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TY六大心理安全焦慮——那些你以為的「穩重」,其實是怕被看穿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那次「看起來穩重」的會議

那是一場月會,小佳坐在白板旁邊,手指一直轉著筆。主管問:「有沒有人對這個流程有不同看法?」她其實早就看出有個步驟會重工,但她遲疑了三秒,最終什麼都沒說。

會議結束後,同事A回頭對她說:「你剛剛是不是想講什麼?」她笑了笑:「沒啦,沒什麼特別的。」但小佳心裡很清楚:她想說,只是沒敢說。不是因為懶得講,而是因為怕講了被否定、被質問、或被貼標籤。

不是沒想法,而是「不確定自己說出來後,會發生什麼」。

這不是小佳一個人的故事,而是許多人在職場中日復一日的心理寫照——我們用各種方式「看起來穩重」,實際上是在躲避被看穿的那種焦慮與不安。

raw-image

🔍 六大心理安全焦慮,默默削弱你的聲音與存在感

當心理安全感不足時,人會自然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這些保護方式未必激烈,反而非常「日常」。你甚至以為那是個性、習慣、成熟、穩定,但其實背後藏著不敢被看見的焦慮與脆弱。

我們將這些保護機制歸納為六種常見反應,縮寫為 SAFETY——Silence、Avoidance、Fake OK、Excess Effort、Tooling、Yes, But…


S|Silence 沉默

典型心聲:「這種話我還是不要講比較好。」

你不是沒發現問題,而是每次想發言都先想像後果——會不會被反駁?是不是太冒昧?與其面對未知風險,不如選擇安靜。

但沉默久了,別人開始以為你沒想法,而你,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聲音有沒有價值。


A|Avoidance 迴避

典型心聲:「先觀察一下,看大家怎麼說。」

你不喜歡搶第一個發言、不喜歡被指名、不喜歡表態。你總覺得「等氣氛穩了再說比較保險」。

其實,你不是沒準備好,只是還沒建立起能讓你安全表態的環境。


F|Fake OK 假裝沒事

典型心聲:「我沒事啦,這不算什麼。」

你不想麻煩別人,不想被當作「情緒多的人」,所以把失落收起來、把不滿吞下去。你看起來沒事,實際上正在慢慢消耗對工作的熱情。

當你習慣說「我沒事」,久了,就真的不會有人問你「你還好嗎?」


E|Excess Effort 過度努力

典型心聲:「我一定要做到完美,才不會被挑剔。」

你不允許自己出錯,總是自我加壓、超時工作、不斷修正。你以為努力是正向的,卻沒發現那是一種無聲的焦慮。

當「努力」不再是追求成長,而是用來證明「我不是不夠好」,你就走在燃燒殆盡的邊緣。


T|Tooling 工具依賴

典型心聲:「有SOP就照做,先不要多說。」

你不是真的認同那個做法,而是用流程、模板、制度來當作保護傘。你擅長操作工具,卻不太參與深層討論。

你以為自己務實,其實是在避免承擔、避免情感曝露、避免真誠碰撞。


Y|Yes, But… 表面附和

典型心聲:「我覺得可以啊…但其實有點不太確定啦。」

你害怕衝突,所以總是先說「好」,但其實內心不太同意。你委婉提醒、保留表達,讓人感覺模糊不清。

這樣的語氣雖然柔和,但久而久之,你的立場會變得不明確,別人也很難真正與你合作。


🌱 真正的穩重,是敢說出不安也不怕丟臉

這六種反應,不是壞習慣,而是保護自己的方式。你不是不夠勇敢,而是過去的經驗讓你學會收起真實的聲音。

但你可以重新選擇。

你可以在適當的關係中,開始嘗試說一句「我其實不太確定」、問一句「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或者直白一點說「我有不同想法可以補充看看嗎?」

不是每一次表達都需要萬全準備,

而是每一次表達,都是你在向自己練習:「我可以被聽見,也值得被理解。」

✨ 小提醒

「心理安全,不是你完美了才可以被看見,而是你還不完美,也值得被理解與信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113會員
423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總是沉默、怕打擾、說不出口?你不是沒能力,而是缺了「說出口」的勇氣。當你少了外向性,就容易錯過關係、資源、舞台,讓努力白白流走。
Thumbnail
2025/07/28
總是沉默、怕打擾、說不出口?你不是沒能力,而是缺了「說出口」的勇氣。當你少了外向性,就容易錯過關係、資源、舞台,讓努力白白流走。
Thumbnail
2025/07/28
缺乏心理安全感時,人們會沉默、過度防衛、不敢提問,導致問題被放大、創新受阻。建立心理安全的環境,不只是讓人犯錯,而是讓人敢說、敢問、敢嘗試。
Thumbnail
2025/07/28
缺乏心理安全感時,人們會沉默、過度防衛、不敢提問,導致問題被放大、創新受阻。建立心理安全的環境,不只是讓人犯錯,而是讓人敢說、敢問、敢嘗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中,急於對方顧自己,打斷對方,往往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本文探討如何克服不安全感,及時應對並積極追求安全感,轉變溝通方式。
Thumbnail
在與人溝通中,急於對方顧自己,打斷對方,往往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本文探討如何克服不安全感,及時應對並積極追求安全感,轉變溝通方式。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十六、十八、十九章 (摘錄)
Thumbnail
《自信的陷阱》一書中提到,恐懼在進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們注意危險和威脅。在成長過程中,人們常常面對各種形式的恐懼,比如缺乏自信、焦慮、自我懷疑等,但總有人會告訴你「要堅強點」、「這都是小事」、「別像個寶寶一樣」、「沒什麼好怕的」等建議,似乎只有拒絕恐懼才能成為有自信的人。
Thumbnail
《自信的陷阱》一書中提到,恐懼在進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提醒我們注意危險和威脅。在成長過程中,人們常常面對各種形式的恐懼,比如缺乏自信、焦慮、自我懷疑等,但總有人會告訴你「要堅強點」、「這都是小事」、「別像個寶寶一樣」、「沒什麼好怕的」等建議,似乎只有拒絕恐懼才能成為有自信的人。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對於恐懼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恐懼的三個方法。分享對於與恐懼抗爭的心路歷程,並鼓勵讀者們一起面對與克服恐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對於恐懼的感受以及如何克服恐懼的三個方法。分享對於與恐懼抗爭的心路歷程,並鼓勵讀者們一起面對與克服恐懼。
Thumbnail
早安美好,一早來張💃圖,自信最美。 但要懂得謙卑,祝福大家上班愉悅事事如意。 怕什麼 就會想到什麼 信什麼 就會聽到什麼 真正的恐懼不是源自於外面的世界 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只要是 人 皆會犯有這毛病 越是怕 越會發生 越是不安 心生恐懼 總是要時常 對自己說
Thumbnail
早安美好,一早來張💃圖,自信最美。 但要懂得謙卑,祝福大家上班愉悅事事如意。 怕什麼 就會想到什麼 信什麼 就會聽到什麼 真正的恐懼不是源自於外面的世界 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只要是 人 皆會犯有這毛病 越是怕 越會發生 越是不安 心生恐懼 總是要時常 對自己說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