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和發展背後的科學循環週期
如何為巔峰表現及日常生產力做準備
以使命感來提升績效
第一部成長方程式
1.常盛不衰的秘訣
- 切記「壓力就是壓力」:一項任務造成的疲乏會影響到下個任務,即使兩者不相干。
- 不要一次承擔太多挑戰,不然你真的會陷入「無能為力」的狀態
- 調整環境,讓環境更能幫助你達成目標。當你知道自己會筋疲力竭時,特別要事先做好這點。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初期強大,尤其是在疲憊的時候。
2.善用壓力
- 壓力可以刺激成長
- 誠如西洋神童化身太極拳冠軍的維茲勤所言:「有阻力才有成長。」
- 要培養新能力必須下苦功:技能來自於拼搏。
- 當你覺得做起事來很辛苦時,就會啟動系統二,這時是進入真正的發展期。髓磷脂開始累積,神經連節逐漸強化。
- 建設性挫敗是指,先讓自己經歷辛苦掙扎,才尋找他人的協助。
- 思考一項你想精進的技巧和能力
- 評估尋找剛好超出範圍的一些挑戰
- 如果你覺得做起來游刃有餘,下次挑選難一點的挑戰。
- 如果你覺得做起來很焦慮或急躁不安,無法專心,下次稍微調降挑戰度。
3.巧妙的刻意練習:光是練習,無法「熟能生巧」。巧妙地下功夫,才能「熟能生巧」。在50~90分鐘密集工作之後,休息7~20分鐘,兩者輪流切換,可讓人維持巔峰表現所需體力、心力和熱情。
- 每次要投入去做有意義的任務,運用幾個巧妙下功夫的要件:
- 替每件任務定義它的目的和具體目標。
- 自問:我想學到什麼或完成什麼?
- 全神貫注:即使那樣做不見得很愉悅。
- 一心一用:下次你想一心多用,提醒自己,研究顯示那是無效的。切記鮑伯醫生成功秘訣:「一次只做一件事。」
- 找出干擾深度專注的東西,常見的干擾物大多是手機促成的,包括:簡訊、網路、社群媒體、電視。
- 移除讓你分心的東西:切記,唯有徹底把干擾東西從視野離開,才能真正做到眼不見、心不煩。
- 把工作分成50~90分鐘的區塊(時間長短因任務而異)。如果你發現自己很難專注,可以把時間縮得更短。
- 隨著逐漸培養專注力,你會發現你可以工作得更久、更投入。
- 對多數活動和多數情況,兩小時應該是專注工作一段時間的上限。
- 我們如何看待壓力,深深左右壓力如何影響我們。
2010年一項研究發現,覺得壓力有益的少數美國人,和覺得壓力有害的美國人相比,不幸早逝的機率變低了43%。針對這樣的結果顯而易見的正面觀感的人之所以有那樣的心態,是因為他們不常感受到壓力。也就是說如果你從來都不覺得有壓力,你當然會覺得有壓力不是那麼糟。
- 切記心態的威力:你看待事情的方式,會從根本變身體對它的反應。
- 你感覺到壓力時,提醒自己這是身體準備迎接挑戰的自然反應。深呼吸,把那種激動情緒和感受,轉化成推動眼前任務的力量。
- 鞭策自己以正面的觀點去看待壓力,甚至欣然接納它。
- 鞭策自己以正面的觀點去看待壓力,甚至欣然接受它。你不僅會因此表現得更好,也會促進健康。
4.更拼命不會更成功
- 正念冥想的效益,以舒服的姿勢坐下來,最好選在安靜的地方。
- 深呼吸幾次,用鼻子吸氣和呼氣。
- 讓呼吸順應自然的節奏,只關注呼吸的感覺,注意每次呼吸腹部起伏。浮現任何雜念時,只要察覺那雜念就好,隨即把注意力拉回呼吸的節奏和感覺上。
- 設定計時器,這樣你就不會需要分心計時了。從1分鐘開始練習,之後再逐漸拉長時間。
- 絞盡腦汁工作卻陷入僵局,不妨停止工作。
- 抽離那工作至少5分鐘。
- 任務壓力越大,休息時間應該越長。
- 對於真正勞心費神工作的任務,可以考慮今天就此收工,明日再戰。
- 休息時,如果不是在睡覺,可以休息做一些不太動腦的活動,如:聽音樂、洗澡、散步、洗碗、在大自然中靜坐。
- 休息期間,你可能會靈光乍現。如果是這樣。那很好。即使沒有,你的潛意識還在運作。當你回頭去做費神的任務時,更有可能突破僵局,有所進展。
5.現頂尖高手那樣休息
- 要鼓起勇氣再一整天中穿插一些短暫休息,尤其是工作陷入僵局或覺得壓力大到難以承受的時候。工作愈頻繁,應該愈平凡休息。
- 至少散步六分鐘,增加創意、減少久坐的傷害。最好是到戶外散步,但在室內走幾圈也有不錯的效益。
- 讓自己置身美景中。身處在自然當中,或是看自然的圖片,都有助於你從壓力休息,轉進休息的狀態,促進創意思維。
- 冥想。從做幾次專注呼吸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 跟朋友聚一起交流!下班後,讓身體或心理在輕鬆悠閒的環境中跟朋友交流,那可以讓你生理狀況徹底地從壓力轉入休息。
第二部事前準備
6.設計讓身心就位的最適當習慣:為自己設計最適的習慣並反覆施行,正是通往巔峰表現的最佳途徑。
- 睡眠成效卓著,目標是每晚至少睡7~9小時。對從事激烈運動的人來說,睡十小時並不算多。
- 若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最好方法是在十到十四天之間,每天晚上感到疲累時就寢,並不用鬧鐘下,睡到自然醒。然後,算那幾天平均的睡眠時間,那就是你需要的睡眠時數。
- 午後精神不濟時可以睡10~30分鐘,有助於恢復活力和注意力。
- 為了一夜好眠,請依循以下建議。以下建議是彙整全球頂尖研究人員的看法:
- 確保自己整天都接觸到自然光(亦即非電力的光源),那可以幫助你維持健康的晝夜節律。
- 運動。劇烈運動讓人疲累,疲累有助於睡眠,但運動時間不要太接近就寢時間。
- 限制咖啡因的攝取,睡前五六小時就不要在攝取咖啡因。
- 床鋪只用於睡眠。不要在床上吃飯、看電視、用筆電工作或是其他事情。唯一例外是睡前可以看紙本書。
- 睡前不要喝酒。雖然酒精會加速入睡,但往往會干擾後面更重要睡眠階段。
- 盡量避免免上接觸藍光。
- 晚餐後就不要辛苦、壓力大的活動,無論是費神或費力的工作都要避免。
- 如果腦中有千頭萬緒,可以再睡眠之前做簡短正念冥想。
- 覺得昏昏欲睡時,就不要抗拒睡意了。無論當下你做什麼都可以明天早上再做。
- 盡量維持房間昏暗可行的話,可以考慮使用遮光捲簾。
- 把智慧型手機擺在臥室外,不是只設定成靜音放在房外,而是完全擺在房外。
- 回想生活中對你最重要的活動。
- 判斷那些活動需要什麼樣的身心狀態。
- 引導自己關鍵活動之前做好身心準備,以便上場時展現最佳狀態。
- 保持一致:每次投入活動之前,都做同一套例行活動。
- 記住情緒對表現的影響,正面情緒有助於提升表現。
- 打造一個「自己空間」,裡面做最重要的工作。
- 讓周遭圍繞著邀你做出有利行動的物件。
- 持續在同一地點工作,用同樣素材。
- 久而久之,你所處的環境會從深度的神經層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 把關鍵行為與特定的提示或例行活動連結起來。
- 維持一致並頻繁地執行。每次執行行為之前,先執行同樣線索和例行活動。
- 可能的話把每一天的活動和同樣的情節連結在一起。(例如: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 如果你做的事情無法固定的情境中完成,那就設計可以在任何地方執行的提示或例行活動。(例如:深呼吸、自我對話。)
- 持之以恆最重要。如果你不經常練習,再好的例行活動也毫無意義。
7.管理每一天,凡事從簡:頂尖高手不是永遠表現一流,但他們擅長始終如一。
- 凡事追求極簡,才能締造極大的成效。
- 思考你一整天需要做的一切決策。
- 盡量把不重要的決策自動化,常見的例子包含:穿著、吃什麼?何時完成日常活動?(例如固定時間運動,就不必思考運動了!)
- 要不要參加社交聚會(雖然婉拒社交活動不見得永遠都是好主意,但是在重要活動期間,許多頂尖高手是嚴守「拒絕社交活動」的原則。)
- 除了盡量減少決策外,別為八卦或政治費神,也不要去操心別人對你的看法。(當然,如果你的使命是鞥為民選官員,這些事情就很重要了。)
- 除了日常決策,也思考較大的生活決策(例如:要住哪裡所衍生的第二順位和第三順位效應,例如:通勤時間、財務壓力等等。)
- 為了判斷你的生理時鐘類型,你可以採用英國羅浮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設計的實證問卷。不過以下三個問題,應該可以大致了解你屬於哪個類型。
- 如果可以完全安排夜晚的時間,早上也沒有任何任務需要執行,你會幾點就寢?
- 你需要做2小時費力的勞動。如果可以自由規劃一天,你會何時做那些勞動?
- 你需要參加2小時的考試,你知道哪個考試需要絞盡腦汁。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會選何時考試?
這份問卷雖然寶貴,但安排最佳時間的最好辦法,還是傾聽身體的訊號。接下來兩天,特別注意你何時精神最好?何時精神最差,大腦昏沉,注意力渙散,工作績效開始低落?兩天的自我觀察可帶給你深刻見解,了解生理時鐘類型的標準作法是七天不設鬧鐘,也不在任何時段補眠或以任何東西提神。如何可以更精確掌握自己生理時鐘類型,也會因為「重設」生理時鐘,回歸自然作息而受惠。
在績效的巔峰時段(對晨行人來說是早上,對夜貓子來說是晚上),需要全神貫注的工作,成效最好。但是進行創意發想時,需要做全神貫注的工作,則剛好相反。離峰時段身體疲憊、精神渙散的時候,晨行人在晚上從事創意工作效果最好,夜貓子則是在白天發揮創意。
- 慎選朋友,意識到周遭朋友對你有強大影響力。
- 正能量、動力和幹勁都有感染力,設法打造一個相互支持的社交圈,讓自己身處於重視績效的文化中。
- 切記,展現積極與上進心,不僅對自己有益,也對周遭的人有益。
- 遺憾的是,負能量與悲觀也有感染力,別容忍太多負能量和悲劇情緒。鏈條的堅固程度取決於最弱的環節。
第三部
8.超脫自我:感到疲憊時,應該思考當初投入的初衷。
9.規劃使命
- 使命的有無,無關宗教或精神信仰。
- 使命不是一種神秘力量。
- 你的使命可能會隨著時間改變。
- 沒有人會阻止你抱持「自我中心」的使命。
- 適時召喚使命:用視覺提醒、反思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