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的標題可能看起來比較激烈一點,但如果真的想早點邁向FIRE生活,或者想更快累積財富,這真的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因為對一般人來說,支撐後續FIRE生活的基礎資金,或之後要創造被動收入,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奮鬥期盡快提升自己的薪水,或創造本業之外的收入。所以今天兩個女生想分享一些我們在奮鬥期的經驗,希望對來讀我們文章的人能有些幫助!
PS. 「你要對標先進國家的薪資水平還是台灣薪資水平」,這樣寫可能有人覺得是在批評台灣,我們要先澄清,兩個女生都很愛台灣,我們只是就實際看到的狀況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察和比較。
到海外闖闖,可能大幅拉高自己的身價
台灣的薪資成長相對滯後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如果想加速提升自己的薪水、累積FIRE生活本錢,離開台灣到外面闖闖其實是我們推薦的選項之一。但當然,這意味你得犧牲很多和台灣親友相處的時間,還有一開始得逼自己去習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兩個女生都覺得如果有機會,在奮鬥期離開台灣到外面走走,真的可以有效拓展視野,也可以拓展你的想像力和自信心,把自己定位成不只是台灣的人才,更是區域人才或世界級人才。
但要和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工作其實也不是容易的事,兩個女生都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小孩,完全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成長,所以剛開始真的有不小的文化衝擊,我們也觀察到台灣人的幾個短板,如果想嘗試找台灣之外的工作,建議要注意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
台灣人一定要改變的習慣-我們真的不弱,不要自己嚇自己!
一、謙虛、謹慎是美德,也是短板
根據我們觀察,台灣人相對太小心跟謙虛,「不要太愛出風頭」「話不要講太滿」「做人要謙虛」這些從小受到的教誨,讓我們相較來自其他國家的工作者更沈默。一開始加入會議中的我是這樣的,靜靜聽其他國家同事發言,覺得大家思路都比我活躍、各有一身本事(莫名其妙的滅自己威風),後來聽聽覺得他們的意見其實也沒有高明到哪裡,才開始逼自己改變、融入這種意見表達文化,畢竟不表達意見,別人就會認為你沒想法,到後來你的角色就會慢慢淡掉,變成可有可無的存在。謙虛、謹慎還是要有的,但一定要拿捏尺度,該表達意見的時候不要猶豫。
二、台灣人的英語能力如何?很多時候心理因素拉低了你的實質能力
要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工作,英語絕對迴避不了,但畢竟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加上台灣的國民組成背景沒有那麼多元,用英語的機會相對少,即便和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我們一開始要用英語工作還是有點挑戰,但這不表示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的觀察是,台灣人的英文(當然,這還是基於你的英文要有基本水平,平常就要多聽多寫多講練習,習慣英文環境)真的沒想像中那麼差,而且就算英文不到自己想像中的完美程度,外國人也不會聽不懂,在工作場合上,英文只是一種溝通工具,並不是一個考試,非常正式的文書或場合當然用語字句要斟酌,甚至要諮詢真正英語系國家的人,但在一般工作場合,真的就好好把英文當成工具就行。
一開始我的英文也就可以溝通的程度,沒想到這幾年周圍居然有不少人給我反饋「你的英文這麼好是怎麼練的」,我是真的沒覺得自己英文有多好,大概就是厚臉皮敢講,還有平常這樣工作把英文當工具練出來的。所以,台灣人,請對自己有自信,不要有顧忌的去講、去用就好了,這樣可以幫助你更順利和區域或世界級人才接軌。
三、換位思考,改變我們在台灣覺得理所當然的思維
和不同國家的人工作,兩個女生覺得最大挑戰是文化差異導致的思考方式差距,尤其如果不能很具體化溝通的東西,更可能是災難現場,往往溝通了老半天,才發現大家可能連最基本、我們以為完全沒問題的「名詞定義」都不一樣,過程到底是怎麼雞同鴨講可想而知。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例如約吃晚餐,各國對晚餐時間的定義不太一樣,如果沒意識到這種文化差異,可能就會有些狀況。另外,世界很大,所以不要預期別人多了解台灣,在台灣我們耳熟能詳的習慣、文化,千萬不要腦袋裡自動預設其他國家的人也知道。例如,新年雖然是我們很重要的節日,但不要預期外國人會意識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工作,我們一定會先通知對方調整那段時間的工作流程。
台灣人,請不要妄自菲薄,台灣的教育體制、社會已經給了我們很好養分,只要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們完全有能力和世界級人才競爭。
兩個女生覺得出去闖闖是好的,雖然一定會有些犧牲,也確實有些風險(例如幾年後要再回到台灣工作,過去海外工作經驗是不是台灣雇主需要的經驗,你能不能妥協薪資差異等),但確實有機會在那幾年累積更多收入,更快走入FIRE財務自由的生活。今天的分享只是我們的觀察,當然,你也可能有不同的觀察和體驗,也都歡迎跟我們分享,幫助我們再拓展視野~
但最後我們還是想說,台灣人,請不要妄自菲薄,我們受過的教育、我們的社會和環境,都給我們很好的養分,讓我們有能力和其他國家的人競爭,只要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大家都可以好好在自己的舞台上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