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做對」!卻總感覺不太對勁?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你太想做對的事,卻越來越不快樂,也許該換個視角了


你是不是也曾這樣:

早上開會,簡報講完還在反覆想:「我剛剛有講錯嗎?」
收到同事的回覆,語氣不如預期,立刻開始焦慮:「我是不是哪裡沒做好?」
甚至一整天都在自我檢查,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表達、每一個表情,都怕哪裡「不夠對」。


你不是不認真,而是太想確保自己沒錯。
你不是不負責,而是太怕出錯會讓人失望。

但越是這樣,你卻越常感覺:
明明照規則走了,心裡還是不安;
明明努力了,卻還是覺得卡住。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raw-image

⛓️ 第一層:我們從小就被訓練要「對」


在考試時,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在家裡,做好事有稱讚,犯錯要道歉;
在職場上,交出去的東西得經得起審查,最好一次就過。


我們從小就學會了一件事:

✅ 做對的人被信任
✅ 選對的方法不會被責怪
✅ 找到「正確答案」就能避開風險

這套邏輯確實幫我們走過很多場考試與評估,也建立了責任感與標準意識。

但當世界越來越複雜,這套系統反而變得讓人喘不過氣。


🌫️ 第二層:你越想做對,越容易被自己的標準反咬一口


因為你太在意對錯,所以你:

  • 做簡報前瘋狂確認10次,還是不敢發出去
  • 遇到選擇反覆斟酌、延遲決定,只因「怕選錯」
  • 明明已經做得不錯,卻總覺得「還不夠完美,不敢交差」


你心裡常常上演這段劇情:

「如果我這樣做是錯的怎麼辦?

如果大家覺得我沒想清楚怎麼辦?

如果我又搞砸一次,是不是代表我根本不夠格?」

你看起來努力,但內心是緊的;
你表面上穩定,但其實一直在懷疑自己。


☕ 第三層:其實,世界從來不只是「對或錯」而已


來看看幾個生活裡的場景,

你會發現:真正讓我們受困的,往往是太快貼上的對錯標籤


🍳 做菜這件事:你說「不對」,他說「這才對」


你照著食譜做了菜,朋友吃了一口說:「你加太多鹽了吧?」

你委屈地想:「明明就是照著做的啊。」

但問題不是做錯,而是口味不同、期待不同。

🌟 對你來說剛剛好,對他來說太鹹——這不是錯,是差異。


🧭 做決定:你不敢下決定,其實不是因為選不出來,而是怕被說錯


有沒有一種情況很熟悉:

主管要你提出方向,你想了三種方案,

卻反覆問自己:「哪個是最『正確』的?」

結果拖延、卡住、不敢提,反而錯過了時機。

🌟 很多時候,你需要的不是正解,而是試一試之後調整的彈性。


👥 看人這件事:你說他「不對」,其實只是你沒習慣他的風格


新進同事做事很快,但常漏細節;

資深同事習慣步步為營,但總覺得動作太慢。

你可能忍不住想:「他這樣不對吧?」

但如果你願意再看一層:

  • 一個人在追求效率
  • 一個人在確保品質


🌟 他們沒有錯,只是優先順序不同。


🧠 第四層:從「做對」到「看懂」,你才會真正放鬆下來


如果你總是追求正確,你會很辛苦,因為:

  • 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 很多選擇本來就有風險
  • 很多人的反應也和你預設的劇本不同


但如果你願意暫時放下「對錯焦慮」,改問:

  • 「這樣的做法在這個情境下適合嗎?」
  • 「我可以從這個嘗試中學到什麼?」
  • 「我是不是太快把不熟悉的東西當成錯?」


你會開始看見更多「不一樣」,而不是「不對」。


✨ 結語:你不是做不好,你只是太怕做錯

真正成熟的思考,不是永遠做對,

而是知道何時要堅持、何時能調整;

不是把別人變成對的樣子, 而是看懂彼此為什麼這樣選擇。


下一次當你又想急著評價自己、判斷別人,

先深呼吸一口氣,問自己:

「這真的是錯嗎?還是只是我還不習慣這樣的方式?」


你會發現,越是放下對錯,越能接住自己,也接住他人。

而真正的自信,也在那一刻,悄悄長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6會員
37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要寫些什麼,不想要對抗,想要接受,還在調整,我想要自己每天都是我所認為的好,但這不可能,做不到,因為我的情緒有起伏,狀態也有起伏,還在練習怎麼陪伴不同狀態的自己,練習接納中,慶幸的是現在對自己,批判少很多。 最近感覺進入另一種模式,反而是對別人批判很多,這樣是否眼光焦點都在別人身上呢,我很多
Thumbnail
想要寫些什麼,不想要對抗,想要接受,還在調整,我想要自己每天都是我所認為的好,但這不可能,做不到,因為我的情緒有起伏,狀態也有起伏,還在練習怎麼陪伴不同狀態的自己,練習接納中,慶幸的是現在對自己,批判少很多。 最近感覺進入另一種模式,反而是對別人批判很多,這樣是否眼光焦點都在別人身上呢,我很多
Thumbnail
好現實的煩惱QQ 我發現上次閱讀方向,有點左右不分啊(畫完才發現) 居然犯這麼基礎的錯誤,好羞恥,我就不修改了,留個紀念哈哈哈哈。 https://gamma.app/docs/-wfxp5wdygrf4d7s 上述提到的作品連結,可以幫我看看有甚麼問題,有好的建議我會採納的, 那麼下
Thumbnail
好現實的煩惱QQ 我發現上次閱讀方向,有點左右不分啊(畫完才發現) 居然犯這麼基礎的錯誤,好羞恥,我就不修改了,留個紀念哈哈哈哈。 https://gamma.app/docs/-wfxp5wdygrf4d7s 上述提到的作品連結,可以幫我看看有甚麼問題,有好的建議我會採納的, 那麼下
Thumbnail
可能我需要練習一下,上次可以這樣,不代表下次也可以這樣。
Thumbnail
可能我需要練習一下,上次可以這樣,不代表下次也可以這樣。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有股茫然感,很想要改變自己,卻又不知道這樣子是好還是不好,時常在內心裡告訴自己,不需要做改變了,安於現狀,這樣就好了。我總感覺自己是在欺騙自己,明明內心很想做點變化,卻又要不斷壓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有股茫然感,很想要改變自己,卻又不知道這樣子是好還是不好,時常在內心裡告訴自己,不需要做改變了,安於現狀,這樣就好了。我總感覺自己是在欺騙自己,明明內心很想做點變化,卻又要不斷壓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與其透過抱怨來給自己不作為的理由,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Thumbnail
與其透過抱怨來給自己不作為的理由,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裡頭時常遇到怎樣的自己? 最近我時常遇到"希望一切都做對的"的自己, 即便沒有人責備,我都會在事情沒做好、做的不夠好時,感覺到一振作噁。 若事情可能被誤會錯了,也很容易急於解釋,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個狀態讓我很辛苦,處在緊繃裡頭, 一部份覺得快要捨棄自己,一部份又汲汲營營想
Thumbnail
上篇文章寫完立刻後悔,讀者馬上就看著我這麼蒼白的敘述跟感想,拿來自己練習,觀想讓自己賺錢,或讓前任和自己復合,然後見他們觀想中的前男友和錢財都和他們露出和藹可親的表情,立刻開心地覺得要實現夢想了。 囧。 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造孽而不自知? 在這邊,在社群,發了很多篇長篇大論的文章
Thumbnail
上篇文章寫完立刻後悔,讀者馬上就看著我這麼蒼白的敘述跟感想,拿來自己練習,觀想讓自己賺錢,或讓前任和自己復合,然後見他們觀想中的前男友和錢財都和他們露出和藹可親的表情,立刻開心地覺得要實現夢想了。 囧。 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造孽而不自知? 在這邊,在社群,發了很多篇長篇大論的文章
Thumbnail
  早上朋友私訊我,說為了一件事情很焦慮,不知道怎麼辦。   他抽了張牌卡,試圖釐清內在的波瀾,發現自己的焦慮,來自於「什麼都想做到最好,什麼都想面面俱到」。   如果有什麼部分不夠好,就深深覺得是自己的錯,於是陷入無限憂慮的迴圈。   ***   我說,面面俱到本身就是一
Thumbnail
  早上朋友私訊我,說為了一件事情很焦慮,不知道怎麼辦。   他抽了張牌卡,試圖釐清內在的波瀾,發現自己的焦慮,來自於「什麼都想做到最好,什麼都想面面俱到」。   如果有什麼部分不夠好,就深深覺得是自己的錯,於是陷入無限憂慮的迴圈。   ***   我說,面面俱到本身就是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