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打了一個冷戰,差點把手中的卷宗跌落。
「嘿,八成是逃往江都的楊廣,又在咒罵那破壞他如夢似幻的天下江山禍首了。」
李靖手裡的卷宗,寫著的正是楊廣「南巡」的命令。
除了通知之外,更命各地奏摺無須送往江都,一律交由洛陽城留守,越王楊侗總管。
這是連國事都拋下了。
李靖絲毫不懷疑,接下來江北各州郡,一定都會像李淵那樣,關起門來自把自為。
不過李淵搶得先機,兵力充足,錢糧無虞。若要起義,李淵的成功機會,要比其他人大了許多。
現在,李靖等的就是個調任命令。
他早與李淵說好,設法從馬邑郡調往太原留守府。
要是上報朝廷,成事機率不高。
可一旦大家要關起門來自己搞,捏造個人令,也算不上什麼大事了。
不過,李靖沒料到的是,李淵猶豫了。
送往馬邑的朝廷詔命,必過太原。
在李淵的指示下,都需過濾一番。以至於李靖並未收到,朝廷的另一條命令。
「東郡劇賊李密造反,令即逮捕與李密相關人等,就地收押,待朝廷指示。」
李淵收到的名單,讓他立刻決定要以最高機密處置。
先是楊家莊,與楊素、楊玄感有舊之遠親。這本來是沒什麼問題,不過李淵也從李世民口中得知,李靖在楊家莊素有人脈。再加上名單的末尾,赫然是晉陽令劉文靜的名字。
自然,以當前局勢,李淵根本無須理會朝廷詔令,敷衍了事即可。
問題在於,這裡有兩個人,在一次陰謀中拯救了李淵,更傾心相助……
偏偏這兩人,可能都與聲勢浩大的李密有關。
李淵不得不懷疑,李靖跟劉文靜,或許都是李密派來的內應。看似壯大太原,實則覷準時機取而代之,響應李密。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傅奕說他李淵有天子之命,但「李氏當王」之讖沸沸揚揚,李淵多少也會擔心,便宜了別的李氏。
小心駛得萬年船,思索數日後,李淵終究還是決定,先按詔命將一干人等下獄,再讓李世民去探探口風。
更捏造一份新的名單,送往馬邑,要馬邑太守也將李靖逮捕。
但李淵萬萬沒想到,這個舉動,竟掀起了軒然大波。
為了避開李靖耳目,李淵捏造的詔命,送到了馬邑鷹揚校尉,劉武周的手中。
劉武周是馬邑當地人,年少時便驍勇好射,喜歡與邊疆豪俠往來。
其時突厥與大隋關係多變,劉家人擔心劉武周與叛國反賊接觸,禍延家族,便要他往洛陽求學。
劉武周卻憑著一身好武藝,加入了遼東遠征軍,立下功勞,以校尉身分還家。
衣錦還鄉的劉武周,名聲更大,與過往一樣來者不拒。馬邑太守王仁恭也不得不多加禮遇。
但郡丞李靖,就不買劉武周的帳了。
李靖本來就是圖個暫棲之地,不求功名富貴,更怕張揚暴露了身分。
畢竟,劉武周跟他一樣,是參加遼東之役的。要是稍加打聽,保不準就識破了李靖的偽裝身分。
另一邊,劉武周對於這個名不見經傳,卻憑著功臣家族官高於己的李靖,也很是感冒。
王仁恭在這裡也用了點心機,將馬邑兵權分屬二人,避免一家獨大。
偏偏這時候,李靖有關反賊的詔命,落入了劉武周手中,那還有按下不表的嗎?
劉武周立刻點起兵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捕了李靖。
按詔,本應將李靖收押於馬邑大牢。但劉武周知道,時日一長,王仁恭必會設法相救李靖。索性派人連夜將李靖與相關人等,押送往大興城去了。
太守王仁恭知情,自是非常生氣,要求劉武周出示詔命。
劉武周不如李淵那般心機深沉,注重細節,只能稱病推託不出。
是夜,劉武周友人尉遲恭來訪。
尉遲家,在大隋算是黑戶。
隋氏可是與尉遲家連番大戰得勝後,才得以手握大權,代周而興。
當時,尉遲恭尚未出世。
十二歲那年,尉遲恭便辭別母親,遊歷四方。一邊招收志同道合的夥伴,一邊繪製北方各州郡地形圖。
楊廣遠征遼東時,尉遲恭認為是個好機會,卻不是要行刺楊廣。他帶領部眾,趁楊廣回返時,上演了一齣救駕戲碼,藉以成為正式的官兵。
尉遲恭不喜讀書,獨愛三國。他清楚得很,想要顛覆隋氏江山,有官兵身分,乘亂稱雄一方,才是正道。
後又歸潘長文麾下,隨之進討歷山飛賊,因而改隸太原。
尉遲恭為人機敏謹慎,雖不能探知李淵等人計謀,但也隱約知道不對,便自請駐於太原馬邑邊界。
李淵本需人手防備李靖,朝廷將官有此建議,倒也正合李淵心意。
殊不知尉遲恭與劉武周相識,明面上是說給太原監視馬邑,實則是幫馬邑暗通聲息。
而知道劉武周趁機收拾了李靖,尉遲恭就再也坐不住了。
「天下大亂,大丈夫當如是……你為漢高,我做韓信。」尉遲恭單刀直入。
劉武周聞言不禁大笑:「劉邦跟韓信的下場,可挺不美啊。」
尉遲恭點頭道:「那不就是他們之間,多了個女人嗎?王仁恭不能容你,這事誰也看得出來。醜話說在前頭,要是你給他殺了,做兄弟的我一定幫你報仇。」
劉武周冷哼一聲:「就憑他?我一聲令下,別說馬邑郡內,就連突厥那邊也要給我幾分面子。」
尉遲恭彈了個響指,道:「既然如此,何愁大事不成?你要是信不過兄弟我,你那妹婿苑君璋,也夠格當個蕭何吧?」
語畢,苑君璋走了進來。
尉遲恭膽大,但不莽撞。他早已探過苑君璋口風,知道劉武周手下多贊同推翻太守。兩人便約定好暗號,輪番來說服劉武周。
劉武周先是一愣,但也不怒,反笑道:「好啊,原來當年劉邦,就是這樣被逼著出來打天下的。」
苑君璋道:「正所謂民心所向,眾望所歸……這位子,不是有心就能坐的。」
尉遲恭更道:「關張豈是凡俗輩,卻願意一世人居於劉備之下。這就是英雄識英雄啊。」
「好一個英雄識英雄。」劉武周擊掌而立,道:「所以現在我們就帶兵去殺了王仁恭那狗崽子?」
苑君璋忙道:「且慢,雖說擒賊先擒王,但欲成大事,自須周全。」
不等劉武周反應,尉遲恭忙道:「願聞其詳。」
苑君璋續道:「以我之見,可向郡里豪門送信,說將軍病重,請大家前來相聚。」
雖為妹婿,苑君璋也不敢僭越。
他知道,像劉武周這種人,攀親帶故是不受用的。
「會來的,那就是真朋友。待到眾人齊聚,我們再宣稱王府尹扣糧不發,閉倉不恤,隨即發兵攻之,開倉賑民。」
尉遲恭讚道:「豪門支持,百姓歸心,何愁大事不成?」
苑君璋微微一笑:「取王仁恭代之後,應派人往突厥請援。」
劉武周不解,問道:「馬邑豪族百姓都支持我,為何需向突厥低頭?」
苑君璋道:「馬邑左鄰雁門,南接太原。太原李淵謀定而後動,必定會觀察一段時日。加上尉遲將軍反出,李淵必不敢輕啟戰端。該防的是雁門駐有虎賁軍,討伐我等名正言順,只要消息一走漏,虎賁軍不日便將兵臨馬邑。」
尉遲恭接口道:「若無援軍,李淵八成就會跟著前來夾擊,可是?」
苑君璋道:「正是此理。我們只要與突厥約定,送上雁門,自可借力破雁門樓煩等郡,坐穩北疆之地,以待天下之變。」
劉武周又奇道:「何不取太原?」
苑君璋心裡默默嘆了一口氣,面上仍是不動聲色,道:「光是李淵能安排非親信的尉遲將軍部隊防備馬邑,就可推知太原郡實力雄厚。與之硬碰,不如交好。」
尉遲恭忙道:「君璋所言無誤,光是討歷山飛賊的朝廷軍,李淵就收了數萬入麾下,更別提破賊後招安的部眾,實是不可小覷啊。」
劉武周很是滿意,道:「果然是韓信與蕭何,不,君璋之智,我看是可比張良了。咱們就這麼辦!」
三人相視而笑,夜,也逐漸深了……