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柯文哲市長有沒有亞斯伯格症?這是政治問題,但不只是台灣的政治問題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柯文哲市長展露出來的「亞斯特質」,讓更多台灣人開始了解什麼是「亞斯伯格症」,這倒不是壞事。隨著柯市長在政壇上引發的紛爭越來越多,有許多人以他有/沒有亞斯伯格症來為他辯護、或攻擊他。這些散落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的討論,或多或少又會影響旁觀者對亞斯伯格症的理解。
圖片取自unplash圖庫
柯文哲有「亞斯伯格症」嗎?議論這問題的人通常不知道,柯文哲是否符合亞斯伯格症診斷標準,取決於西方國家的許許多多「政治問題」。

亞斯伯格症診斷標準越來越寬,患者跟「正常人」的差異越來越少?

2019年8月,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知名學者勞倫特.莫頓(Laurent Mottron),發表一篇研究,以學術數據說出一件圈內人都知道的事情:「50年來,亞斯伯格症的診斷越來越寬鬆,現在診斷亞斯伯格症的人,跟其他沒有這類診斷的人,在症狀上的差異(effect size)越來越小。」
莫頓是專精於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精神科醫師,他是法國人,因為受不了法國人以精神分析理論治療自閉症孩童,遠渡加拿大成為知名學者。我搜集他一些相關論文,同時在Amazon電子書店,找到一本由英國科學史研究者瑞秋.古柏(Rachel Cooper)撰寫、討論精神科診斷手冊的電子小書,來應證莫頓醫師掀起的討論。
綜合兩位學者所言,亞斯伯格症的診斷一直是浮動的,而且往「越來越寬」的方向在走。韓國的研究推論,如果進行全面性的社區普查,小學生符合自閉症、亞斯伯格症診斷的盛行率,會超過2%,甚至接近3%。加拿大蒙太雷吉省統計的盛行率,從2000年以來,每年增加24%。「亞斯」與「非亞斯」的差異越來越小。兩者的遺傳與神經學上的差異越來越不明顯,這對科學研究會造成困擾。
古柏的書寫得清楚,自閉症診斷準則的修訂,是一連串的政治角力。美國精神醫學會第五版診斷準則(DSM-V)工作小組主席大衛.古佛(David Kupfer)的原意,是要減少自閉症相關疾患的診斷數,降低醫療、教育、社福的支出。但古佛教授對工作小組沒有絕對的掌控力,在各種消息傳出之後,有力量的病患與家屬支持團體自然會進行各種遊說,阻止診斷準則明顯地限縮。
古佛教授也阻止不了DSM-V發佈後,受到各種力量牽引,診斷越來越寬鬆的趨勢。有些研究推論,一個「帶有亞斯特質、但症狀沒有那麼鮮明」的兒童或成人是否會被確診,蠻大比例是由「他看哪一位醫師」來決定。臨床醫師的思維會受到各種社會變遷影響,而且通常不會因為「多診斷一個人政府就要多花一筆錢」而變得保守。
在一些公開的言談裡,柯文哲曾提到自己的「亞斯伯格症」。但如果正式質詢,他會表明自己並沒有經過正式的診斷。成年人要診斷亞斯伯格症並不容易,成長的過程會社會化、症狀會減輕,所以歐美國家自費價約3000美金,醫師、心理師經過與個案漫長的會談、測驗,有時得訪談個案的父母、伴侶、朋友,甚至要到個案家鄉尋找童年時的老師與玩伴,才有夠多的證據,推論個案小學時代符合亞斯伯格症診斷。
西方社會的成年人尋求確診亞斯伯格症,通常是為了能更加瞭解自己。我們不能強迫柯市長尋求診斷,也沒有理由不允許他(以及陳佩琪醫師)談論他的亞斯特質。相對的,當有超大影響力的政治人物談及自己的亞斯特質時,人民自然也能參與討論或批評。
以下,就繼續講亞斯伯格症診斷裡的「政治性」,讓大家在討論時,能多一點背景知識。

消融在「自閉症光譜疾患」裡的亞斯伯格症,本身也是一場政治

當網路上有人在討論柯文哲的亞斯特質時,常會有人跳出來說,亞斯伯格症這病名已經被除名,甚至有人穿鑿附會,編造各種除名的原因。但其實亞斯伯格症被融入新版自閉症光譜疾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之間,一直無法有明確的劃分。對一些學者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而許多證據也都間接支持,從最嚴重的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到明顯的亞斯特質,很可能是一道多基因決定的「光譜」。於是在美國精神醫學會討論新版診斷準則的會議裡,「合併派」佔了上風。
當新版診斷準則統合各自閉症相關疾患到「自閉症光譜疾患」時,台灣成人亞斯社群的核心人物曾聚會討論,決定還是繼續使用亞斯伯格症這名詞。當亞斯伯格症的命名者漢斯.亞斯伯格醫師捲入「替納粹決定罹患精神疾病的小孩誰生、誰死」的歷史風暴時,國外知名學者發言說,要不要繼續使用亞斯伯格症這名詞,應該由社群決定,旁人無須太過熱心介入。
雖然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準則已經拿掉「亞斯伯格症」,但世界各地亞斯社群還是繼續使用亞斯伯格症這名詞,例如獲選時代雜誌年度人物的格蕾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合併派」雖然較符合科學研究,但也造成很大的困擾:一位智商50、有嚴重語言溝通障礙的中重度自閉症患者,跟像通貝里這樣個性固執、堅持,但語言、書寫能力超一流的青少女,他們需要的資源與協助截然不同。成名前的通貝里需要的或許是學校協助建立人際關係、避免被霸凌、改善憂鬱;中重度的自閉症孩童,需要的是高密度的「早療」,以及對往往需要犧牲職涯照顧陪伴小孩的父母(通常是媽媽)的支持。
跟舊版診斷準則的自閉症一樣,亞斯伯格症的特徵是有社會溝通與理解能力的缺損、以及固著堅持的行為,但擁有接近平均值(或之上)的智商與語言能力。將亞斯伯格症併入「自閉症光譜疾患」後,開始有一些能力卓越、光鮮亮麗的個案,出來讚美「自閉症是我的超能力」,主張自閉症是「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的一環,不是疾病,不需要治療,不需要改變。這對於疾病的去污名化當然有幫助,但也會掩蓋住有些中重度患者需要更多直接照護與政府介入的現實。
所以,美國的自閉症社群,也就早已分出各種不同症狀群、不同嚴重度的次團體,有各自的訴求。資源有限,需求不同,各種微妙的政治行動也就從而產生。

診斷標準越來越寬,因為這符合人性的需求

為什麼西方國家診斷亞斯伯格症的兒童越來越多?一來,是自閉症光譜(autism spectrum)成功地去污名化,電影、電視裡有越來越多正向、擁有特殊能力的亞斯伯格症角色,讓父母越來越能接受小孩有這類問題。二來,是擁有亞斯伯格症診斷,能得到不錯的特殊教育資源,有時也或許會有些社會福利的補貼。
「亞斯覺醒」的意識興起後,「覺醒」的家長會為小孩尋求一個診斷。這有時會是一段挫折,在2007年時,平均需要花費3年,歷經4.5位專業人員,才能確診亞斯伯格症。一開始家長可能會被告知,你的小孩目前沒有大問題,於是家長又得經歷更換醫師、轉診的煎熬。
西方國家眾多熱心的遊說者(lobbyist)不斷鼓吹「越早診斷越好」。在連串「自我倡議」(self-advocacy)的社會運動之後,有些醫師心裡也會想著,讓更多有鮮明亞斯特質的小孩及早得到診斷,似乎也不是壞事,臨床實務上的診斷標準也就隨之放寬。隨著盛行率攀升,學校與地方教育單位必須投入的資源也得增加,這時家長團體的政治遊說,可確保資源源源不絕投入,通常媒體也會站在支持鼓勵的角度,協助推動宣傳「察覺我與我的小孩有亞斯伯格症,為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正面影響」。老師也會形成推力,學校教育體系通常也樂見其成,畢竟有了診斷,才能名正言順幫助這學生。
但,當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標準越來越寬鬆,莫頓教授所觀察到的,被診斷亞斯伯格症的人與其他人的差異,也就越來越小。自閉症光譜疾患的兩端,中重度的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患者的需求與政治利益,也就越來越不一樣。

「卡珊德拉症候群」的受苦者,需要更寬廣的「亞斯人」標準

像莫頓這些腦科學領域的學者,覺得在自閉症研究裡如果放進太多症狀較輕微的個案,會稀釋研究結果,阻撓科學研究的進展。但那些因為伴侶(通常是先生)有鮮明亞斯特質而受苦的人們,會需要寬鬆一點的標準,來讓他們訴苦與互相支持。
卡珊德拉是希臘神話裡的女祭司,她得罪太陽神,被處以「以後妳的預言都沒人相信」的懲罰。亞斯先生在外常是工作認真、有為有守,因為先生的亞斯特質受苦、折騰、甚至有些憂鬱的太太,對外訴苦時常沒人相信「這麼好的人怎會這樣」,眼淚只能往肚裡吞,所以也被稱為「卡珊德拉症候群」。
在門診有時會見到,有些亞斯特質的先生,因為固執、堅持、白目、暴怒、不近人情,導致太太出現憂鬱症狀來看診。這時,我們能說,你先生不符合亞斯伯格症診斷準則,所以妳不是「卡珊德拉」嗎?症狀的嚴重程度,與帶給別人的困擾、痛苦,並不是成正比。
同樣的道理,亞斯特質鮮明的國、高中生,常因為講話白目、不擅拉幫結派、社交敏銳度低,成為被霸凌、欺負的對象。如果成績、家境普通,就更容易成為沒人疼愛的「黑羊」,在學校找不到可以倚靠的人。這時我們能說,因為你不符合亞斯伯格症診斷準則,所以你不無辜,不需要學校與政府的資源介入?
西方國家越來越重視「被忽略的亞斯女孩」,會特意挖掘症狀不如亞斯男孩鮮明,但在學校團體生活中感到痛苦的青少女──她們在班上,若不是被霸凌,就是容易成為邊緣人、被當空氣。這些女孩通常會表示,得到診斷,為她們的人生帶來正面的力量。對性別差異的重視,自然也會讓診斷率繼續高升。
針對國外大學新生的研究顯示,在「亞斯特質量表」前10-15%的學生(也就是100人裡有10-15人),會較容易感受到孤獨、朋友不多、容易憂鬱。即使是距離診斷準則還有一段距離的「亞斯特質」,還是有可能遇到社交困窘、感受孤獨被排擠、或造成身邊的人的痛苦。這自然也會造成有些醫師在診斷時傾向稍稍放寬,因為他的診斷或許能協助眼前的人、與一整個家庭。

「柯文哲有沒有達到亞斯伯格症診斷標準」無須再討論

我沒有跟柯文哲談過話,不過我傾向相信他有強烈的亞斯特質。他兒子曾診斷高功能自閉症,後來診斷亞斯伯格症。西方國家許多父母就是因為子女被診斷亞斯伯格症,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小時候也差不多是這樣,從此積極尋求屬於自己的正式診斷。另一方面,陳佩琪醫師是小兒科醫師,肯定見過許多有亞斯伯格症的兒童。她對柯文哲亞斯特質的判斷,值得採信。
至於50幾年前還在讀小學的柯文哲,是否符合現今西方國家對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標準,我覺得這就不重要了。莫頓教授的另一篇研究,認為自閉症患者的症狀,常會隨著年齡而改善,尤其是跟社交有關的能力。亞斯伯格症患者會社會化、會學習模仿、可以熟記「劇本」與「範本」,還可以分析自己的婚姻寫成紐約時報暢銷書、四處演講。所以,柯文哲的白目、直白與各式權謀,哪些是真實、哪些是照劇本演出?除非是他身邊心腹,外界難以得知。
對於選民來說,當我們要評論柯文哲時,不需要考慮他有沒有亞斯伯格症,就跟其他政治人物,用一樣的標準看待就好。在成人與青少年亞斯的社群裡,偶爾會出現因為過度的固著與堅持,傷害到其他人的案例;比如追蹤喜歡的對象,被拒絕後一時衝動傷害對方。社群裡普遍的看法是:不可以拿「亞斯」來為自己辯解。父母、老師與社群裡的朋友,都會彼此要求,要遵守社會規範,更不能違背法律,人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最後,我引用在莫頓教授的論文發表後,刊登在英國《衛報》的一篇文章。作者湯姆.克萊門斯(Tom Clemens)是高功能的自閉症患者,他會講4種流利語言,雖然有嚴重的社交障礙,但他可以獨立生活與工作。他的弟弟是重度的自閉症患者,連個普通平凡的生活都沒辦法過,一輩子都需要活在別人的照護之下。這樣的經驗讓他猶豫,是否要用「自閉症」來描述自己相對較輕的症狀,他擔心這會讓像他弟弟這樣嚴重病患的需求不被看到。
他說,很明顯地,「自閉症光譜」需要被區分成不同狀態來對待。對自閉症的討論與研究,如果偏向語言功能流利的這一端,嚴重自閉症患者與家屬面臨的嚴峻考驗,所得到的重視與資源可能就會減少。所以他主張,可從重新引入「亞斯伯格症」的概念開始。
我的結語是:DSM-V裡的「自閉症光譜疾患」診斷準則,從修訂到實施,就是高度政治化的產物。「政治化」不是壞事,這代表許多人的關心與參與。然而不變的是,受苦的人還是在那裡,沒有改變。診斷準則以及臨床實務,只是我們描述、分析這些人,以及決定資源分配的手段,如此而已。

附錄

  • 克萊門斯發表在《衛報》的評論,很快就有其他社群意見領袖投書,指出他的論述盲點。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尋,細節不在這裡討論。重點是:我們可以在這過程裡看到國外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社群的蓬勃發展,有許多確定診斷的社群意見領袖帶動討論,社群內部會公開討論許多爭議,而這些觀點可以刊登在知名的大媒體上。
  • DSM-V工作小組在擬定新版診斷準則時,曾先進行田野測試(field trial),在兩家醫院評估,使用新版跟舊版DSM診斷準則,對疾病盛行率的影響。結果是,新版準則會微幅減少符合診斷的病人數。顯然後來的發展,跟最初的評估有很大差異。
  • 在富裕的西方國家,診斷亞斯伯格症的小孩,有時可以得到成本高昂又費時的一對一治療,所以父母支持團體與倡議團體會不斷進行政治遊說、確保資源投入,服務提供者與政府官僚則會想要限制。
  • 美國的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倡議團體早就分流,高功能與低功能個案的需求完全不同,團體間常有緊張拉鋸。但他們在一件事情上團結合作,不斷以電話與email轟炸有力人士,最後取得勝利,在DSM-V診斷準則裡加上一句:「曾在DSM-IV診斷自閉症相關疾患的人,應繼續依DSM-V給予自閉症光譜疾患診斷」。在DSM診斷系統裡,這樣的加註,是極不尋常、前所未有的。
  • 在此得一再重申:我是以「科普、心普寫作者」的身分寫這篇文章,而不是以「專業人員」身份。我雖然是精神科醫師,但我沒有到「青少年與兒童心智科」受訓過,平常我沒在看過動症、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實務上也不知道如何診斷。同時,我也不是科學史的研究者。我的資訊來源,就是莫頓教授的相關研究、討論,以及古柏的電子書,如此而已。若有其他熟悉DSM-V發展歷史的專家覺得我寫得太淺薄,請勿見怪。
  • 撰寫此文時,為了書寫與閱讀的流暢,如果遇到應該寫「自閉症光譜疾患較輕微的那部分」(upper end),我會代換成「亞斯伯格症」。如果是「自閉症光譜疾患較嚴重的那部分」(middle and lower end),會寫「自閉症」。這是預設寫給大眾看的文章,所以在用字上不會像寫研究論文般精確。
  • 有些讀者可能是第一次接觸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亞斯特質的文章,簡言之,亞斯伯格症的三大特徵,是人際關係的困難、語言理解能力的障礙、以及過度固執堅持的行為模式。過往(DSM-V合併之前)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差異,主要是亞斯伯格症有「正常」的智商與語言能力,自閉症有明顯的語言溝通障礙、或明顯偏低的智商測驗分數。而所謂「亞斯特質」,則是指天生具有亞斯伯格症的三大特徵,但症狀較輕微、不符合診斷準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以及鮮明的亞斯特質,一般認為是一道「光譜」,也就是說,這些腦神經特質可能是由一群(或許數十個?)基因共同決定,呈現出由強到弱的症狀表現。但須注意的是,環境、際遇也會影響基因表現,同卵雙胞胎有可能一個診斷自閉症、另一位未達診斷標準。另外,所謂的「光譜」,應該視為「銀河」,而不是一條直線。有學者認為,泛自閉症其實有三條「次光譜」,交纏組合而成,有的人可能A光譜較強、B光譜較弱,另一個人可能相反。人類大腦特質有非常豐富的多樣性,如此才能適應多變的環境與生存競爭。
  • 欲瞭解卡珊德拉症候群,請先閱讀「卡珊德拉症候群:無人理解的痛苦」。

參考資料

  • Temporal Changes in Effect Sizes of Studies Comparing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Autism. A Meta-analysis (Laurent Mottron, JAMA Psychiatry)
  • Diagnosing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Rachel Cooper, Routledge)
  •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autistic symptoms (Laurent Mottron, Autism)
  • What is autism? How the term became too broad to have meaning any more (The Guardian)
  • Autism now so over-diagnosed it will be a meaningless condition within 10 years, warn experts (The Telegraph)
  • Autism diagnosis questioned in Canadian-led review (CBC)
  • Is it autism? The line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blurry (NEUROSCIENCE NEWS)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474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一個有545個英國人的樣本裡,有「外向個性」的人,即可預測他(她)一輩子的性伴侶數目,有很高機率會遠多於內向的人。外向的男人容易外遇,外向的女人容易離開原本的伴侶另結新歡。這些都有利於基因散佈。但相對的,外向的個性容易發生意外、導致住院、遇到疾病,外向的女性的小孩較容易遭遇家庭變故。 外向的
女作家成英姝前些日子在《鏡週刊》的專訪裡說她有「亞斯伯格症」。專訪裡提到的「不善融入群體、不太跟同學往來、一般婚喪喜慶一概不參加」、「對家人感情淡漠,但頗有責任感」,很有亞斯特質的既視感。 成英姝有她優越的才能與條件,但多數亞斯女孩的人生沒有那麼順利,很容易因為班級與職場的排擠、欺凌而凋零。
因為創辦「維基解密」網站,洩漏許多政治機密的阿桑奇(Julia Assange),目前羈押在英國,進行是否引渡到美國的聽證。英國NHS的神經精神醫學專家Dr Quinton Deeley說,阿桑奇很清楚是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且他患有憂鬱症,如果被引渡,會有很高的自殺風險。
告訴長期陷入憂鬱症的親友「你的大腦發炎了所以你一直好不了」,有時是個同理,至少不是個指責。因為個人體質、以及過往遭受到的挫折、壓力,加上人類基因遺傳的免疫反應,導致大腦陷入混亂,這時不是告訴病人「你不要想就好」、「你不要這麼做就好」,就能改善問題。
時不時的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拖延症頭、以及難以言喻的無力感,加上偶爾出現但可能會製造災難的衝動行為,常會影響個案原本能力的正常發揮,帶來憂鬱、焦慮、煩躁、失眠。但個案本人、親友往往沒有察覺,過動症狀可能是最核心最源頭的問題。
早在二十年前,歐美國家就完成一連串的研究,認為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在得到憂鬱症的人裡面,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復原,而內向的人會更容易走向自殺。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國家慢,現在對「什麼是憂鬱症」、「我們應該重視憂鬱症」以及對憂鬱症的去污名化,已經有足夠的認知。
在一個有545個英國人的樣本裡,有「外向個性」的人,即可預測他(她)一輩子的性伴侶數目,有很高機率會遠多於內向的人。外向的男人容易外遇,外向的女人容易離開原本的伴侶另結新歡。這些都有利於基因散佈。但相對的,外向的個性容易發生意外、導致住院、遇到疾病,外向的女性的小孩較容易遭遇家庭變故。 外向的
女作家成英姝前些日子在《鏡週刊》的專訪裡說她有「亞斯伯格症」。專訪裡提到的「不善融入群體、不太跟同學往來、一般婚喪喜慶一概不參加」、「對家人感情淡漠,但頗有責任感」,很有亞斯特質的既視感。 成英姝有她優越的才能與條件,但多數亞斯女孩的人生沒有那麼順利,很容易因為班級與職場的排擠、欺凌而凋零。
因為創辦「維基解密」網站,洩漏許多政治機密的阿桑奇(Julia Assange),目前羈押在英國,進行是否引渡到美國的聽證。英國NHS的神經精神醫學專家Dr Quinton Deeley說,阿桑奇很清楚是亞斯伯格症患者,而且他患有憂鬱症,如果被引渡,會有很高的自殺風險。
告訴長期陷入憂鬱症的親友「你的大腦發炎了所以你一直好不了」,有時是個同理,至少不是個指責。因為個人體質、以及過往遭受到的挫折、壓力,加上人類基因遺傳的免疫反應,導致大腦陷入混亂,這時不是告訴病人「你不要想就好」、「你不要這麼做就好」,就能改善問題。
時不時的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拖延症頭、以及難以言喻的無力感,加上偶爾出現但可能會製造災難的衝動行為,常會影響個案原本能力的正常發揮,帶來憂鬱、焦慮、煩躁、失眠。但個案本人、親友往往沒有察覺,過動症狀可能是最核心最源頭的問題。
早在二十年前,歐美國家就完成一連串的研究,認為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在得到憂鬱症的人裡面,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復原,而內向的人會更容易走向自殺。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國家慢,現在對「什麼是憂鬱症」、「我們應該重視憂鬱症」以及對憂鬱症的去污名化,已經有足夠的認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黨主席江啟臣領導的「藍白合」之下,台北市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竟然放棄監督身兼市長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導致柯文哲有恃無恐、肆無忌憚。
Thumbnail
不瞞大家說,我開始決定每日更新文章,只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訓練對時事思考的敏銳度,第二是訓練自己的自律及持續力。我是一個極度三分鐘熱度的人,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但很容易因為看不到成效而放棄,我雖熱愛發表想法,但過去全職工作根本無心寫文,我也深知我是一個多麼懶的人,沒有那種毅力在下班後鼓起精神找主題寫文
Thumbnail
大家,今天發霉了嗎? 查看了天氣,台北雨季會到下週四五,老天,這時候待在家裡最舒服了,沖了一杯熱咖啡,疊上綿密的奶泡,除濕機打開,與世無爭! 今天來聊《美麗佳人銅板事件》,事件過去幾天了,大家還會回頭去關注嗎?
Thumbnail
以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說,界面設計的鐵律,就是要儘量讓用戶以最短距離、最少操作步驟來完成一件事;讀文章也是如此。多放一張圖,就是多打斷一次讀者的閱讀動線,因此必須確保配置的圖片是絕對必要的——例如用來解釋的插圖、和內容相關度高的照片、影片等。不放會死的圖,才值得放進去。
覺得柯文哲真的很有遠見,曾經訪問中,人家問他,改建傳統市場這麼吃力不討好又無法顯示政績的工作他為何要推?他說一個市場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影,乾淨的市場才會有進步的城市。 對照武漢肺炎爆發的兩個根本原因:1.髒亂的市場 2.政府資訊不公開透明。 這兩點洽好都是柯文哲一直以來盡力強調跟改善的。
Thumbnail
這是嗚喵,她一直都有社交困擾,她講話太直接,不懂得講些善意的謊言。她一向遲鈍,不知道有些話反而引起別人心理上的防衛,也因為跟同事相處問題讓她往往在工作上處處碰壁,她像是個局外人,孤單寂寞地看著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同感,那可能你也有亞斯特質。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黨主席江啟臣領導的「藍白合」之下,台北市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竟然放棄監督身兼市長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導致柯文哲有恃無恐、肆無忌憚。
Thumbnail
不瞞大家說,我開始決定每日更新文章,只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訓練對時事思考的敏銳度,第二是訓練自己的自律及持續力。我是一個極度三分鐘熱度的人,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但很容易因為看不到成效而放棄,我雖熱愛發表想法,但過去全職工作根本無心寫文,我也深知我是一個多麼懶的人,沒有那種毅力在下班後鼓起精神找主題寫文
Thumbnail
大家,今天發霉了嗎? 查看了天氣,台北雨季會到下週四五,老天,這時候待在家裡最舒服了,沖了一杯熱咖啡,疊上綿密的奶泡,除濕機打開,與世無爭! 今天來聊《美麗佳人銅板事件》,事件過去幾天了,大家還會回頭去關注嗎?
Thumbnail
以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說,界面設計的鐵律,就是要儘量讓用戶以最短距離、最少操作步驟來完成一件事;讀文章也是如此。多放一張圖,就是多打斷一次讀者的閱讀動線,因此必須確保配置的圖片是絕對必要的——例如用來解釋的插圖、和內容相關度高的照片、影片等。不放會死的圖,才值得放進去。
覺得柯文哲真的很有遠見,曾經訪問中,人家問他,改建傳統市場這麼吃力不討好又無法顯示政績的工作他為何要推?他說一個市場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影,乾淨的市場才會有進步的城市。 對照武漢肺炎爆發的兩個根本原因:1.髒亂的市場 2.政府資訊不公開透明。 這兩點洽好都是柯文哲一直以來盡力強調跟改善的。
Thumbnail
這是嗚喵,她一直都有社交困擾,她講話太直接,不懂得講些善意的謊言。她一向遲鈍,不知道有些話反而引起別人心理上的防衛,也因為跟同事相處問題讓她往往在工作上處處碰壁,她像是個局外人,孤單寂寞地看著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同感,那可能你也有亞斯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