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差等生
到優等生
先說說一個關於台積電的故事:
在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台積電選擇了「晶圓代工」這一個商業模式。為了要讓客戶相信它有製造晶片的能力,台積電找上了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手機製造商,摩托羅拉,希望摩托羅拉能夠派人過來看看它的工廠,並且把產品交給它生產。
那時候,全世界沒有多少人認識台積電──它是幹啥的?
不過,摩托羅拉確實派了幾個人過來──這幾個人,很仔細地看了台積電的工廠。臨走的時候,他們說:「你們有266個缺點,你們,沒有資格幫我們生產晶片!」
266個缺點,嗯,確實是太多了,簡直是糟糕透頂,像一名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不過,命運很奇妙,台積電或許應該感謝摩托羅拉──因為依據這份洋洋灑灑的缺點清單,台積電認識了自己的能與不能,也讓它知道應該從哪裡克服缺點、改變自己。
經過一番的改進和整頓,半年後,台積電又把摩托羅拉請來了。這一次,他們留下了一張寫著66個缺點的清單──66個缺點,雖然比266個缺點好太多了,但是,顯然還是不夠好,是不是?
一個真正好的公司,是願意承認自己的缺點、並且願意改變自己的──因此,根據這一張寫著66個缺點的清單,台積電再一次做出改變,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和缺失。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大半年的時間又過去了。台積電三顧茅廬,再一次請出了摩托羅拉 ── 這一次,皇天不負苦心人啊,終於,台積電只剩下了 6 個缺點,從一名差等生變成了優等生。
當然,台積電也終於拿下了摩托羅拉的訂單!
這是一家公司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家公司脫胎換骨的故事,雖然我不確定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不過,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蘊含的精神景觀和核心價值,足以帶給人們重要的啟示、洞見和激勵,不是嗎?
一個口訣
現在,回來我們的口才課。
假設你寫了一篇演講稿,你怎麼知道它有多好,或多麼不好?有甚麼標準或準則,可以衡量一篇演講稿的優劣好壞嗎?
某種程度來說,確實是有的。
如同製造晶片的能力是有標準可以衡量的,「演講稿」的水平,也有一些「路標」可以用來作為衡量的準則。就像「萬有引力」這四個字可以統合解釋為什麼會有潮汐、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以及,為什麼月球會繞著地球轉一樣,同樣地,也有一個簡單的「口訣」,它很大程度上統合了「演講稿」所需要的精神性「路標」。
那麼,今天就來聊聊,怎麼樣才能打造出一篇出色的演講稿?
一個口訣
首先,你需要認識這個簡單的「口訣」,它就是:
── 強有力的開場白、在高峰中結束,中間是自由安排!
在這裡要提醒你,請把這個「口訣」當作是「路標」,而不是「原則」──它的目的是讓你參考用的,而不是一定要遵守。
「口訣」的內涵
這個「口訣」,說的是甚麼呢?
1. 以「強有力」的方式進入主題或內容,以吸引聽眾,這是開頭的部分;
不論是格言、故事、警語、提問,或醒世之言等等,都可以善加利用──只要它們切合主題、足夠「強而有力」,可以吸引到聽眾的目光就可以了。
不過,你不應該被「強有力」這個字眼所迷惑,而誤以為只有「感官上」上的緊張、刺激或喧鬧的效果才稱得上是「強而有力」。事實上,它應該還包括了「心理上」的關注與焦點。
舉個例子,想像你走在街道,發現前方不遠處的廣場上有熱鬧的活動──既有舞龍舞獅在表演、也有年輕辣妹在跳舞、更有美麗的女歌手在唱歌──這一切深深吸引了你的目光,讓你忍不住想走過去一探究竟──在這裡,我們可以說這些活動的呈現是「強而有力」的。
現在,想像你正打算往廣場走去,這時候,你眼睛的餘光無意間發現不遠處的某戶住家二樓陽台的女兒牆上面竟然懸掛著一個小男孩,他的身體有一半已經懸空在外,看起來是搖搖欲墜、隨時都會掉下來的樣子──你不由自主發出一聲尖叫、一顆心也頓時狂跳起來,它完全抓住你的注意力,也讓你完全忘了那些年輕辣妹或美麗的女歌手──在這裡,我們可以說這一幕情景在你的「心理」層面上是「強而有力」的。
因此,「強有力」可以是指「感官」或「心理」層面上的效果。
當然,如果這個強有力的開場白結合了「感官層面」和「心理層面」,效果會更強大、更有力量!
2. 在「高峰中」──「情感的高峰中」──結束演講,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這是結尾的部分;
首先,這個「高峰」是指「情感的高峰」──能撩動你心弦的,才能留下深刻印象。
一樣可以用格言、故事、警語、提問,或醒世之言來收尾,重點一樣是要緊扣主題、簡短有力。你甚至可以大膽一點,把整個內容或故事的意義或精神景觀濃縮在一個核心概念的句子中,以此作為結束,這可以創造出「一槌定音」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認識到一個故事所蘊含的靈魂對演講者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原因。
不過,要達到「情感的高峰」,不僅僅是把文字「說出來」那麼簡單──您可以想像歌手費玉清演唱《一剪梅》,或是齊豫演唱《橄欖樹》,他們的歌聲深深觸動了你內在不可思議的感受和情緒,對比於你自己唱歌帶來那種殺豬般的驚嚇效果──兩者間的差異,應該能讓你明白這不僅僅是「說出來」那麼簡單的一回事。
總而言之,這部分涉及了許多層面的東西。
3. 中間段完全由你自由安排、自由發揮。
為什麼呢?
因為中間段是闡述主題或內容的主要部分,它占據整個演講最多的時間,它應該高潮衝突、跌宕起伏,還是應該平鋪直敘、不帶火氣,一般來說沒有標準答案──主要是依據它的主題內容,還有你這個演講者對這個主題內容或故事的理解和表達手法而形成的,因此,它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讓你自由安排、自由發揮。
三個手法
雖然說演講的中間段是讓你自由發揮的部分,不過,確實是有一些觀念和手法,是值得學習和應用的。底下,就分享3個好用的手法:
1. 適時運用「問與答」
記住,演講不是獨腳戲,不論是「我問你答」或是「自問自答」的手法,往往都有達到和聽眾產生互動、建立參與感的效果,或是引導聽眾往某個特定方向去思考的效果。比如說,你想描述一個人想獲得700萬美元,你可以這麼說:
700萬美元,大不大?
很大的一筆數字了,是不是?
這麼大的一筆錢,要從哪裡來呢?
會從天上掉下來嗎?
試著想像並感覺,別人對你說這些話時,你是不是多少有一點被吸引住而「入戲」的感覺,是不是還有一點被引導到某個特定思考方向的那種感受?
這是一個很值得運用的手法。
2. 善用「重覆性」的字眼或句型結構
某些字眼或句型結構在「重覆」表達時,往往可以創造語言節奏,帶來某些特定的效果。比如說,你想描寫畫家莫內癡迷於畫乾草堆,你可以這麼說:
── 莫內,他早上畫乾草堆、中午畫乾草堆,傍晚也畫乾草堆;他春天畫乾草堆、夏天畫乾草堆,秋天也畫乾草堆。
如果你把這一句改寫成:
── 莫內,他一年到頭都在畫乾草堆。
這兩句話的含意大概是相通的,不過當你試著說出這兩句話時,應該能感覺到它們的不同效果──前一句會帶來某種節奏,並且帶來了事件或時間的延續感,後面那一句卻顯得平淡無奇。
3. 並排兩個結構相同、含意「對立」的句子
當你把兩個結構相同、含意卻對立的句子並排的時候,往往可以凸顯要點,強化觀點。比如說,在「第六課:擬定一篇7分鐘的演講稿」這篇文章裡,描寫拉赫曼尼諾夫轉變的過程,用到了底下這兩個句子:
──當他失去了信心,當他開始相信自己很糟糕,當他開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的時候,他音樂創作的才能,也跟著消失了。
──當他開始相信心理治療師告訴他的話,當他開始相信自己「會開始作曲,工作會很順利,會寫出完美作品」的時候,他音樂上的創造力,也跟著回來了。
上面這兩個句子的結構都是「當……」接著告訴你不同的結果,一個是「音樂創作才能的消失」,一個卻是「音樂上的創造力也跟著回來了」──透過這種對比,這個故事到底想要告訴聽眾甚麼,答案就清清楚楚、昭然可見了。
反覆的練習
想讓你的「演講稿」更出色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需要學習更多的觀念和手法,並且把它們用在你的「演講稿」上──反覆的練習,會讓你更快地上手。
加油!
《你的功課》
1. 修改你的演講稿,看看能否做到「強有力的開場白、在高峰中結束」?
相信你的感覺,大膽地進行修改,你往往會找到更好的開頭和結尾。
2. 修改你的演講稿,看看中間段能否做到「高潮衝突、跌宕起伏」的效果?
──試試看,把「問與答」放進演講稿中;
──試試看,把「重覆性」的字眼或句型結構放進演講稿中;
──試試看,把兩個結構相同、含意「對立」的句子並排,放進演講稿中。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追蹤、按讚,或贊助。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