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區的鐵路地下化,在數年間的爭議塵埃落定後,持續進行著一系列工程,並在今年四月初封閉自月台通往後站的行人地下道後,順勢啟用臨時後站。
這個臨時站房十分有趣,格局充滿舊世代的色彩,售票處設在一樓,剪票口卻在天橋延伸過去的月台正上方二樓。
印象裡,以前多個設行人天橋的車站都是這種格局,在一樓買票後得走到二樓過剪票口,再下樓梯到月台搭車,例如地面時期的員林、豐原車站,至於高架化後就全設在站房一樓。
這個過渡時期的安排,意外地為使用行人地下道已久的台南車站,帶來一段短暫可以從行人天橋上觀看列車通過下方的階段,彷彿在鐵路離開台南市區地表前,刻意營造出一個從未有過,還有保存期限的城市觀景窗。
台南後站我進出過數次,從2008年成大做課程報告、2016年與朋友的一日遊,到2017年底獨自騎車前往西港、佳里、將軍等地的獨旅,也是在後站租機車。
連我自已都很意外,不算少的進出次數下,卻僅有一張舊站房仍使用時的照片,時間就在2016年,跟那位朋友旅行結束後返回高雄的回程。或許原因是,台南行是那些年裡快樂到難以忘懷的其中一天,畢竟旅伴是自己暗戀的對象。
結果搞了半天,又聊到自己去年告別的那位朋友身上。
失去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確實是回到曾一起走過的地方時,就會若有似無的惆悵起來,尤其是人事已非後,終將迎來景物也開始變遷之時。
對台南市區直到現在都不算熟的我,那天是被她帶著從後站出站,走到附近租車店租機車,並參照著Google地圖,開始那趟在炎熱八月的市區旅程。
還記得有段路換她騎車,我情不自禁的把手搭在她肩膀上,她轉頭問我,是不是怕她騎車技術不好。我忘了自己回答什麼,但絕對不是「因為我喜歡你。」
還好當時沒被報警抓走。
而後接著一年,我們幾次結伴前往台南的旅程都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直到2017年年底,當再次出發前往我們討論過的那些台南偏遠景點時,只剩我一人到後站,騎著租來的機車循台19線一路往北,開啟途經「鹽分地帶」的旅程。那時的她才剛開始屬於另一個人,所以我們選擇拉開距離,無論是物理還是心理上的。
那時誰也不曉得,這距離會再次靠近,還是漸行漸遠。
從那之後,即便仍繼續造訪台南市區,我再也沒有進出後站過。
多年後專程為臨時站房的啟用而在台南下車,免不了的回憶起與那個人,在舊站曾有過的經歷,也就安置在那唯一一張找到的後站照片裡,並隨著站房的更迭,成為一段逝去時光的紀錄。
距離上一次與她聯繫已近半年前的事,臉書訊息標記也停留在24週前。
貌似是這系列的前一篇吧?提過說失去一個在意的人後,會在失落的同時,開始懷念在那個情境下十分正向的自己。這個思緒的起頭,總得有個契機去觸發,就如我告別台南後站舊站房的同時,也回想起關於那段旅程的美好印象。
這就是我們這種人難以避免,終將與之隨行的「睹物思人」日常吧。
願你一切安好,即使已快想不起你說話的音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