小時候,沒有出門時,待在家 總玩著電動:影子傳說、瑪莉兄弟...等的拯救遊戲 或許有時,也跟鄰居友伴玩著紅綠燈 鬼來時趕快裝死的暫停,等著被人拯救 重獲綠燈的自由時,再到
Thumbnail
世界是一場遊樂園 誰擁有更多的玩心,或許在現實社會才更快樂!? 如此,就算被旁人說你不成功,自己不也擁有幸福的青鳥 小時候,沒有出門時,待在家 總玩著電動:影子傳說、瑪莉兄弟...等的拯救遊戲 或許有時,也跟鄰居友伴玩著紅綠燈 鬼來時趕快裝死的暫停,等著被人拯救 重獲綠燈的自由時,再到
Thumbnail
如果你最近感到疲倦,想放鬆並沉浸在一本好書中,這本小說絕對是值得推薦的。書中描述了愛情、友情、親情和熱愛遊戲與電玩的故事。劇情融入了社會議題和人際關係的糾葛,讓讀者深思生活的意義。作者文筆優秀,故事引人入勝,絕對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Thumbnail
如果你最近感到疲倦,想放鬆並沉浸在一本好書中,這本小說絕對是值得推薦的。書中描述了愛情、友情、親情和熱愛遊戲與電玩的故事。劇情融入了社會議題和人際關係的糾葛,讓讀者深思生活的意義。作者文筆優秀,故事引人入勝,絕對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