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滿分,也能得分:放下完美主義,找回前進的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做到最好」。

考試要滿分、報告要完美、工作要零失誤。久而久之,「完美」成了一種潛規則只要不完美,就代表不夠好。

raw-image


但進入職場後,我慢慢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滿分」,而我們卻常為了那個不存在的標準,把自己推到極限。

「沒有滿分,也能得分」這句話,看似平凡,卻是許多人走出焦慮與自我懷疑的關鍵。

 

💭 為什麼我們那麼怕「不完美」?

我們害怕犯錯,因為錯誤代表可能被批評。

我們害怕遲交,因為那代表我們不夠有效率。

我們害怕被看見缺點,因為那代表我們不夠專業。

但仔細想想,這些恐懼其實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內化的「完美焦慮」。

我們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卻忽略了:別人並沒有在用放大鏡檢視我們的一舉一動。

事實上,大多數人根本忙著擔心自己的不完美,沒空檢討你的。

完美主義看似在追求卓越,實際上卻讓我們陷入一種「過度控制」的陷阱。

報告要改到最後一秒才交、簡報配色反覆推敲十幾次、對自己要求高到喘不過氣。

結果不是更好,而是更焦慮。


🧭 職場上,完美主義其實在消耗你的能量

完美主義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盡頭」。

你以為完成一個案子後可以放鬆,但下一個挑戰又來了。

而且這次,你會比上次更焦慮,因為「不能比之前更差」。

長期下來,這樣的自我驅動會讓人出現「表現疲乏」。

外表光鮮亮麗,內心卻極度耗竭。

甚至會變成「拖延症」的一種:因為害怕不夠完美,乾脆不開始。

這就像一場永遠無法抵達終點的賽跑。

你明明已經盡力了,卻始終覺得自己還不夠。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把「努力」變成了懲罰。

事實上,職場真正重視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能完成任務的人」。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因為完成,才能讓事情推進。


🎯 沒有滿分,也能得分:職場高效能者的真實心法

在我觀察的高績效職場人身上,有一個共通點:他們不追求滿分,而是追求「穩定得分」。

他們會問:「這件事要達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

他們懂得分配資源:重要的地方用力,不重要的地方適度放手。

他們知道,能持續輸出、穩定表現,比偶爾爆發更關鍵。

舉個例子:

一位企業顧問在一次課程中說,「我每次簡報都會留 5% 的不完美。」

他笑著補充:「那是讓我保持彈性的空間,也讓觀眾覺得我還有成長的可能。」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不完美,反而更真實、更有溫度。

「沒有滿分,也能得分」,就是這樣的智慧。

它不是放棄追求卓越,而是選擇在有限的資源下,找到最有效率的表現方式。


⚡ 從「要做到最好」轉向「做到剛好」

要練習不追求完美,得先接受一個事實:

「剛好」也是一種成就。

當你在會議前準備了八十分的簡報,能清楚傳達重點、讓主管理解方向那就夠了。

當你在專案中做出關鍵進展,即使細節仍有瑕疵,那也是推動成果的重要一環。

職場中,完美往往不是加分題,而是拖延題。

學會「做到剛好」,其實是成熟的表現。

你知道每件事的輕重緩急,不再被完美的幻象綁架。

因為你明白,真正的專業不是「做到極致」,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手」。


🌿 練習「不完美」的三個步驟

1️⃣ 設定「足夠好」的標準

每次開始一個任務前,先問自己:「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

舉例來說:這份提案的目標是「讓主管同意下一步」,不是「讓他驚艷到落淚」。

明確定義標準,能讓你在有限時間內更聚焦,不陷入無止境的修改循環。

2️⃣ 接受瑕疵,學會交出去

很多人卡在「最後一版」。但事實是,別人看到的版本永遠不會是你心中的完美版。

試著在心裡對自己說:「這版本已經足夠讓對方理解我的重點。」

交出去,才有回饋;有回饋,才能修正。

3️⃣ 用行動取代反芻

當你陷入「我應該更好」的自責迴圈時,不妨問自己:「我下一步可以做什麼?」

完美主義讓你停留在懊悔裡,行動則讓你重新掌控節奏。


💬 Queen的小觀點:不完美,才像人

在我陪伴許多職場人探索職涯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現象

越優秀的人,越容易陷入「完美焦慮」。

他們習慣成為榜樣、怕讓人失望,於是把自己逼得更緊。

但當我問他們:「如果你的同事犯同樣的錯,你會這麼嚴厲地批評他嗎?」

他們幾乎都會搖頭。

原來,完美主義的矛頭,常常是對自己最不寬容。

而真正成熟的專業者,懂得在人性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

他們知道,脆弱並不等於失敗,不完美反而是一種力量因為那代表你還在成長、還在進化。


🌈 讓不完美成為你的超能力

人生不是考卷,沒有人能拿滿分。

我們能做的,是在每個階段、每個角色中,找到「能得分」的策略。

也許你今天只完成 80% 的計畫,但那 80%,已經讓你比昨天更靠近目標。

也許你的簡報還有小錯字,但它讓團隊啟動了討論。

也許你不是最厲害的那個人,但你願意持續學習,這本身就是前進的證明。

「沒有滿分,也能得分」,不是妥協,而是一種聰明的選擇。

因為唯有放下完美,才能真正專注在進步;

唯有允許不完美,才能讓人生不再只是「表現」,而是真正地「成長」。

所以,下一次當你想對自己說「還不夠好」時,請改成這一句:

「我已經正在變好。」


#職場成長 #完美主義 #自我覺察 #心理韌性 #Queen觀點 #QueenTalk職涯研究宇宙 #人生方向盤Podcast #QueenLearning #queen_learni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ueenTalk 的沙龍
2會員
38內容數
👑 歡迎來到 QueenTalk 的沙龍|這裡是專屬職場人進化的秘密基地。每週帶你破解人資視角下的職涯盲點,從履歷、面試到職涯轉職,全面升級你的專業力與選擇權。這不只是沙龍,是職場新貴的升級場!
QueenTalk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在人生的職涯軌跡中,我們總習慣用「連續」來衡量價值:連續的升遷、連續的工作、連續的產出。 但當你某天按下暫停鍵,沒有頭銜、沒有KPI、沒有被誰稱讚的成果時那份「空」會讓人焦慮。 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職場空窗期」。
Thumbnail
2025/10/27
在人生的職涯軌跡中,我們總習慣用「連續」來衡量價值:連續的升遷、連續的工作、連續的產出。 但當你某天按下暫停鍵,沒有頭銜、沒有KPI、沒有被誰稱讚的成果時那份「空」會讓人焦慮。 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職場空窗期」。
Thumbnail
2025/10/20
在職場上,能力決定你能走多快,而情商決定你能走多遠。 所謂的「職場高情商」,不是表面上的八面玲瓏,也不是凡事忍氣吞聲,而是一種在壓力、衝突、誤會與挑戰中,依然能保持清醒、自我覺察與善意互動的能力。這種力量,讓你在混亂的環境裡不被情緒牽著走,也讓你能成為團隊中讓人安心的存在。
Thumbnail
2025/10/20
在職場上,能力決定你能走多快,而情商決定你能走多遠。 所謂的「職場高情商」,不是表面上的八面玲瓏,也不是凡事忍氣吞聲,而是一種在壓力、衝突、誤會與挑戰中,依然能保持清醒、自我覺察與善意互動的能力。這種力量,讓你在混亂的環境裡不被情緒牽著走,也讓你能成為團隊中讓人安心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9/30
職場樹洞是什麼?它不只是傾訴的象徵,更是一個能承接壓力、釋放焦慮、提升心理安全感的出口。本文解析職場樹洞的意義、價值與方法,幫助你在高壓工作中找到自我療癒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9/30
職場樹洞是什麼?它不只是傾訴的象徵,更是一個能承接壓力、釋放焦慮、提升心理安全感的出口。本文解析職場樹洞的意義、價值與方法,幫助你在高壓工作中找到自我療癒與支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德勒曾說過: 「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並不決定於經驗本身,而是在於那個人賦予給那些經驗的詮釋與意義。」 這句話深深觸動著我,因為在我的成長過程裡,我就是那個極度害怕失敗的人。只要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絕對不願意輕易嘗試,就算努力練習,也常常選擇把過程隱藏起來,只期待能在最後一刻,華麗地亮相。
Thumbnail
阿德勒曾說過: 「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並不決定於經驗本身,而是在於那個人賦予給那些經驗的詮釋與意義。」 這句話深深觸動著我,因為在我的成長過程裡,我就是那個極度害怕失敗的人。只要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絕對不願意輕易嘗試,就算努力練習,也常常選擇把過程隱藏起來,只期待能在最後一刻,華麗地亮相。
Thumbnail
你以為你在保護自己,其實你只是太怕出錯、太怕不夠好。那些沉默、假裝懂、退一步,其實都是「心理安全感不足」的盲點反應。只有看見這些,才能真正走出焦慮。
Thumbnail
你以為你在保護自己,其實你只是太怕出錯、太怕不夠好。那些沉默、假裝懂、退一步,其實都是「心理安全感不足」的盲點反應。只有看見這些,才能真正走出焦慮。
Thumbnail
最近嵐嵐又陷入不知道為什麼糾結的選擇——到底要不要離職 這個問題就也沒有很複雜 單純以自己為出發點,撇除公司規定等等。 因為嵐嵐也是一位上班過三個月的小小社畜了 上班到現在「心態都好平平,沒有收穫太多喜悅、只有學到了知識跟每天都怕出錯的擔心」 1.就理智來說:我因為這份工作學習到了沒學過的
Thumbnail
最近嵐嵐又陷入不知道為什麼糾結的選擇——到底要不要離職 這個問題就也沒有很複雜 單純以自己為出發點,撇除公司規定等等。 因為嵐嵐也是一位上班過三個月的小小社畜了 上班到現在「心態都好平平,沒有收穫太多喜悅、只有學到了知識跟每天都怕出錯的擔心」 1.就理智來說:我因為這份工作學習到了沒學過的
Thumbnail
這本書放在待讀清單上好久,想讀卻下意識逃避。就如同副標的提醒,每個在過度努力的路上堅持,或甚而是煎熬的人們,都是帶著自己似懂非懂的傷口在前行。有的傷口結痂,卻不時碰落,反覆作痛;有的,則或許已經習慣麻木看著自己鮮血淋漓的樣子,連對自己伸手,都再也沒有力氣,就只能這樣無能為力地看著自己,苦苦掙扎。
Thumbnail
這本書放在待讀清單上好久,想讀卻下意識逃避。就如同副標的提醒,每個在過度努力的路上堅持,或甚而是煎熬的人們,都是帶著自己似懂非懂的傷口在前行。有的傷口結痂,卻不時碰落,反覆作痛;有的,則或許已經習慣麻木看著自己鮮血淋漓的樣子,連對自己伸手,都再也沒有力氣,就只能這樣無能為力地看著自己,苦苦掙扎。
Thumbnail
當你太想做對的事,卻越來越不快樂,也許該換個視角了── 總是在意對不對?每次做事都想做到最好,但越用力越焦慮。其實你沒錯,只是「太想做對」,反而讓自己越來越卡。這篇文陪你慢慢放下對錯的焦慮,看見:有時不是你錯了,而是你還沒習慣多一點彈性、少一點評價的眼光。
Thumbnail
當你太想做對的事,卻越來越不快樂,也許該換個視角了── 總是在意對不對?每次做事都想做到最好,但越用力越焦慮。其實你沒錯,只是「太想做對」,反而讓自己越來越卡。這篇文陪你慢慢放下對錯的焦慮,看見:有時不是你錯了,而是你還沒習慣多一點彈性、少一點評價的眼光。
Thumbnail
職場完美主義可能阻礙升遷,本文探討其根源、影響及解決方法,鼓勵讀者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職場完美主義可能阻礙升遷,本文探討其根源、影響及解決方法,鼓勵讀者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Thumbnail
「過度在意」像是生活中的鹽,少了會乏味,多了卻讓人受不了。無論是害怕失敗、擔心別人看法,還是對未來充滿焦慮,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深陷其中。本文透過五個鮮活的小人物,描繪出認同、形象、掌控、未來、甚至「不在意」背後的在意心態。與其被這些在意綁住,不如學會適當地理解自己,讓生活更有滋味,也更自在。
Thumbnail
「過度在意」像是生活中的鹽,少了會乏味,多了卻讓人受不了。無論是害怕失敗、擔心別人看法,還是對未來充滿焦慮,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深陷其中。本文透過五個鮮活的小人物,描繪出認同、形象、掌控、未來、甚至「不在意」背後的在意心態。與其被這些在意綁住,不如學會適當地理解自己,讓生活更有滋味,也更自在。
Thumbnail
I'm just Ordinary,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女子。 這種名字,往往有譁眾取寵之感,彷彿愈強調自己「平凡」,愈想突顯自己「不凡」,大抵想博取別人留言說「每一個人也有不凡之處」,或「你一點也不平凡啊。」 是這樣嗎? 如我年輕十年,以上設想或許不遠矣;然而,我早已過了自命不凡的階段。
Thumbnail
I'm just Ordinary,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女子。 這種名字,往往有譁眾取寵之感,彷彿愈強調自己「平凡」,愈想突顯自己「不凡」,大抵想博取別人留言說「每一個人也有不凡之處」,或「你一點也不平凡啊。」 是這樣嗎? 如我年輕十年,以上設想或許不遠矣;然而,我早已過了自命不凡的階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