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同事接起對講話筒,樓下警衛通報,「你們頭家來了。」
頭家加頭家娘,兩人難得出巡到我們小小部門,我們還不雙手背在身上、立正排排站好。
頭家娘拿出ipad,說要向我們宣傳廣告一下。她在高雄、嘉義、宜蘭都有「據點」,重新整理裝潢,希望打造成民宿般的形式,便秀了幾張照片。
頭家娘:「我是要說,大家這樣每天工作,我知道樂在工作有時都是騙人的。我提出一個鐘擺理論,每天像鐘擺一樣過活沒意思,」手左右揮了起來。
「人要『移動』,多走出去呀,現在不能出國大家都很悶嘛,我是要鼓勵我們員工,在國內旅遊,可以到我的房子來住,吃住我負責!」熱情如南國的陽光。
北部的我們乖巧溫順,專心聽講,不時點點頭,表示同意。彷彿台北陰雨的天氣,每天溼答答,不是強風暴雨阻止我們出門,只是這種天氣使人倦、寧願待在家。
其實到這裡,心裡有點過不去,因為以我對同事們(以及自己)的了解,真的攜家帶眷到頭家娘的屋子住宿,機率微乎其微。
「不然待在家追劇,那都編的,跟著人家又哭又笑的,最沒意義。」頭家娘補充。
嗯……。我想著我的追劇人生,想著我的
指是看影視……。我是大人,所以我笑笑以對。
以下準備撰寫五千字回應頭家娘的補充(笑)。好啦,我也不是真的生氣,畢竟頭家娘鼓勵大家走出門,立意良善,後面那句雖然多了,但就當她無心之過(?)
只是想針對這句話,做一點理性思考和回應。
姑且先從從事頻率、可行性來說好了。移動(或稱為出門走走、旅行)需要的時間、金錢成本大於看劇太多了。試問,誰能常常旅行?每天看劇倒是非常容易達到。所以這根本無法比較,「多旅行、少看劇」就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
其次,這是帶有個人偏好的選擇。如果我們都過著鐘擺人生,你從旅行中得到解放,那我也可以在追劇裡面得到快樂。我喜歡出門走走,同時喜歡在家追劇,兩者不衝突也沒有優劣之分,該如何安排才是重點。
第三,如果要再擴大一點解釋,成就一部影視作品,需要多少相關從業人員的辛苦,自己用心完成的作品,透過劇情橋段,讓人們產生共鳴(即所謂跟著又哭又笑,雖然只說哭和笑也是太簡化了)是一件多神奇的事,對創作者來說又是多麼重要的事。再說,多少人受到某部作品的影響,影響到決定、改變自己人生方向,或從中得到什麼安慰、啟發,不也是很重要的事嗎?
第四,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有一個意識或對自己的提醒是:避免批評別人的選擇(行動/興趣/品味等)無意義。如果我花了大把時間做某件事,結果得到這種批評,我真的會很不舒服,那好像是指責我浪費生命。如果真要質疑對方的某個選擇,我想應該是會先問他「為什麼」吧,因為不管怎樣,他都有從事的理由,先理解才有後續的討論,也才有依據做出建議或評論吧?
很久以前,蔡康永說,他過去不是很喜歡所謂心靈雞湯的書,可是後來他發現有人真的因為這些得到安慰、讓自己好過一些,他覺得那這樣就足夠了。我想大概就是這類的意思吧。
後記
今天,和同事們徒步從活動場地走回辦公室,路程大概十幾分鐘。
主管說:「應該帶你們騎Youbike的,比較快。」
同事A說:「下雨耶,先別了。」
「嘿!要多走動、移動啊!不然我們會像鐘擺一樣耶。」那天頭家娘也倡導多走路,不要都坐車什麼的。對,我故意提醒大家。
同事A悠悠地說:「我是一個沒有裝電池的鐘擺。」
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