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榮幸,我們透過工作與中國知名的古生物復原團隊『PNSO』結識,並獲得其科普品牌《益鳥科學藝術》的繁體版代理。2017年,我們策劃了一個大型主題展覽,作為品牌定位的開端。
PNSO的創辦人之一:趙闖老師──國際知名的古生物復原藝術家,正好與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 Mark Norell博士合作關於霸王龍的研究。於是在幾次討論後拍板,這次的展覽主題定為「霸王龍:威爾遜」。
那麼,威爾遜是誰?
霸王龍的正型標本是在1902年由著名化石獵人Barnum Brown在美國蒙大拿州發現的。牠並不是第一塊被發現的霸王龍化石,但是相對完整:包括了部分頭骨、脊椎骨、肱骨、肩胛骨、尾椎骨等。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前館長 Henry Fairfield Osborn就是以這具標本命名了霸王龍(TyrannosaurusTyrannosaurus)。 這是大眾首度得知在6600~6600萬年前,世界上曾存活著這樣一種肉食恐龍。
威爾遜,則是PNSO與 Mark Norell博士所創造出的「虛擬雄性霸王龍」。
威爾遜的形象是依據超過3030具霸王龍標本的研究,並參照完整度排名第二的霸王龍標本史坦(Stan),組合描繪出一隻能體現最新內容發表的角色代表。
因此,展覽名稱也決定叫做《創造霸王龍威爾遜》。
擺脫恐龍的世俗樣貌
就算我們擁有多年的古生物策展經驗,但僅僅「專門呈現」某一種恐龍,也算是頭一遭。
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到北京跟研究小組與設計團隊開會,做了許多功課,才把眾多研究如霸王龍的體型姿態、頭骨咬合、視力唇齒、四肢皮膚等內容深入理解,再逐步轉化成展示單元。
並且也討論出了這次的展覽定位:科學藝術。
雖說一般的恐龍宣導印象無非就是偏向親子與兒童,但《益鳥科學藝術》這個品牌其實更著重在「藝術與文學」;除了趙闖老師享譽國際的復原藝術畫作,還有女作家──楊楊老師的動人文筆。
這樣的一書一畫一靜一動的組合,市場面向上更著重大眾,涵括兒童繪本到青年勵志,讓恐龍科普的推廣更涉獵至藝術與文學,也讓恐龍的呈現方式更加豐富,並充滿設計語彙的可能性。
飛到大海那邊的風神翼龍薩拉
「加油,加油!飛過這片大海,你從此就不會再害怕任何艱難險阻了!」
「我飛起來了,飛起來了!」
7000萬年前,今日的北美洲。
風神翼龍薩拉用堅毅的目光望向海的對岸,這是她第一次去那裡繁衍自己的後代,雖然內心忐忑不安,但是已經有過一次經驗的夥伴鼓勵著她,她的內心漸漸充滿了力量。她在金色的夕陽下展翅翱翔,帶著生命重生的光輝。她的內心從來沒有如此強大,她充滿了勇氣和力量,向大海的那邊飛去!
節錄自《恐龍物語:沒有誰願意孤獨一生》(益鳥科學藝術)
以恐龍之實,以藝術之名
一個展覽除了內容,最重要的就是風格手法。
本次的主要架構分為三大部分:一、呈現科學藝術家的工作,也就是霸王龍研究復原過程;二、霸王龍家族的最新研究;三、化石與雕塑的大型場景展示。
我們希望不是像傳統恐龍展單純以年代歷史來區分,而是著重於恐龍研究團隊的工作與成果,以達到科普品牌價值的呈現。
在風格上,我們選擇了「藝術感」的空間氛圍,整體偏向「人文質感」與「簡約設計」,重新賦予恐龍科普的定位形象,也隱喻霸王龍本身的尊貴不凡。
最後,經過半年多的密切合作,以及無數次的修改調整,終於打造出《創造霸王龍威爾遜》的新穎展示成果,也讓博物館方、許多古生物專家與愛好者都為之驚艷,成為品牌兩岸巡迴展的美麗開端。
最終展示效果:(圖多)
「是孤獨賦予了人類尋找並認識牠們的力量,牠們在人類的科學中重生,在人類的藝術中重生。我們創造出無數像霸王龍威爾遜一樣的個體,告訴自己,這個世界不僅有我們,還有牠們。唯有如此,我們才會不孤獨。」
楊楊/科普作家、童話作家及青少年成長教育研究者
品牌展覽的設計風格和視覺定調,提供了完整的品牌體驗。
品牌定位就是你所述說的話語,必須內外保持一致,才能真正獲得目標對象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