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聲音的美人魚》書中的主角叫「易晴」,而在現在「疫情」蔓延的時刻,或許會是有意義的巧合。就像作者胡慧嫚老師在自序中提到,「會慢(慧嫚)」與「不會慢(胡慧嫚)」這樣看似兩極的衝突,也似乎是自己在一生中致力探索與整合的方向。書中,易晴透過自由書寫與繪畫,為了找回自己的聲音而努力,期待改變但也害怕改變,好在她遇到了心靈導師蘇青的協助。這就像現在,在疫情嚴峻時我們對於舉辦和參加活動感到掙扎,急切地想與身邊的人討論;也在此時,可以與自己的內在好好相處。
種種的兩極對立主題,是胡慧嫚老師在創辦happy talk後與很多當事人交流時,發現他們所受苦的事情,這是書寫小說的起點。而這本書也為有小大人狀況的人們而寫,無論社經地位高低或父母關愛與否,他們在孩童時期就得表現出體貼、堅強、負責。他們長大後的幸福、成功、快樂都是真的,但是他們心裡被卡住而受苦也是真的。就像書中的易晴面對兩極對立時,像穿著紅舞鞋的女孩在折返跑,又想要獨自一人也想要與人連結。沒想到這段心的旅程繼續往下走,透過自我書寫與繪畫後,她看見了自己的暗影,看著那隻斷手的兔子,自問:看不到的傷,還是傷嗎?慧嫚就用一個長鏡頭,不斷追著易晴的生命故事而跑,即便平凡如她如我們,也還是有傷,而這傷口也值得珍視與探看。
中瑋老師回饋兩極對立與自我整合在完形學派的看法。所有的特質都有對立面,因為社會文化的要求與期待,我們某個特質會發展得好,但另一種特質就會被壓抑。如果人們能把對立的特質發展好,在合適的狀況下個別發揮,就是自我整合。但因為東西方文化不同,華人文化下的自我發展得很弱,所以會有兩極折返跑的感覺。常言道要好好愛自己或照顧自己,但照顧自己的不也就是「自己」嗎?照顧「受體」的自己,就是「主體」的自己,稱為主體性自我,當自我夠大,夠有力量與能夠負責時,就是自我整合。胡慧嫚回應,兩個對立的端點可以畫出一個大圓,意味著大圓內的任何一個座標,都是我們自我能夠充分發揮的地方,無論是書中提到善良的綿羊或是精準的獵豹;抑或是東方陰陽太極圖的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如何調和比重呈現,都是我們的發揮。
慧嫚老師好奇在完形學派體驗為何重要。中瑋老師從自己對情緒的探究談起。情緒腦在大腦皮質的裡側,較難用認知的方法去理解,裏頭多為非語言、較無邏輯,如果要觸碰到這裡的經驗,勢必得用體驗的方式去處理。例如小時候走失的恐懼情緒,可能為以為是被父母拋棄、自己不乖、以至於到後來父母的安撫,讓他經驗混淆,無法自處。所以人在長大後,需要知道我們是真正的長大了,因為自己已有能力去處理小時候如走失這類讓自己恐懼的情況。才不會在這類情況下,誇大當時的情緒,也低估自己的處理能力。人要有主體性自我,需要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才是最核心的。而孤獨,通常就來自與自己的隔離,不夠喜歡與接納自己,所以不想理自己。有個當事人曾說,如果我討厭一個人,只要他不是我的親人,可以不理他;但如果討厭自己,該怎麼辦呢?一種就是心裡的隔絕,更嚴重的就會有自我消失的念頭。
慧嫚老師用書中易晴的狀態回應,她的內在彷彿都是慘烈的自我攻擊:行刑的人與受刑的人,都是我自己。所以提出心旅行的用意,在於與自己的內在好好在一起。易晴,或是曾遇到的當事人,平凡人的傷,往往被看輕忽略。傷,不需要被分級;痛苦,不需要被評比。每一個人的傷都是真實的,都是主觀真實。但這主觀真實也不是真實。因為當時我們年紀還小,當時可能無能為力,但長大後我們可以看見全相,也有能力去處理。與其說長大了要為自己負責,不如說我們可以創造出自己新的選擇。中瑋老師說這樣的孩子很會負責,但通常是為別人負責。也發覺有能力、聰明、懂得找好方法解決困境的孩子比較苦,因為容易讓自己不自覺去配合父母的期望。花時間往內走,看見內攝的規則,或說是毒性教條,他人的評價,要去分辨,才知道自己的傷如何造成。也看清楚自己擔心與害怕的到底是什麼,才可能去喜歡自己。
慧嫚老師說,我們就像是在人生旅途上,拖著一個很重很大行李箱往前走,但從來沒有回頭打開行李箱來看裝什麼。裏頭可能有父母、自己、種種丟進去的東西。但在走心旅行時,就是重新檢視行李箱裡的東西,是否符合現況與需求的時候了。很喜歡薩提爾說:外境他人不改變,我們都是可以改變的。當重新整理好行囊,就是走向新人生的開始,也就是心旅行的意義。而中瑋老師也補充,行李箱整理的困難,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或多或少都會害怕,但只要你打開,就有改變的機會,無需過度緊張。如果太害怕,打開後就先關上,或是找個伴陪你一起看,但千萬不要與他人比較。而要深度的探索,需要可信任的人陪伴。而完形學派也說,要放棄改變的企圖,改變才會發生。因為先看清楚自己,了解發生什麼事,覺察自己的需要,就會自然的改變。
《找回聲音的美人魚》 ★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女生版╳
《與狼同奔的女人》小說版
★現代女性必讀成長故事,療癒心中的小女孩,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以小說融入心理治療手法,探索內心不願面對的暗影
★王浩威、洪素珍、張惠菁、陳文玲、鍾文音、謝文宜 心疼推薦
美人魚的歌聲天生俱足,為何要出發去找回它?我們都曾是被自己噤聲的美人魚,我們都需要哀悼那個沒有聲音的小女孩,現在你長大了,可以療癒她,帶著她長大。
胡慧嫚以小說
《找回聲音的美人魚》探索內在對立兩極與內心暗影為主題,融入心理治療,呈現女性從矛盾到整合、從自責到自在的深層旅程。
心靈工坊 ╳ 女書店 主題書展
走在探索內在暗影與光亮的覺醒路上
成為人,成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