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兩岸局勢緊張,國人對於軍事方面的新聞關注度自然也提高不少,舉凡近日的美國對臺軍售項目以及兩千億造導彈預算案,奇怪的是,相關新聞底下一定有這種留言:「買這武器有差嗎?反正國軍高層都投共啦!」「要不是我們國軍被中共滲透太嚴重,美國早就賣我們XX武器了!」這種留言出現頻率之高,不亞於質疑軍購武器都是破銅爛鐵,筆者感到好奇之餘,也想試著探究是何種因素助長了這些言論。
這篇算是筆者上一篇
文章的延伸之作,同樣也是淺談,稱不上深度分析。大家應該都知道情報收集、分析是戰場上很重要的一環,美國靠著精準情報可以打贏中途島戰役、擊殺奧薩瑪賓拉登。提前猜到敵方的下一步,盡可能多方收集情報以獲取有利信息,對於日後佈局有莫大助益。
經兩次大戰後,世界各國都紛紛建立自己的情報部隊與分析人員,也開始構思如何反制敵方情報人員,美蘇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諜報戰可謂互有勝負,為了成功獲取重要情報無所不用其極。
1949年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隔海對峙,除了在東南沿海正面交火外,檯面下的諜報戰更是交手無數次,依照蔣介石的指示,軍方空投無數情報人員至中國內陸,對此中共在鄉村展開動員四處搜捕蔣家特務;中共也趁著國府大撤退,派遣特工潛伏在難民之中伺機而動,於是國民黨開始施行戒嚴,以便搜捕中共特工。
隨著兩岸關係緩和,熱戰雖停止,但檯面下的情報戰卻從未止息。臺灣得以成功掌握千島湖事件真相與緩和臺海飛彈危機事態,幕後的情報工作功不可沒,隨著時代演進與科技進步,雙方的情報戰也愈演愈烈。
中共情報戰常見手法
時至今日,每當媒體又報導某某將官疑似涉入共諜案,民眾對此當然是既氣憤又無奈,但我們是否可以從中發現端倪,並設法改善自身的保密機制呢?
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共諜」、「中共同路人」、「投共」......等標籤,給人一種既定印象是這些出賣國家機密的人,無非是被中共的民族主義蠱惑,認同對方的政治體制進而投向敵營。但這只適用於某些族群,並不是所有涉入共諜案的將官都是走「心嚮祖國」模式才出賣國家機密。
情報圈也好,軍隊也好,因為內部圈子都
相對封閉,過去所受的教育與現今的價值觀有明顯差異,又因年金改革等爭議而被社會邊緣化,因而產生國家認同危機,這確實是隱憂,馬政府時期因與中方關係解凍,但國安方面同時也放鬆警惕,使得解放軍情報人員開始以旅遊、交流、投資、就學等名義來臺,大肆滲透軍政人士,這也是為何近年洩密案的案發時間多集中在2008-2015年前後。
近年因臺海政治情勢緊張,國安局、調查局動作頻頻,使得洩密案件數量有下降趨勢,但多數國人對於國軍忠誠度仍抱持悲觀乃至於厭惡的態度,主要是礙於目前法制並未完善,刑度不符國人期待,但案件情形或有不同,洩密有分所謂的成功或未遂,或是有犯意但未實際執行,或相關證據不足而不起訴,就是因為實際情況不同,所以刑度才會有所差異,臺灣是法治國家必須按證據、法律判決,難不成要回到白色恐怖時代,疑似匪諜就直接槍決或送綠島? 國安法雖然已制定,但認定上仍有模糊之處,要一步步修法才能更完善。
路透社近日有刊出臺灣軍方被中共滲透的風險,但筆者認為國軍的保密意識其實是有所進步的,近年解放軍的情報單位其實很難打入國軍內部,只能找退役多年的將校幹部牽線,以認識現役的軍人,用旅遊招待、送禮的方式伺機吸收,但其實這種方式沒什麼效率,未必能打探到實質可用的情報,但如果直接找上現役軍人風險又太高,容易被國安單位盯上,又或者是國安單位刻意送上假情報作餌,情報網有被破獲的風險。
美國真的是因為臺灣內鬼太多才不出售臺灣先進武器嗎?
很多人總是怨嘆美國不願出售先進的武器是因為軍方洩密案件層出不窮,筆者認為這根本不是主因。
美國對臺軍售涉及很多層面,主要可分為政治跟軍事層面,首先就政治面來說,美國於1979年中止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並廢除了防禦條約,陸續撤軍離台,但於同年通過了重要的《臺灣關係法》,持續提供臺灣可以自衛的軍火,條文中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出售武器的水準取決於中共的威脅程度以及兩岸的軍武差距,美方是出售防衛性武器為主,進攻型的武器就不太可能出售,進攻型的武器像是潛艦、長程轟炸機、巡弋飛彈之類的就不在軍售項目之列。
在聯中制蘇戰略奏效後,美國又拉攏中國進入世界貿易體系,試圖用市場經濟改變中國的體制,期間又發生911事件,全球戰略改從大國競爭變成區域反恐戰爭,急需中國的合作以遏止恐怖主義,臺灣多次軍售案便被美方拒絕,近年因中國急速崛起,開始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國多少放寬對臺軍售以防衛性為主的標準,但總的來說,美國對華政策主要是穩定局勢、不要火上加油,如果同意出售臺灣先進的進攻型武器,恐怕會引來中國的報復,升高衝突不符合美方利益。
軍事方面來說,先進的軍事武器服役仍需要一段時間驗證,很多案例是先進武器服役後,結果一線部隊反而更青睞冷戰期間誕生的武器,先進武器除了購買價格貴,高昂的作業維持費也會讓小國的後勤吃盡苦頭,以臺灣人最想買的F35B來說,單機就要價1億多美金,每小時作業費近3萬美元,臺灣空軍即便買到,要如何讓這些戰機維持好看的妥善率又要另外煩惱。
那為何不等一段時間讓美國與其盟國試用新產品的成果,之後若考慮符合己身的需要,再尋求機會購買,而不是凡事都追求最新才是最好。
因為臺灣軍方內部有間諜潛伏以至於美方不願出售先進軍武,乍聽之下很合理,但實際根本不是主因,美國的北約鐵桿盟友:英、法、澳洲、加拿大、德國......哪一個沒有被俄國(冷戰期間的蘇聯)情報單位滲透過? 大使館被竊聽,外交武官中美人計也不少見,近年中國大肆竊取各國機密,千人計畫滲透西方大學、政界高層,請問美國有不出售這些北約盟友先進武器嗎? 此外,竊取機密也未必能真正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真正的科學技術突破是建立在完善的工業體系、人才養成,不是偷到幾張圖紙就能超英趕美,不要太天真。
臺灣因自身特殊的國際地位,本來就不能與美國的北約盟國相提並論,就連軍售管道也是近年才開始邁向正常化,一下子就要求與他們享有同等待遇有點不符現實,臺灣人不應再把「國軍內都是共諜潛伏所以美方不願出售先進軍武」掛嘴邊,有危機意識是好事,但若一味鼓吹此說,只會打擊己方士氣,徹底淪為阿Q心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