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不一樣的出口,每個人都可以當自己的心理醫生。
蕭敬騰,大家對他剛出道時的「省話」應該非常深刻,而後幾年他擔任選秀節目的評審、主持人,甚至接下金曲主持棒,如此的轉變若不是長期關注他的朋友、歌迷,可能很難想像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改變自己,成為現在我們看來說話正常又流暢的樣子。而這次要分享的書《不一樣》我們就可以從中找到他轉變的答案。
《不一樣》是蕭敬騰與兩位同是作家的心理諮商師周慕姿、九色夫對談後而完成的著作,真誠又直率的老蕭 50 話,有他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我們無法感同身受的障礙。他不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一樣其實不容易,此書即是他在人生過程裡為自己的不同找到出口的最佳例子。
這次想分享書中的觀點,是我個人覺得較獨特且值得思考的部分,在音樂之外的蕭敬騰會是什麼模樣呢?跟著我一起走進他的文字裡,看見不一樣的蕭敬騰。
閱讀障礙讓蕭敬騰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天生的不一樣,不用感到自卑;一扇門被關上了,總會再為你開啟另一扇窗。
小時候他看著哥哥姐姐看漫畫哈哈大笑,卻不懂漫畫應該從左邊或右邊讀起,還有常常分不清沐浴乳和洗髮乳的標籤而被罵。上國中後因為閱讀障礙,課業逐漸跟不上別人,考最後一名這個標籤讓他成了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壞學生。我們能輕鬆看懂的外語電影,蕭敬騰只能看華語電影,他還在書裡提到《鐵達尼號》他真的看了十遍,所以他從沒有和他人看電影時一起笑、一起哭的經驗。
童年時他無法理解自己的障礙而感到生氣,長大後漸漸接受了自己的模樣。面對閱讀障礙他說了:「最痛苦的不是障礙本身,而是別人的不理解。」
他提到因為閱讀障礙而讓他不得不去學習,該如何以不使用文字的情況下去認識世界、與人交往,也因此他很喜歡畫畫,對蕭敬騰而言別人是「寫」字,而他是「畫」字。
蕭敬騰剛出道時被稱為「省話一哥」,原因是他從小就在宮廟走跳,髒話可以說是他口頭禪,因為怕自己出口成「髒」寧願省話也不要說錯話。為此他做了許多努力去練習說話,每天讀報紙十分鐘,大聲而緩慢的一個一個字唸出來,練習咬字,他說這個習慣持續了好幾年都沒間斷,我們看見現在的蕭敬騰說話正常的樣子,是他每一天堅持練習說話的成果。
還有一點我個人很佩服但同時也很慚愧的是,因為閱讀障礙他的中文能力很有限,有很多成語都不懂,他就找一本成語書慢慢的讀,讀久了至少聽得懂別人在說什麼,試著把不懂的搞懂就是上進心。
在讀了蕭敬騰因閱讀障礙而有的困難與經歷後,深深覺得此刻我能在鍵盤上無礙的以文字說話是多麼幸福的事。
學習認識自己是最重要的事
每天去發現一點點不一樣的自己
蕭敬騰在書裡說:「認識自己是比追求夢想更重要的事。」一開始讀到這句話不是很認同更是充滿疑惑,但接著看他的觀點,或許每個人都可以想想並去實踐怎麼「認識自己」這件事。
他以自身參加過選秀節目的經驗來談,看過許多有音樂夢的年輕人,因為喜歡音樂,為了一個成名的機會而參加選秀節目。他曾被問到:「老師,為了音樂夢我是不是該不斷的參加比賽?」他說每次被問到這類問題都覺得有些小尷尬。蕭敬騰當然肯定圓夢以及努力都很重要,但他卻說對於剛踏上音樂路的年輕人來說,「自覺」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不是擁有學習動力就一定能把東西學好,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就是「自覺」。
喜歡音樂、喜歡唱歌就一定要唱給所有人聽嗎?卻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若天分和能力有限,做不成歌手再換個角度想,和音樂相關的工作有什麼?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向再去努力?
以前我覺得「沒有真正努力做過,怎麼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約四、五年前因為很嚮往公家機關穩定的工作而報考考試,那幾年幾乎每晚不間斷的讀書做題;英文相對較弱所以我對這方面特別下工夫,但也讓我深感知識不足與學習的挫折感、壓力倍增,最後壓力直達頂端炸掉我的健康。後來分數仍差 1.3 分未能進入面試,我就決定結束這條漫長的考試之路。
讀到蕭敬騰的觀點其實讓我很共鳴,現在回想那段期間,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讀書考試的日子,但不得不承認,那些日子我覺得也是滿棒的經驗,因為學習了平常不會接觸的領域。2019 年走入寫作,為了把文章寫得更有質量而去「讀書」,與考試「讀書」的經驗截然不同,我開始明白自己的嚮往與真正喜歡的事物有多大的差別,真的在這一兩年才漸漸的認識自己。
有人討厭青椒的味道有人卻很喜歡,你為什麼喜歡?為什麼討厭?答案很簡單,你可以從認識自己開始。
你可以決定自己呼吸的方式
重「心」開始
即便主持過大型的頒獎典禮、擔任選秀節目主持人、評審,蕭敬騰依然覺得自己的口才不好。一開始反對經營社群平台的他,除了不愛之外其實也不擅長,但相信公司的決定所以仍是使用了社群平台。他在書中說:「請不要以社群上的照片或文字去了解一個人,那會有隔閡,甚至是一種假象。我是一個歌手,請用音樂了解我。」
社群的形象往往是可以「被」營造出來的,直至我們日常與人的對話、接觸都可以被偽裝,但創作卻騙不了人,無論是在音樂、繪畫以及任何形式的創作,我們才能從中看見一個人的心。
又如蕭敬騰在書中提到「心才能傳遞感動。」是九色夫分享給他的另一種看法:「所有的表達工具都有缺陷,像是你即使把現在的感受用文字寫下來,事後再回頭看,肯定也不會完全相同。甚至,文字的描述,很有可能會取代你當下真實的感受,讓你以為寫下來的描述才是對的,而完全忘記原本的真實。(P.130)」
關於這個看法真是衝擊我的思想,此時我寫下來的文字或我寫的音樂分享,當下的情感是最真我的嗎?再過些日子回頭看還會一樣嗎?
這裡蕭敬騰舉了一個相當貼切的例子,我們出遊都會拍照打卡,但真能讓你回到美好的當下嗎?靠的是大腦的情感觸發還是一張照片?這個看法真的滿值得現在閱讀到此段的你思考看看。
對任何事物先別有預設立場
從不一樣的角度突破固有的價值觀
「無論任何職業只要是被需要的,都值得被尊重(去除作奸犯科那類)。」這是我在書中發現蕭敬騰一直強調的事。
(P158-P163)他說:「如果能不讓我未來的老婆承受生產的痛苦,我曾經思考過可以找代理孕母來生小孩。」他和周慕姿分享了此觀點。
「萬一你的老婆不在乎生產的痛苦,你會同意讓她去經歷那段生產的過程嗎?」周慕姿給他另一種想法。
但他仍不理解,明明知道痛苦了,為什麼非要去試不可呢?
「但有沒有可能經歷過那些痛苦後,會在親子之間產生更多的愛?」周慕姿再問。
蕭敬騰在周慕姿的提問後,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想法。
「誰說痛苦之後一定能得到幸福的果實?」能不能不要總是相信這類的格言?痛苦有沒有可能最後只剩下痛苦,若經歷了那段痛苦還是無法產出愛呢?那麼有沒有一段不傷害只有愛的完美關係?蕭敬騰說到最後自己也不確定,也想要再找找方式。
光從這個觀點,我就已經看見蕭敬騰的不一樣,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試試不一樣的角度去觀看,甚至去抵觸我們固有或僵化價值觀,能不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火花呢?
其實我們都聽過這一類很勵志的人生格言,當我讀到這段時也不能確定這些格言是不是有實現的可能?你覺得呢?歡迎留言告訴我。
結語
會讀到蕭敬騰的書可說是意外的邂逅,那天在圖書館借書時只借了四本,館員大姊一直鼓勵我再借一本,因為五本可以蓋一個閱讀集點章(其實我也沒很想蓋章啊XD)。最後在她說新書區有好書可以讀的「邀請」之下,我到那區去逛了一圈,一眼掃到一本小黃書上面寫蕭敬騰,一邊想著好像沒讀過哪個歌手的書,一邊隨意的翻閱內容,那句:「你可以是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引起了我的好奇,便決定借了。
讀過之後其實滿驚訝的,從這本書認識了蕭敬騰在音樂之外,那個不一樣的他。讀此書的人也許不能完全認同他的價值觀,但或許你可以從他明白自己的不一樣來反思,你是不是也能從自己的某些不一樣找到出口,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書籍資訊
書名: 《不一樣》
作者: 蕭敬騰
出版社:
寫樂文化(2019)
推薦你閱讀
- 閱讀|《聽情歌,我們聽的其實是……》帶你一窺華語抒情歌曲的面貌
- 閱讀|《我們都是有歌的人》As Song , As Life 我們都被寫在歌裡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分享出去、留言給我、按個愛心和拍拍手讓我知道,歡迎追蹤琳聽一起體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