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具有同樣的背景,當年他也走過你正遭遇的問題,所以除了資金,這些校友跟同鄉,最能體會你的心情,也最願意幫你一把。但前提是你能遇到他,而且他也願意相信你。天使投資看的不是商業模式與營收規模而已,最重要的是創業者是否具有成功的潛質。
除了會發現其實台灣創業者會犯的初級錯誤(例如過度強調技術、缺乏對市場的洞見,或者商業模式很創新但客戶體驗不佳)或生澀狀態,在美國新創團隊身上也曾出不窮外,你也會發現各國創業者都遭遇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出海、如何打進矽谷的新創生態系。
無論是有美國學經歷再回到歐洲或南美洲創業的新創公司,或來自日本、韓國或新加坡的亞洲團隊,其實都會遇到同樣的瓶頸;即便是在本土市場高速成長,甚至已經成為當地一哥,但對於放眼全球各產業的早期投資機會,而且習慣以美國與全球規模來衡量成長空間的矽谷投資人來說,沒有【進入美國市場】就等於很難被美國企業收購、或者在美國上市,缺乏高倍率回收的投資誘因。
而且所謂進入美國,不僅是【客戶市場在美國】,更困難也更重要的是【資金】與【人才】來自美國,甚至來自矽谷。不僅因為美國幅員廣大、種族多元,而且薪資與物價不低,大城市與矽谷更是
成本驚人。你若沒有拿到美國資金,就難以聘用美國人才並讓執行團隊
在美國落地;沒有美國人才,尤其是業務、營運與財務人才,你就很難在美國持續成長並且持續募資。
那麼對於在美國還沒開始或才剛開始的新創公司來說,到底要怎樣找到願意投資你的天使投資人或創投呢?答案就是人親土親,如同公司要找新人最高的成功轉換率通常來自前同事或同學推薦,找天使也要找同事、同校或同宗(來自同個母國),而且最好在美國有創業成功經驗(被併購或上市)或企業投資經歷的。
因為具有同樣的背景,當年他也走過你正遭遇的問題,所以除了資金,這些校友跟同鄉,最能體會你的心情,也最願意幫你一把。但前提是你能遇到他,而且他也願意相信你。天使投資看的不是商業模式與營收規模而已,最重要的是創業者是否具有成功的潛質。
所以認識越久、彼此的共同連結越多越深,天使投資人或創投經理人越容易對你的人格特質、領導風格、資源運用能力有所理解與信任。反之亦然。
你也必須對投資人除了資金外的所有資源有所掌握,尤其是他過去如何對待創業者,是否能真的幫助新創公司開發客戶、引進人才、導引策略、協助執行,還是永遠以投資人角色自居,不肯或不能把手弄髒。
來自阿根廷、墨西哥或南非的團隊,我就會請他們先找在矽谷的同鄉校友、企業高管,當然有些國家更小、在美國人口更少。例如台灣。
其實台灣過去的半導體與電子業在美國的許多機會,就是這樣來的。而隨著上一代台灣前輩邁入退休階段,中生代我輩多半留在台灣、僅有中國經驗,要能銜接不同世代與產業,要創造更多的工作、創業與投資機會,在矽谷的台灣人更需要團結與交流,而從台灣來的創業者與投資人一定要跟在地的台灣人社群接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