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日記】香瓜仔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香瓜仔鬚 (Hiunn-kue-á-tshiu) = 龍鬚菜
今仔日煮飯,我leh炒菜个時陣,問阮大家(Ta-ke, 婆婆) 龍鬚菜台語欲按怎講?
Ta-ke講:「香瓜仔鬚。」
閣學著一个新的字,感覺歡喜。
想起,細漢的時,逐擺食飯,桌頂攏有喝(Huah)袂出名的菜、佮魚仔。我會問阿媽:「這菜/魚仔叫做啥?」
阿媽攏會講一个,我根本唸袂出來的名。
尤其是魚仔的名,聽起來~攏感覺較像是「人的外號」,比論「落跤ê」、「豬哥ê」、「紅面仔」這種「發音」的名,一點仔攏無像是魚仔的名。所以,我攏毋捌記起來過。
後來,入學讀國小以後,我開始學華語,台語講甲愈來愈袂輾轉(liàn-tńg,流利的意思),我若是聽無阿媽講的台語魚仔名的時陣,會閣再問:「按呢,伊的國語的名欲按怎講?」
阿媽會講,「落跤仔就落跤仔,to閣愛國語!」
這馬(Tsit-má, 現在) 回想起來,阿媽這个回答,實在真正有時代ê氣魄。
所以,自細漢,我認捌桌頂ê菜,毋是靠名,是靠食起來ê味爾爾。
毋過,今仔日聽阮大家講著「香瓜仔鬚」,煞開始想欲重新認捌各種食物 (Tsia̍h-mi̍h) ê 台灣話按怎講。
學習ê動力,有當時仔嘛真正來甲較晏(Uànn)。
嘛淡薄仔思念起阿媽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0好幾了,過著自己未曾預期的生活,體驗著未曾預期的辛苦。不確定再一個十年,我會變成什麼樣子? 先把這些記錄下來,無論會長成什麼樣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查某囝 ê 暖蛇 自學課,完全「改變」我的「信念」。 佇一擺ê「台灣歷史課」內底,我負責演賣薰(Hun) ê 「林江邁」。當我演著當時政府不准百姓講台灣人家己ê語言---台語,我配合劇情,規个人跪佇塗跤(Thôo-kha),用台語甲警察大人求情、求伊放我煞。我ê身軀就共這leh「自我認同感」記起來啊
忝,thiám。這是台文ê寫法。看起來干焦是一隻走甲phí phè 喘、喘甲喙瀾(Tshuì-nuā,口水) 嘈嘈滴ê狗仔。佇華語翻做「累」。  最近我感覺有忝著。 一个人忝ê時陣起毛䆀(bái),看起來干焦是leh「做真實个自己,」、「先照顧家己」,毋過,詳細來看,我是先甲家己「楗(kīng)」
【台文漢字版】 最近對「學寫台文」閣有新ê想法。  先講結論:這leh階段,我想欲寫三種語言:台文漢字、台文羅馬字、華語。 我知影,對無特別去學台語文ê朋友來講,著算講平常時會曉講台語,若拄著有人寫台文个時陣,嘛是罕得有人看有,甚至看甲真痛苦。  「使人感覺痛苦」抑是「使人看著台文著來跳過」毋是我
「我真正感受著:母語 sī 有情感的語言,si 會當跟一個人ê心、記憶相連做伙的語言。」 Tsit ê gín-á kóng, i beh kah ki khi 7-11 bué mi̍h-kiānn. Guá kóng: "Guá mà tsiok siūnn-beh lim tsi̍t pue
查某囝 ê 暖蛇 自學課,完全「改變」我的「信念」。 佇一擺ê「台灣歷史課」內底,我負責演賣薰(Hun) ê 「林江邁」。當我演著當時政府不准百姓講台灣人家己ê語言---台語,我配合劇情,規个人跪佇塗跤(Thôo-kha),用台語甲警察大人求情、求伊放我煞。我ê身軀就共這leh「自我認同感」記起來啊
忝,thiám。這是台文ê寫法。看起來干焦是一隻走甲phí phè 喘、喘甲喙瀾(Tshuì-nuā,口水) 嘈嘈滴ê狗仔。佇華語翻做「累」。  最近我感覺有忝著。 一个人忝ê時陣起毛䆀(bái),看起來干焦是leh「做真實个自己,」、「先照顧家己」,毋過,詳細來看,我是先甲家己「楗(kīng)」
【台文漢字版】 最近對「學寫台文」閣有新ê想法。  先講結論:這leh階段,我想欲寫三種語言:台文漢字、台文羅馬字、華語。 我知影,對無特別去學台語文ê朋友來講,著算講平常時會曉講台語,若拄著有人寫台文个時陣,嘛是罕得有人看有,甚至看甲真痛苦。  「使人感覺痛苦」抑是「使人看著台文著來跳過」毋是我
「我真正感受著:母語 sī 有情感的語言,si 會當跟一個人ê心、記憶相連做伙的語言。」 Tsit ê gín-á kóng, i beh kah ki khi 7-11 bué mi̍h-kiānn. Guá kóng: "Guá mà tsiok siūnn-beh lim tsi̍t pu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學到並記下了一個詞「弓蕉」,老師說會叫弓蕉是因為客家人覺得香蕉的形狀像弓。 想想很有趣,三種語言分別用了三個角度為這個水果命名。講國語的人聞到了它的香味,講臺語的人看到了它的顏色,講客語的人則是看到了它的形狀。
Thumbnail
金針花,作為餐桌上的黃花菜。古名萱草,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又名為「忘憂草」與「宜男草」。本文將介紹相關文史,以及幾道以新鮮金針花苞為食譜的料理,並提醒相關的食用須知。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福山萵苣.清洗菜葉時,怎麼想都是,這葉子很像大陸妹啊~長的健康漂亮的大陸妹!到底什麼是"福山萵苣"?這看起來很健康很好吃啊!其營養價值,竟然可以提升免疫力-清理身體內自由基,提升抵抗力與抗發炎!保護視力-預防乾眼症,夜盲症!是不是很厲害啊?!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蒸好的草仔粿壓痕還是滿明顯的,連鼻孔都還在!大家可以自由壓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自製內餡非常香,外皮也很Q,真的吃得到香蘭葉的香氣喔!我以前也沒吃過香蘭葉做的草仔粿,比較常看香蘭葉做甜點,沒想到做草仔粿味道也很搭,非常好吃!
Thumbnail
集錄一些小短篇句,有魚有肉,戲寫新年。 《說魚之樂》 莊子看的魚是什麼魚? 可能是路邊香燴魷魚。 一條魚兩條魚三條魚。 三條鬚四條鬚五條鬚。 你說牠是龍呢還是魚。 真是樂透了立即烹煮。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木瓜的故事   二十幾年前,住台南縣新市鄉大社村的大舅舅開始種網室木瓜。大舅舅種的木瓜外觀漂亮又好吃,那時候連外公種在庭院的絲(菜)瓜也大又長又好吃。   有次我問外公怎樣才能把絲瓜種這麼好?   外公很得意的說,他都是偷拿舅舅種木瓜的牛奶肥來澆他的菜瓜,所以才會長這麼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學到並記下了一個詞「弓蕉」,老師說會叫弓蕉是因為客家人覺得香蕉的形狀像弓。 想想很有趣,三種語言分別用了三個角度為這個水果命名。講國語的人聞到了它的香味,講臺語的人看到了它的顏色,講客語的人則是看到了它的形狀。
Thumbnail
金針花,作為餐桌上的黃花菜。古名萱草,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又名為「忘憂草」與「宜男草」。本文將介紹相關文史,以及幾道以新鮮金針花苞為食譜的料理,並提醒相關的食用須知。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福山萵苣.清洗菜葉時,怎麼想都是,這葉子很像大陸妹啊~長的健康漂亮的大陸妹!到底什麼是"福山萵苣"?這看起來很健康很好吃啊!其營養價值,竟然可以提升免疫力-清理身體內自由基,提升抵抗力與抗發炎!保護視力-預防乾眼症,夜盲症!是不是很厲害啊?!
Thumbnail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Thumbnail
蒸好的草仔粿壓痕還是滿明顯的,連鼻孔都還在!大家可以自由壓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自製內餡非常香,外皮也很Q,真的吃得到香蘭葉的香氣喔!我以前也沒吃過香蘭葉做的草仔粿,比較常看香蘭葉做甜點,沒想到做草仔粿味道也很搭,非常好吃!
Thumbnail
集錄一些小短篇句,有魚有肉,戲寫新年。 《說魚之樂》 莊子看的魚是什麼魚? 可能是路邊香燴魷魚。 一條魚兩條魚三條魚。 三條鬚四條鬚五條鬚。 你說牠是龍呢還是魚。 真是樂透了立即烹煮。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木瓜的故事   二十幾年前,住台南縣新市鄉大社村的大舅舅開始種網室木瓜。大舅舅種的木瓜外觀漂亮又好吃,那時候連外公種在庭院的絲(菜)瓜也大又長又好吃。   有次我問外公怎樣才能把絲瓜種這麼好?   外公很得意的說,他都是偷拿舅舅種木瓜的牛奶肥來澆他的菜瓜,所以才會長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