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馨儀諮商心理師
圖:Photo by camilo jimenez on Unsplash
常常我們要求孩子做的事,自己也不見得能做到,只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有來自上天或是法律賦予的權柄以教養孩子,於是常常錯以為自己做得比孩子更好,如果以要求孩子同等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就會發現自己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譬如說,要孩子生氣時不能尖叫,可是自己生氣時卻吼了孩子;又譬如說,要孩子控制慾望,在便利商店只能買一瓶而不是兩瓶多多,可是自己卻在週年慶的時候買到想剁自己的手指。
網路的使用也是如此!有時我會看到一些父母嚴格限制孩子使用網路,但自己卻是低頭滑滑族。
有一陣子我驚覺自己也非常頻繁使用手機,而且是在孩子面前。我沒有玩手遊的習慣,但是我會用手機聯繫公事、和朋友打屁聊天、查看臉書上朋友的動態或自己動態的留言、買菜、訂餐、收信回信、查詢想了解的事件或新聞等等,雖然不見得是沈迷於某個遊戲中,但也算是沈迷在手機裡了,好多時間沈浸在螢幕中。.
即便父母限制孩子使用手機,但當孩子看著大人好多時間盯著一個小螢幕,很難不被吸引。我家孩子說,他們幼兒園的遊戲區有一塊長方形木頭,都會被拿來假裝是手機,而那塊木頭非常搶手,一開放遊戲區大家就會跑去搶;甚至,我家孩子前幾天說,他想問聖誕老公公今年聖誕節能否送他一支手機,我當下心裡大驚,哇,即便是有意識不給孩子手機的家庭,但當父母自己沒有意識地頻繁使用手機,孩子還是會被影響,畢竟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於是,我開始設想一些方法,幫助自己減少盯著手機的頻率,更有意識地使用手機:
1.統一在一段時間回覆訊息,而不是隨看隨回。
現代人真的每天都被成堆的訊息轟炸,可能來自line上好幾個群組、簡訊、Messenger、微信、email等,如果是隨看隨回,就會常常盯著手機,注意力不時被分散,也會花費超過預期的時間在回覆訊息上。
若能有意識地規劃一段時間集中回覆,一方面能夠預先計畫自己要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另一方面也「被迫」選擇重要且即時的訊息做回覆,而不是照單全收。譬如說,規劃整個上午給自己20分鐘回覆訊息,因為時間有限,自然就會做些揀選,不重要的就先放著,甚至就不必回了。
當然,有些人的工作無法如此,但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可以。而且,如果真有十萬火急的事,早就打電話來了!有些訊息真的沒有那麼重要與緊急,不回、慢回也可以。
同時我也在想,方便的通訊軟體是不是也讓我們忽略了去尊重別人有「不被打擾」、「不回應」或是「慢回應」的空間。「已讀不回」好像是某種罪惡,甚至有回覆是不夠的,還要「已讀馬上回」!撇除一些工作上的職責不談,這樣的期待真的適切嗎?是不是一種過於自我中心的表現?逕自要別人活在自己的時間規劃、速度與關注的議題裡?我還在思考中,你怎麼想呢?
未完待續……
想知道更多方法,敬請期待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