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憂鬱症是大腦發炎,天曉得你的免疫系統會不會殺了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發現精神科醫師普遍理解的「憂鬱症是大腦發炎」概念,喜歡唸科普書的臉友倒不見得知道。正好有本講大腦發炎的《終結憂鬱症》新書出版,那我就順勢介紹這本書,讓大家對「大腦發炎」有些了解。這本書的作者艾德華.布爾摩是劍橋大學精神醫學系系主任,書裡資訊都有研究佐證,至少不是信口開河。

現在醫學界最常用來偵測發炎與否的指標是「C反應蛋白(CRP)」。丹麥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經常有輕微憂鬱症狀的人,C反應蛋白濃度較高,而且發炎指數越高,負面思想與自我批判的憂鬱反應就越強。這至少說明,憂鬱症跟發炎兩件事同時發生的比例頗高。

告訴長期陷入憂鬱症的親友「你的大腦發炎了所以你一直好不了」,有時是個同理,至少不是個指責。因為個人體質、以及過往遭受到的挫折、壓力,加上人類基因遺傳的免疫反應,導致大腦陷入混亂,這時不是告訴病人「你不要想就好」、「你不要這麼做就好」,就能改善問題。

許多人常有身體發炎(如去拔牙)時心情變差、沒有動力的經驗。當身體某處發炎時,免疫細胞會分泌細胞激素(cytokines),細胞激素可經由血液循環,傳遞發炎訊號到大腦,活化大腦的免疫細胞。給實驗老鼠注射細胞激素,會讓老鼠出現類似發炎的疾病行為(看起來像憂鬱的老鼠),即使這隻老鼠其實沒有發炎。受影響的老鼠大腦,神經細胞會容易受損,神經連結會失去可塑性,血清素的供應量會減少。這讓人能推測,「發炎」的確常會讓人類感覺憂鬱。那如果是大腦發炎呢?

用最簡單的說法,當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時,巨噬細胞常會波及目標周圍的正常組織,淋巴球有時會釋出對抗自家蛋白質的抗體。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身體各部位時,可能會變成各種慢性病。發生在大腦時,就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精神疾患。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容易罹患憂鬱症?如果憂鬱症是對人類社會的不適應,為什麼憂鬱症的基因沒有漸漸被淘汰掉?我們回溯人類的演化,直立人存在世上200萬年,智人可能有20萬年,農業生活成為人類文明主流才兩三千年。憂鬱症基因在人類演化上必然存在某些優勢,讓有憂鬱症基因的個人或族群更容易活到能繁衍下一代。

稍微簡化一下我們的敘述:壓力會活化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太活躍會攻擊或誤傷我們自己的細胞,這有時歸類為自體免疫反應。大腦裡的「微膠細胞」,就扮演著巨噬細胞的角色。大腦的發炎反應太活躍時,可能會傷害、抑制腦神經細胞。

免疫系統太容易被活化的人,為什麼還是大量存在人類族群裡?

這時我們得理解,數萬或數十萬年前的人類,完全沒有現代醫療的保護。我們用抗生素就可以處理的小傷口,原始人類可能會因為感染最後導致死亡。原始人最大的壓力是什麼?不外乎是面對野獸與異族人類的「戰或逃」,而這都可能會帶來細菌與病毒入侵的傷口。所以當出現「戰或逃」的情境時,免疫系統就先活躍起來準備抗敵,可以增加個體的存活率。

免疫系統沒有眼睛,不知道你確實面對了什麼。免疫系統或許可以感受到的是,你好像正面對著威脅(野獸在眼前)或壓力(野獸可能在附近)。會預先做準備的免疫系統,就能增加自體基因流傳下來的機率。先存活下來再說。至於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可能衍生未來的三高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重度憂鬱症,這對原始人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問題。這樣的基因,在這幾年隨著科學進展,就漸漸能被分析出來,成為所謂「憂鬱症基因」。

而這套演化機制到現在,就變成有些人即使只是發表演講,都會造成發炎指數上升。當然更別說是跟家人大吵一架,也可能會讓巨噬細胞活化,傷害心血管系統。有時,重要親友過世讓巨噬細胞活化,會造成粥狀硬化的動脈發炎,增加心臟和大腦血管血塊形成的風險,演變成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這是「心碎而死」的科學根據。

從小遭遇家暴、性侵、霸凌的人,日後容易產生嚴重的創傷症候群、重度憂鬱症以及其他精神疾患,有一部分也可以從重大壓力影響腦神經發育來解釋。2014年一個英國研究顯示,九歲時血液裡的細胞激素指數越高,十八歲時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也就越高。其實,貧困、負債、孤立等社會壓力,也常伴隨CRP增高。

「發炎狀態」會導致「憂鬱行為」,這也有演化意義。想像我們是原始人類,當我們受傷了,體內的巨噬細胞正在跟外來病菌作戰時,這時我們最好是病懨懨地躺在洞穴裡休息不要亂動,以便身體集中能量對付外敵。再者,如果不幸我們得到的是高風險的傳染病,這時自我封閉、不要找其他人串門子,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

這些長年累積的基因,最後就導致了「壓力惡化大腦發炎」、「大腦慢性發炎造成嚴重憂鬱症」的結果。也許未來我們可以從基因檢測辨識出這一群人,當他們陷入憂鬱症時,除了傳統抗憂鬱藥物、鼓勵運動與紓壓外,還加上某個現在還沒發現的輔助療法,降低自殺與生活混亂的風險。

用「發炎」來思考憂鬱症之後,我們會發現,可能有一些人因為「壓力」以及「容易發炎的體質」在身、心雙方面受苦。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有90%精神不濟,40%容易沮喪,常常很難清楚思考與規劃事情。或許免疫系統也攻擊了他們的大腦,讓他們出現類似憂鬱症的症狀。心血管疾病常跟膽固醇累積引起的發炎反應有關,而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也有很高比例出現憂鬱症狀。

現在流行的健康概念,肥胖對健康不是好事。更精確地說是腰腹部的脂肪,在許多研究裡都是跟代謝症候群高度相關的風險因子。多數人不曉得,脂肪組織裡有大量巨噬細胞,是免疫系統裡的機器戰警。很少人注意到的是,「老化」會讓隨著年紀越學越多的免疫系統過度警覺,身體就會越容易發炎。「肥胖」跟「老化」常伴隨憂鬱症增加,也會讓其他慢性疾病增加。在了解「憂鬱症是大腦發炎」的同時,同時也複習一些重要的健康概念,就是你閱讀這篇文章能得到的最大收穫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45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美國最近有個「內向者高薪好工作」的調查,結果排第一的是「放射科醫師」。美國的放射科商業網站馬上報導這消息。其他2-10名又是什麼工作呢? 報導指出,放射科醫師大多數工作時間專注地獨自分析影像,與病患和其他醫生的互動短暫,可以擁有充裕的安靜時間。對內向的人來說,這是很舒適的工作方式。內向、善於觀察細
Thumbnail
2025/03/16
美國最近有個「內向者高薪好工作」的調查,結果排第一的是「放射科醫師」。美國的放射科商業網站馬上報導這消息。其他2-10名又是什麼工作呢? 報導指出,放射科醫師大多數工作時間專注地獨自分析影像,與病患和其他醫生的互動短暫,可以擁有充裕的安靜時間。對內向的人來說,這是很舒適的工作方式。內向、善於觀察細
Thumbnail
2025/03/03
人類可能擁有超能力,只是被自己的「左內側中額葉」(left medial middle frontal region)壓抑住了?當我前天看到這個研究時嚇一跳,不過這是刊登在 impact factor 3.2分的期刊 Cortex 上,還是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5/03/03
人類可能擁有超能力,只是被自己的「左內側中額葉」(left medial middle frontal region)壓抑住了?當我前天看到這個研究時嚇一跳,不過這是刊登在 impact factor 3.2分的期刊 Cortex 上,還是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4/11/27
太容易愛上別人、太容易感受到好感、可以同時愛上許多人.....有學者稱為「情感癖」(emophilia)。或許有些人在某個人生階段會容易愛上別人,有些人長期持續容易陷入愛情。這是好還不好呢?
Thumbnail
2024/11/27
太容易愛上別人、太容易感受到好感、可以同時愛上許多人.....有學者稱為「情感癖」(emophilia)。或許有些人在某個人生階段會容易愛上別人,有些人長期持續容易陷入愛情。這是好還不好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雖然國人已經逐漸接受「心理和身體一樣會生病」的概念,但是仍然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心理健康議題態度更開放的美國民眾也不例外。 這類有關心理健康的迷思,不但可能造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誤解,甚至會影響尋求幫助的機會。
Thumbnail
雖然國人已經逐漸接受「心理和身體一樣會生病」的概念,但是仍然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心理健康議題態度更開放的美國民眾也不例外。 這類有關心理健康的迷思,不但可能造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誤解,甚至會影響尋求幫助的機會。
Thumbnail
所有疾病都是來自這個原因 人都很害怕生病 甚至害怕身體健康檢查 因為怕檢查、會檢查出來大病痛 要花時間治療 你所有的事情規劃 都會被疾病這詞打得亂七八糟 所以想要不生病 我覺得這原因你必須避免 避免使其成為負面的 那就是「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有什麼 喜
Thumbnail
所有疾病都是來自這個原因 人都很害怕生病 甚至害怕身體健康檢查 因為怕檢查、會檢查出來大病痛 要花時間治療 你所有的事情規劃 都會被疾病這詞打得亂七八糟 所以想要不生病 我覺得這原因你必須避免 避免使其成為負面的 那就是「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有什麼 喜
Thumbnail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demic》 📖書籍簡介: 假設演化後的能力都有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擾人的情緒會留下來呢? 一心想成為歷史學家的強納森
Thumbnail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demic》 📖書籍簡介: 假設演化後的能力都有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擾人的情緒會留下來呢? 一心想成為歷史學家的強納森
Thumbnail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它可以影響人們的情感和行為,讓他們感到沮喪、無助和絕望。憂鬱症不只是一種情緒低落,它還可能對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這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探討憂鬱症的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它可以影響人們的情感和行為,讓他們感到沮喪、無助和絕望。憂鬱症不只是一種情緒低落,它還可能對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這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探討憂鬱症的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傳統上憂鬱症被稱為「腦神經衰弱」的一種,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生活環境、家庭因素、遺傳基因、本身的個性、身體病症影響心裡等等,又以女生心思較敏感細膩佔的比例較高,即使在憂鬱症已成現在的文明病,但還是有多數的人對這症況的不認同,更造成憂鬱患者的壓抑,甚至拖延的病情而更加嚴重,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們有憂鬱症
Thumbnail
傳統上憂鬱症被稱為「腦神經衰弱」的一種,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生活環境、家庭因素、遺傳基因、本身的個性、身體病症影響心裡等等,又以女生心思較敏感細膩佔的比例較高,即使在憂鬱症已成現在的文明病,但還是有多數的人對這症況的不認同,更造成憂鬱患者的壓抑,甚至拖延的病情而更加嚴重,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們有憂鬱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