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線上和實體學習不用「打折」,而是「打包」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從網路蓬勃發展後,是否該將網路與科技融入教育之中,就成為一個熱門不衰的爭論。一方面,有些人認為在教育中加入這些科技元素、甚或改為線上教學,將導致學生過度依賴科技,這可能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另一方面,也有些人認為線上學習能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彈性和自主性,同時也對他們未來投入一個高科技的就業市場有助益。
這個爭論有時還會進入經濟甚至哲學的領域;例如,老師(以傳遞人類知識與智慧為業的人)可以如此輕易被電腦取代嗎?當然,也有一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選擇不加入爭論,在自己對數位與線上學習尚不了解的狀況下,就「從善如流」地將科技元素加入教學,卻不問這些新元素是否真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成果,反而在無形間助長了實體與線上學習之爭相關的亂象。
緊接著,在新冠肺炎肆虐、導致許多國家的學生無法回到實體校園上學的2020年,這個始終沒有結論的爭議,突然間就急需一個「解答」。那麼,實體與線上學習的相關爭論,到底是否有結論呢?同時任教於美國肯薩斯大學及澳洲墨爾本教育學院的趙勇教授(Professor Yong Zhao)在2020國際另類教育論壇中,分享了他自己多年來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順著趙勇的論述架構與脈絡,並結合其他教育學者的研究發現,筆者也逐漸梳理出一個初步的解答:

談學習的管道之前,先問「學習的本質」

針對這個顯得愈發急迫的大哉問,趙勇首先卻是打破了此一提問背後的邏輯謬誤與盲點:與其急切地探討實體學習與線上學習哪種方式較好,不如先回歸基本面,釐清學習的本質。否則,在不清楚學習本質與目標的情況下,無論是實體或線上學習經驗都可能設計得荒腔走板、對學習全無益處,又從何開始比較何者更好?
在座談中,趙教授言簡意賅地介紹了他多年來針對「最理想的學習到底是什麼模樣」進行之研究的成果,筆者將之總結成以下5W:
  1. Why:人類之所以要學習,應該是為了成為獨特的個體,並能以自己的獨特性為他人和世界創造價值。
  2. Who: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本身,學生應該要能對自己學習的內容、方向、進度等有一定程度的決定權(self-determination);因此,學習的環境也需要設計成有「個性化」的可能(personalizable)。
  3. What:學習應該以「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創造方案」(product-oriented)為中心與目的,而不只是大量知識的傳遞。
  4. Where:不論是透過實體見面或是網路交流,學習者都應該成為「全球化校園」的一部分,充分運用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習資源。
  5. When:跳脫傳統學校作息所給予的框架,學習不應該在下課時、放學後就停止,而應該發生於清醒並主動參與生活的每一刻。
釐清了「學習究竟是什麼」的5W之後,才能接著討論How:如何學習、透過什麼管道與方法學習,才最能滿足學習的定義及目標。而實體學習和線上學習的優劣比較,基本上就是這個How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線上學習不是實體學習的「打折版」

關於實體與線上學習孰優孰劣、是否應該全盤採用其中較優的那個,趙勇直率地表示:「線上學習不是實體學習的打折版(反向的論述當然也不成立),它們擁有本質上的差異,並不需要強行比出優劣。
實際上,趙教授自己所參與的一份統合分析研究就顯示,平均而言,實體與線上學習的成效是所差無幾的;然而在個別課程/學習經驗的層次上,實體或線上學習的成效則是各有優劣、參差不齊(Zhao et al., 2005)。由此可知,不論是哪種學習模式的成效都可能有好有壞,因此與其糾結於兩者之間何者較優,更值得分析的,應該是實體學習和線上學習本質上的區別何在,以及成功的實體學習和線上學習經驗各自包含哪些元素?
關於實體與線上學習的核心差異,最重要的一點可能在於「運用時間與空間的方式與彈性」不同。許多學術研究也用不同的語彙和分析架構來描述這種差異。舉例而言,在Paechter and Maier(2010)的研究中,將實體與線上學習的差異點分成以下四個大類:課程設計、與教師的互動、與其他學生的互動及個人學習過程。
其中在「課程設計」上,受訪學生多數認為線上學習比起實體學習有較高的本益比,這暗示著線上課程能減低學生在各方面的投入(包括金錢、時間、滿足實體學校諸多要求所需花費的努力等),這些大多與時間空間的運用方式相關。
在「互動」方面,線上學習似乎減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從而增進師生互動,但無法與同儕待在同一個空間中卻會降低學生之間的互動;而在「個人學習過程」上,能夠彈性運用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並因此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度較高,則是受訪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簡而言之,時空運用的差異造成兩種學習模式的自我經驗掌控度、投入成本與人際互動方式都有所不同,也塑造了實體與線上學習各自的先天特色與限制。
當然,在這些先天特質的基礎上,不論是實體還是線上學習經驗都可能設計得好或壞,這才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趙勇在論壇中分享道,成功的線上學習體驗設計往往包含以下兩種元素:
一,充分、高品質且真誠的互動,包括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而非僅由老師向學生「授課」。
二,休息時間(time-off task),讓學生能夠在這些時段中彼此聊天,創造出一種較為親近、私密的氛圍,讓學習環境與個人空間有所交集。
除了以上兩點成功要素之外,趙勇的研究(Zhao et al., 2005)中也發現,擁有真實的老師(而不只是觀看影片),並且同時提供同步(例如視訊互動)與非同步(例如留言板功能)互動方式的線上課程,成效是最卓越的。
如果參照前述的Paechter and Maier(2010),趙勇的研究所提出的這些線上學習成功要素,似乎都在補足線上課程先天的弱勢之處,也就是學習過程中較為受限的人際互動。或許這也說明了,所有的學習經驗要有成效都有共通的必備要素,不論是實體還是線上學習的設計者,也都必須想辦法在特定的時間、空間中,凸顯已有優勢並補強不足之處。
此外,Zhao et al. (2005) 的研究也發現,不論是實體學習還是線上學習,各自都可能更加適合某些學生或某些科目/主題。例如,線上學習經驗似乎更適合用來學習商業、資訊工程或醫學等領域,但在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等科目上,就沒有相對於實體學習的顯著優勢。而相較於高中生或是研究生,大學生則是受惠於線上學習最多的一個族群。

願景:「打包」實體與線上教學的分工合作

正因為實體與線上教學可說是各擅勝場,跟隨著趙勇的邏輯一路思考下來,筆者對於實體與線上學習之爭的初步答案是:對於未來理想教育的規劃更不應該侷限於只使用其中一種方式,而應該考慮如何搭配兩種學習經驗,讓不同年齡、不同專業、甚至不同性格與學習方式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與成效。
這種「混成學習」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穎的概念,但卻經常被「忽略」或「誤用」,例如:老師誤以為將一些講義或教材放在網路平台上,讓學生可以自行複習,就算是混成學習。但實際上,應該是在充分了解實體及線上兩種學習模式各自的特色與長處之後,再將兩種學習模式刻意安排給合適的時段、科目、活動內容、甚至學生種類,讓學生在兩種情境中都能做到符合前述5W條件的真正學習。
趙勇也舉例說明一種可能的分工/混成方式:實體教育明顯優於線上教育的其中一方面,在於它為學生創造了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是即使線上教育再怎麼努力融入互動的元素也不可能達到的。
新冠肺炎爆發後才刊出的一篇研究論文(Katzman and Stanton, 2020)援引了這段期間在哈佛大學蒐集的數據顯示:改為線上上課後,有81.1% 的大學部學生感到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態下降;這篇研究因此強調將社會情緒學習相關內容加入線上課程的重要性,但其所徵引的諸多文獻卻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多數社會情緒學習還是發生在實體校園居多,而尚缺乏實驗證明有效的線上版本。
因此,若未來的教育採取實體與線上相互配合、交錯實施的「打包」方式,可考慮在實體教育時段優先安排學生與同儕互動,或是一些社會情緒學習相關的活動,而非一般學科的課程。

黃家筠(Stephanie Huang)
曾符合社會期待任職於外商銀行,但對於自我定位的迷惘卻日益強烈。為了釐清也為了未來能幫助跟自己一樣迷惘的年輕學子,於去年放下金融業工作後前往哈佛教育學院就讀,主要學術興趣所在為非正式學校教育/另類教育及社會情緒學習。目前同時擔任台灣史汀實驗室的博物館教育實習生及美國Research Schools International的研究實習生。
責任編輯:羊正鈺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6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開源協作的特點在於讓每位貢獻者以熱情為動能,「去中心化」的開發方式與常見由上而下發布進度規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將開源協作應用到公領域的效果如此卓越,為何在g0v.tw 創立至今、少說數百件的提案之中,有達到目標且廣為群眾所知的專案卻為數不多?
Outschool是給K12孩子的網路課程的「市場」。有別於傳統學校體制,經由該平台核可的教師,可以直接提供線上直播課程給平台的會員,也因此這個平台被命名為「外面的(Out)學校(School)」。Outschool的宗旨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給予他們完全的自主權去追求自己的興趣。目前上面有近90萬
七月底CES宣布2021將破天荒取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實體展。很常聽到大家談到,線下的體驗是線上無法取代的,但這次雜學校「線上展」的痛苦轉型經驗也告訴我,「線上策展絕對不是複製線下體驗的替代品,反而是創造出線下做不到的體驗與效能⋯⋯」
饒舌歌手Travis Scott甚至在線上遊戲Fortnite舉辦個人虛擬演唱會。學術界最重視的國際研討會,不論是嚴謹如IEEE的電機資訊研討會,或以藝術為主的SIGGRAPH也都改以線上進行。而藝文展覽這一塊,也無可避免被迫踏入這數位轉型的行列: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Minerva認為應該在進入武器庫之前,先帶我們上操場,操練基本的素養,再去學習各別的專業武器。因為有效的高等教育,不能再著重於教知識,任何知識幾乎都會在教完的那刻被淘汰或更新⋯⋯
開源協作的特點在於讓每位貢獻者以熱情為動能,「去中心化」的開發方式與常見由上而下發布進度規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將開源協作應用到公領域的效果如此卓越,為何在g0v.tw 創立至今、少說數百件的提案之中,有達到目標且廣為群眾所知的專案卻為數不多?
Outschool是給K12孩子的網路課程的「市場」。有別於傳統學校體制,經由該平台核可的教師,可以直接提供線上直播課程給平台的會員,也因此這個平台被命名為「外面的(Out)學校(School)」。Outschool的宗旨是激發孩子學習熱情,給予他們完全的自主權去追求自己的興趣。目前上面有近90萬
七月底CES宣布2021將破天荒取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實體展。很常聽到大家談到,線下的體驗是線上無法取代的,但這次雜學校「線上展」的痛苦轉型經驗也告訴我,「線上策展絕對不是複製線下體驗的替代品,反而是創造出線下做不到的體驗與效能⋯⋯」
饒舌歌手Travis Scott甚至在線上遊戲Fortnite舉辦個人虛擬演唱會。學術界最重視的國際研討會,不論是嚴謹如IEEE的電機資訊研討會,或以藝術為主的SIGGRAPH也都改以線上進行。而藝文展覽這一塊,也無可避免被迫踏入這數位轉型的行列: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Minerva認為應該在進入武器庫之前,先帶我們上操場,操練基本的素養,再去學習各別的專業武器。因為有效的高等教育,不能再著重於教知識,任何知識幾乎都會在教完的那刻被淘汰或更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學生是一個受教者,也就是執行教育體制給予的學習方向與目標的人。在這個架構下,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自主學習會變成是自律的執行學習目標的人,而這種學習目標根本上還是來自體制的安排。 因此線上學習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做到有自覺地看到這種結構與角色。在許多人
Thumbnail
每次結束諮詢前,我會告訴每位來諮詢的個案:「每隔三年都需要作一次全盤的職涯諮詢,因為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會因著周邊的人事物、世界變化,而改變,能力會有所成長,價值觀也會隨之調整,因此每三年作一次全盤的諮詢,會有助於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來協助自己思考與計劃下一步。」
Thumbnail
「Brilliant.org」是出自矽谷新創的一套數理學習工具,提供用戶在 app 或網站上學習數學、物理、化學、電腦科學等主題。自 2012 創立以來,Brilliant 累積至了九百萬個註冊用戶。 這篇文章會介紹 Brilliant 的團隊、產品、以及理念!
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史無前例地延後二星期開學,過完最長寒假後,防冠措施仍是首要工作,於是線上課程頓時成了學習不中輟的唯一解藥,為了因應教育主管單位:全校達二人以上確診即全校停課之規定,開學之初線上模擬教學的研習課程,便如火如荼地開設。
Thumbnail
「為何我高中英文學測成績頂標,聽說能力還比雙語班小學生慘呢!?」 這是樂尼高中畢業後自我懷疑的聲音。 因為考試導向的關係,優質的英語溝通教育一直是台灣國高中所欠缺的。 因此,高中畢業後我開始尋方法提升自己的聽說能力。由於個性內向又想省下補習費,累積了不少方式。 後來多年前第一次考多益,就剛好摸到金
Thumbnail
這堂線上課程會從盤點資源、挖掘利基與找尋受眾開始,進而透過文字、影音等媒材,以有效的方法來建立內容、擴散聲量與變現。換句話說,個人品牌並不是以「走紅」為目的,也並非創業家或網紅的專利──所以,即便您只是上班族或自由工作者,只要用心地經營你的個人品牌,在職涯發展上同樣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為了陪伴孩子學習,到處尋找有效的線上英文學習系統。起先試過真人線上英文課程,但成效不如預期。直到遇到「攻其不背」,才真實感受到英文的進步! 從學生時代一直對語言有興趣的我,心裹有個夢想,總想著有一天,我一定要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暢遊全世界,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有短暫的國外遊學經驗,讓我體會到學習語言,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學生是一個受教者,也就是執行教育體制給予的學習方向與目標的人。在這個架構下,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自主學習會變成是自律的執行學習目標的人,而這種學習目標根本上還是來自體制的安排。 因此線上學習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做到有自覺地看到這種結構與角色。在許多人
Thumbnail
每次結束諮詢前,我會告訴每位來諮詢的個案:「每隔三年都需要作一次全盤的職涯諮詢,因為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會因著周邊的人事物、世界變化,而改變,能力會有所成長,價值觀也會隨之調整,因此每三年作一次全盤的諮詢,會有助於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來協助自己思考與計劃下一步。」
Thumbnail
「Brilliant.org」是出自矽谷新創的一套數理學習工具,提供用戶在 app 或網站上學習數學、物理、化學、電腦科學等主題。自 2012 創立以來,Brilliant 累積至了九百萬個註冊用戶。 這篇文章會介紹 Brilliant 的團隊、產品、以及理念!
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史無前例地延後二星期開學,過完最長寒假後,防冠措施仍是首要工作,於是線上課程頓時成了學習不中輟的唯一解藥,為了因應教育主管單位:全校達二人以上確診即全校停課之規定,開學之初線上模擬教學的研習課程,便如火如荼地開設。
Thumbnail
「為何我高中英文學測成績頂標,聽說能力還比雙語班小學生慘呢!?」 這是樂尼高中畢業後自我懷疑的聲音。 因為考試導向的關係,優質的英語溝通教育一直是台灣國高中所欠缺的。 因此,高中畢業後我開始尋方法提升自己的聽說能力。由於個性內向又想省下補習費,累積了不少方式。 後來多年前第一次考多益,就剛好摸到金
Thumbnail
這堂線上課程會從盤點資源、挖掘利基與找尋受眾開始,進而透過文字、影音等媒材,以有效的方法來建立內容、擴散聲量與變現。換句話說,個人品牌並不是以「走紅」為目的,也並非創業家或網紅的專利──所以,即便您只是上班族或自由工作者,只要用心地經營你的個人品牌,在職涯發展上同樣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為了陪伴孩子學習,到處尋找有效的線上英文學習系統。起先試過真人線上英文課程,但成效不如預期。直到遇到「攻其不背」,才真實感受到英文的進步! 從學生時代一直對語言有興趣的我,心裹有個夢想,總想著有一天,我一定要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暢遊全世界,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有短暫的國外遊學經驗,讓我體會到學習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