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不达大》讀後札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这是一本常年在大马本地出版社书柜上,十来年都与之匆匆面照,却不会引起我留意的书本。是题目的陌生,还是设计的吸引呢。
要不是大将那次50零吉六本书的活动,自选书缺货。我大概不会读到。封面有着‘雨林食神‘,‘饮食笔记’这样的字眼,大概是出版社的人力智能,匹配的结果。
既然有缘姑且一读,他就是简单散文,易读。
首先书名用上的不达大是何物,我先解开这不解。原来又是一种作为西马人所不熟悉的婆罗洲果子。同为一国,西马(老东马人回称之为-联邦),对这隔海的同胞知之甚少。至今,我也就因工作之便达到一次。前一阵子也把,已移民到台湾的张贵兴著作《猴杯》读了。我也是抱着籍书,增加婆罗洲的认识。
当然,是不易的。光是两地间的历史背景就相差甚远。马来半岛近代至今,满是大不列颠的遗风。而婆罗洲则是荷兰人,在地土著,和一些曾在中原努力聚集势力的中华汉族。
回说书本,作者是个典型的大马作家。(据我狭隘感觉)大马全职文字人非常少。许多作者本身都有个正职,而且与艺术文化相之甚远的。就像此书作者,蓝波拥有剑桥文凭在海关工作的人。他们或许在那乏味的工作,提取生活浪漫。
书述地道的美食,逝去的地点,和他所缅怀的日子。
犹如曾在那土地,遗留风韵的独立妓女,台湾籍日军等。
照先前所言,这些描述自然没有我阅读《野村少女》那么亲切熟悉,毕竟《野村少女》所述的就是我童年生活的隔壁村。但我见的就是,千百个南洋聚落的共同命运。数百年间,多少华人南下,在这热带丛林开垦。他们或许当年是冲着这土地得天独厚的先天资源,比如金矿,锡矿。虽说如今也已油尽灯枯,但这土地的先天气候,使得他们最后都有留存的希望和念想。
那些矿区聚落,垦殖区聚落因而消散。但有的,本有转型的魄力。大时代却为之大泼冷水。锡矿,橡胶的辉煌我这一辈人也就道听途说。但在那些没落聚落中,却也还能看见,二战的遗留,英军马共对峙和独立初期的不稳定年头。那些年的不安让那些被建立下来的南洋风貌破碎。
人走茶凉。唏嘘依然。
--转发FB越讀者(馬來西亞)群,随意贴文。
砂拉越在MCO独善其身,就读读东马散文集。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这些年在当地默默书写记录和出版他们在地的地方故事。 这魄力,在西马地方资源丰厚却少见。 btw,这本书是大将出的。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牛呵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佳代,一女生與一破車和一個概念式的料理概念- 即是 客人自供食材和固定的價格。 不變的條件還有, 不定的地點,當地的水源和 尋找雙親的信念。 這種故事,大概就是日和作家的基本題材了,不難聯想到《深夜食堂》和《小森食光》 都是有著人間的不明苦楚,風土物語和眾生相,當然還有重點的是主人公的覺悟。 這些故
      ⼭鸡哥哥的话让我意识到⾃⼰的认知有多渺⼩,以致我后来对更多事物充满好奇与谦卑。其实,整 个过程我更像个旁观者,没有从中获得巨⼤转变,但这微妙的受益,或许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未 来…… 那年年中假期即将到来,课⽂教到⼀篇假⽇出游的⽂章,⽂中提到主⼈公与家⼈出游旅⾏,令我⾮常 羡慕。然⽽,⾝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 UM Chinese Studies Literature Fortnight 2019年2月9日  ·   · 【百字散文】 编号007 参赛者姓名:牛呵迪 《发现距离》 新正,嘛嘛座无虚席,人皆互贺,情意贴近。 三人隔离在外。 抱娃妇,不时望看后头的男人,大概
阿嬤過世百日,清理她的柜子,找出日記。 她常说,“生活需要儀式感”。每日洗澡后给菩萨上香,再开始她的日记时间。然而每每都不过十分钟。我这才恍然大悟,精辟且自带保密效果的日记。 “今天我们无所事事” 日期底下,只那么的一行,就没有了。偶尔有些花鸟图点缀。 “今年开始,人生都是自己的” 阿公指着,雀跃说
  殖民产物-新村。大概承载了大半大马华人的回忆。据闻,英人的集中营在大马是唯一成功落实的区域,這原由想必和村民的民性有着密切的相关吧。在那年头,华人大都是卑微的外来者,若不是他們的原鄉油盡燈枯,也不會有人傾一切家當,秉持著絕地而後生的信念,在这土地祈求一丝温润。如書中的南叔所歷,可謂部分村人來歷的
    早在童年就看着这个大哥哥成日的游荡。虽说大哥哥,他一身的赘肉,显得童颜未减,远看也不过是个长得高的小胖子。他时而赤裸着上身,时而穿着村里办活动所新印制的衣服。有时人会笑他像村长巡村,有时他会放下游离浪荡转而“频频扑扑”。  看到一伙放学回家的小孩,他会嚷着 “叻叻,叻叻” 。那不明所以的
佳代,一女生與一破車和一個概念式的料理概念- 即是 客人自供食材和固定的價格。 不變的條件還有, 不定的地點,當地的水源和 尋找雙親的信念。 這種故事,大概就是日和作家的基本題材了,不難聯想到《深夜食堂》和《小森食光》 都是有著人間的不明苦楚,風土物語和眾生相,當然還有重點的是主人公的覺悟。 這些故
      ⼭鸡哥哥的话让我意识到⾃⼰的认知有多渺⼩,以致我后来对更多事物充满好奇与谦卑。其实,整 个过程我更像个旁观者,没有从中获得巨⼤转变,但这微妙的受益,或许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未 来…… 那年年中假期即将到来,课⽂教到⼀篇假⽇出游的⽂章,⽂中提到主⼈公与家⼈出游旅⾏,令我⾮常 羡慕。然⽽,⾝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 UM Chinese Studies Literature Fortnight 2019年2月9日  ·   · 【百字散文】 编号007 参赛者姓名:牛呵迪 《发现距离》 新正,嘛嘛座无虚席,人皆互贺,情意贴近。 三人隔离在外。 抱娃妇,不时望看后头的男人,大概
阿嬤過世百日,清理她的柜子,找出日記。 她常说,“生活需要儀式感”。每日洗澡后给菩萨上香,再开始她的日记时间。然而每每都不过十分钟。我这才恍然大悟,精辟且自带保密效果的日记。 “今天我们无所事事” 日期底下,只那么的一行,就没有了。偶尔有些花鸟图点缀。 “今年开始,人生都是自己的” 阿公指着,雀跃说
  殖民产物-新村。大概承载了大半大马华人的回忆。据闻,英人的集中营在大马是唯一成功落实的区域,這原由想必和村民的民性有着密切的相关吧。在那年头,华人大都是卑微的外来者,若不是他們的原鄉油盡燈枯,也不會有人傾一切家當,秉持著絕地而後生的信念,在这土地祈求一丝温润。如書中的南叔所歷,可謂部分村人來歷的
    早在童年就看着这个大哥哥成日的游荡。虽说大哥哥,他一身的赘肉,显得童颜未减,远看也不过是个长得高的小胖子。他时而赤裸着上身,时而穿着村里办活动所新印制的衣服。有时人会笑他像村长巡村,有时他会放下游离浪荡转而“频频扑扑”。  看到一伙放学回家的小孩,他会嚷着 “叻叻,叻叻” 。那不明所以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為2017年的社會科普書籍《人類大命運》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一本兼具趣味與省思的科普書。作者Tilney是在波士頓布里根婦女醫院執業多年的外科醫師,他以生動的筆觸,講述西方外科手術的演進。
Thumbnail
本書獲2020年OpenBook好書獎》 這本《尋找台灣味》於2020年5月初上市,網媒相關的宣傳以越南茶等東南亞篇章成為了主打。「在東南亞尋找台灣味」的意趣自帶光環,然而,身為作者之一,心中種有一股聲音吶喊著:「本書有一半的農業記事篇章是書寫臺灣,應該要把他們的亮點平衡宣傳才是。」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為2017年的社會科普書籍《人類大命運》讀後感,請不介意劇透者再閱讀。
一本兼具趣味與省思的科普書。作者Tilney是在波士頓布里根婦女醫院執業多年的外科醫師,他以生動的筆觸,講述西方外科手術的演進。
Thumbnail
本書獲2020年OpenBook好書獎》 這本《尋找台灣味》於2020年5月初上市,網媒相關的宣傳以越南茶等東南亞篇章成為了主打。「在東南亞尋找台灣味」的意趣自帶光環,然而,身為作者之一,心中種有一股聲音吶喊著:「本書有一半的農業記事篇章是書寫臺灣,應該要把他們的亮點平衡宣傳才是。」
Thumbnail
科學與宗教不相容,基督徒該怎樣看待科學呢?本文以演化論、神迹等為例,討論基督徒的應對態度。文章似乎很長,但是後半是書籍、網站等的介紹,尤其適合基督徒的。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