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是個令人充滿敬畏的月份,閩南、臺灣一帶將之稱為鬼月,在這個月不辦各種喜慶之事,惟恐將孤魂野鬼引進門。為了避免招來好兄弟,不少人在這個月份可以說是戰戰兢兢,盡本分的做好每件事,該普渡就普渡,不該晚上曬衣服就不要曬,因為:
看不見的最讓人感到害怕。
慶幸的是,農曆七月只佔了一年之中的1/12,所以離開這個月份之後,我們的不安也能稍稍放下。但有些人的生活就沒那麼幸運,他們可能時不時就要與這份不安、害怕共處,而引發不安、害怕的原因來自憂鬱。關於憂鬱,哈利波特系列裡有個角色描繪的非常到位,這個角色是這麼形容的:
催狂魔
是世上最醜惡的東西之一。它們在最陰暗、最污穢的地方出沒,它們在腐爛和絕望中生活,它們把和平、希望和快樂從周圍的空氣中吸走。就連麻瓜也能感覺到它們的存在,儘管麻瓜們看不見它們。催狂魔靠近時,所有美好的感覺,所有快樂的回憶都會從你身上被吸走。如果可能的話,催狂魔會一直把你吸到跟它一樣……沒有靈魂。你只剩下一生中最壞的經歷。
憂鬱有時候說來就來,來得時候讓人感覺沒有希望也沒有動力,但有憂鬱的感覺不是件壞事,比較棘手的反而是在憂鬱的狀態下出現的自我批評,比如說:
我是一個失敗者
我連這個都做不到,真沒用
我不值得被愛
我沒有辦法好起來
我很糟糕……………………………...
這些自我批評的聲音就像催狂魔不留情的攻擊,在最脆弱的時候,讓人覺得這些批評就是事實,侵蝕著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而當人把這些對自己有害的想法當真的時候,就只會使難過的感受跟自我批評間的連結更加牢固,因而陷入痛苦的循環。
在【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這本書裡提到
不快樂本身並不是問題-只要人活著,它是與生俱來不可避免的部分,反而是那些會被不愉快的情緒所引發的負向自我觀點,才是困住我們的罪魁禍首。
可以試著回想曾經情緒低潮的經驗,以及當下對自己、所處環境及未來的看法,不難發現,這些看法跟非處於情緒低潮的你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同一個人在不同情緒狀態下對自己的看法會有不同的情況,似乎也在告訴我們:那些憂鬱所引發的自我批評不能真的太當一回事。
自我批評就只是一些想法,即便這些想法在陷入憂鬱的時候幾乎真實的讓人無法反駁,但這些想法只是情緒低落會出現的一種思考模式,就好像感冒了會有流鼻水、咳嗽等症狀一樣,感冒過了,症狀就會逐漸好轉;情緒低落的時候會出現自我批評的聲音,等情緒好一點,這些聲音也會隨之淡去。
所以,當憂鬱來襲時,可以試著提醒自己:
那些自我批評的想法只是憂鬱帶來的副作用,若把這些想法照單全收反而讓人容易陷入持續的、憂鬱的迴圈,接著再溫柔地告訴自己:想法就只是想法,不代表任何真相。
貼心小提醒:如果情緒起伏不定或低潮持續一段時間,還是建議尋求專業的協助喔!
文章參考資料:
中文版《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劉乃誌等譯,心靈工坊,2010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